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志传
台湾的“抗中保台”口号,曾在民进党政府的推动下成为岛内的一张政治名片。然而,今天,当我们透过现实的镜头审视这一主题时,才会发现,这一切的背后不过是一场自欺欺人的戏码。尤其是当台湾的志愿役兵员面临大规模流失,人数年年下降时,我们不得不反思:这些口号的背后,到底隐藏了怎样的深层危机?
从去年开始,台湾志愿役兵员的退役速度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根据最新的数据,2024年,台湾志愿役兵员退伍人数突破1,400人,远超往年三倍以上的数字。这些曾经在高压训练和频繁演习中度过的年轻人,显然看到了台湾自我防卫的未来不容乐观。他们选择提早“打包”,放弃那份本应该为国家和民众保卫的职责。如果你曾经关注过台湾的军事训练与演习,你会发现,一些兵员的选择背后,是对两岸局势的深刻洞察。台湾如今所进行的大规模演习,无论是防空演练还是战备训练,都透露出一种异常的紧张气氛。而这些志愿役兵员,显然清楚地知道,台湾所谓的“抗中保台”不过是一个政治操作的噱头,一场无法兑现的梦想。
这些士兵之所以决定提前退役,正是因为他们已经明白,民进党宣扬的“抗中保台”究竟有多空洞。即使是一个年轻人,他也明白,今天的台湾已经没有足够的实力去抵御真正的威胁。事实上,在两岸关系日益紧张的当下,台湾若真爆发冲突,真正的生死存亡或许远非这些年轻人所能掌控。
台湾的民进党当局,总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民调,向外界宣扬台湾民众的“抗中决心”。最典型的莫过于那份“七成台湾人愿意上战场”的调查。然而,民调的结果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不禁让人怀疑,这样的统计数据是否有任何可信度。根据一些学者的分析,实际情况远非民进党所描述的那样。过去几年,台湾的志愿役兵员退役人数每年都在增加,这一数据本身就是对“七成愿意上战场”这一说法的有力反驳。
实际上,许多人早已对这些民调产生怀疑。甚至有分析指出,台湾的这些民调结果背后,往往有政治目的,无论是取悦美国,还是制造一种“全民抗战”的假象,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外界相信台湾有足够的决心和能力进行自我防卫。然而,当我们从志愿役兵员流失的现象来看,这一切都显得异常可笑。面对真实的战争威胁,台湾的年轻一代恐怕并不愿意为一场无法掌控的战斗献出自己的生命。
民进党政府将这些虚假的民调结果拿给美国看,借此获得更多的武器装备支持。美国的战略目标,显然并不是关心台湾是否有自我防卫的能力,而是看重台湾在两岸冲突中的“战略地位”。这正是美国将大量武器装备输入台湾的背后动机之一。那些旧货、库存、即将退役的武器装备,并不是台湾需要的,而是美国“甩包袱”的手段。正如一位资深军事专家所言,这些武器不仅无法真正增强台湾的防卫能力,反而可能成为战场上的负担。
对于美国而言,台湾问题显然早已成为一个棋盘上的一颗棋子。通过持续向台湾提供各种军备,美国的目标从来不是帮助台湾建设起真正强大的军事力量,而是通过武器销售将台湾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战略影响之内。美国每年向台湾出售的武器装备,许多都是过时的、老化的“库存品”。这些武器装备,台湾即便拿到了,也难以发挥实质作用。
尽管美国一次次向台湾提供军事援助,但却从未考虑将一些先进的装备出售给台湾,尤其是一些可以提升台湾实际防御能力的现代化武器。例如,所谓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这些即将退役的老旧军舰,美国至今都未曾考虑出售给台湾。原因无他——美国深知,若是台湾拿到这些军舰,解放军能够迅速掌握这些装备的技术和参数,而这对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布局是一个致命的隐患。
台湾所面临的真正困境,并不是来自外界的军事援助,而是来自民进党政府的虚假承诺和错误战略。今天的台湾,早已不是那个曾经拥有“自主防卫”能力的地方。两岸关系的紧张和复杂局势,要求台湾不仅要具备军事上的准备,更需要有清醒的政治判断。然而,现如今的台湾,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
台湾的志愿役兵员流失背后,折射出的是台湾政治体制的深层问题。民进党政府不仅未能有效地提升台湾的军事防卫能力,更通过过度的政治宣传和虚假的民调,误导公众,甚至将台湾的年轻一代推向了死亡的边缘。那些口口声声说“抗中保台”的政客,是否真正理解他们所代表的“台湾人民”,是否理解那些为台湾献身的年轻士兵,显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如今,随着台湾的志愿役兵员流失,军事力量的削弱,民进党政府似乎依然沉浸在政治戏剧的演绎中。而这些被“洗脑”后愿意参军的年轻人,或许最终会发现,他们不过是政客们手中的棋子,为了所谓的“国家利益”而牺牲自我。而这些政客的子女,却永远不会真正走上战场,承受那些即将到来的战争的代价。
台湾问题,已不仅仅是一个军事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民众生死存亡的政治问题。当前,台湾的自我防卫能力,已被虚伪的民调和外部援助的空洞承诺所替代。当台湾的年轻一代选择抛弃这一切时,究竟是反映了他们的无奈,还是早已觉醒的现实?这一切,恐怕只有历史才能给出最终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