信息来源于@杨杨杨杨杨,湖州农业农村局,中国报告大厅,水生生物学报,农百科。

四川男子在河道发现娃娃鱼探头

1月7日,IP地址为四川的博主@杨杨杨杨杨发布了一则视频,展示的是他到某河道边看到的意外场景,配文是:“已联系有关部门处理了!”

我标题写的是“已报警”,这是因为标题的字数限制,不过大部分普通人遇到类似情况也都是报警,然后让警方去联系相关部门。毕竟普通人大概率是不会知道相关部门的号码的,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也不懂去如何查询。

书回正题,镜头展示的是某河道的边缘,靠近防洪堤的位置。河中有一个宽大且扁平的脑袋靠近了水面,可以看到其头型呈钝圆形,头长似乎大于头宽,看不到眼睛和鼻孔之类的器官,毕竟这水有些浑浊。这个生物除了靠近水面的头部和露出水面的吻部,其他身体完全看不到了。



博主凑到生物的跟前,此时生物也刚好向着博主方向爬行了几步,这下爬到了较高处,后背也透过水面被看到了。只见其背部跟头部一样,是棕褐色的,上面有众多的黑色细点和黑色的不规则斑纹。





这显然就是一只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娃娃鱼。

关于大鲵

评论区有特别特别多的人认为这是森蚺,甚至有人说是扬子鳄。一开始这大鲵光露出吻部的时候确实蛮像蟒蛇的,不过等博主靠近的时候就很明显了,这些网友估计是没看完视频就评论了吧。



森蚺的头部的颜色跟身体一样,通常为浅黄色、浅绿色或浅棕色,而且会伴随着鲜艳的黑色斑点或纵纹,另外其眼睛后面各有一条突起的红色或橙色与黑色相间的条纹,这是很关键的识别特征。而且森蚺的头部呈长三角形,头上可以明显的看到鳞片的样式,跟大鲵的差别还是很明显的。刚好找到了一张森蚺头部露出水面的照片。



至于扬子鳄就不会再特意说了吧?差别确实太大了。

大部分网友都认出这是大鲵了,有一位网友还分享了自己在重庆观音桥跟弟弟钓到娃娃鱼的经历,当时就给放了。下面有个网友调侃的回复道:“谁放谁还不一定呢!”



大鲵确实是“很刑”的物种。2020年,大鲵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CR)物种;同年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2020)》也将其评估为极危(CR)等级物种;2021年的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将野生大鲵列为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另外,2023年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也有大鲵。



野生的大鲵才享有这些保护等级,人工养殖的大鲵子二代及后代则可用于水产品或资源开发利用,因此现在想要买到养殖大鲵并不是难事,很多地区也都在推广食用大鲵,不过因为这算是强推新的饮食习惯,因此吃大鲵还不怎么流行。



正是因为现在养殖大鲵不算什么稀奇行业了,再加上博主发现大鲵的水域看起来可不怎么干净,甚至水面还有个垃圾袋,因此很多网友都认为这只大鲵是人工养殖出来的个体。



大鲵曾分布于长江、黄河和珠江广大的流域,大部分栖息地位于长江中上游流域,包括河南、湖南、陕西、四川等省。在长江下游的大别山区、黄山、九龙山一带也有大鲵分布。

因此四川确实有大鲵分布,但我也倾向于认为这条大鲵是人工养殖的个体。



大鲵对水质要求较高,具体体型在水源上,以山区溪流水、水库水、地下水等清、凉、活水为好,能做到排灌自如;水温在10-25℃最佳,水质要求溶氧丰富;溶解氧含量应在3.5mg/L以上;pH值应保持在6.5-7.5之间水体透明度要求高;浊度应小于10NTU。



而博主发现的这条大鲵的体型很大,这种水质感觉很难支持野生大鲵长到这种程度。

另外,养殖物种因为各种原因出逃到野外,甚至被人为主动放生,这都完全不是新鲜事情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