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北约秘书长吕特的一番表态,将欧洲推向了更加危险的边缘。他以“乌克兰无力谈判”为由,呼吁欧洲国家增加军费开支,甚至不惜削减社会福利。他的言论不仅暴露了北约的战争狂热,更揭示了欧洲在这场冲突中的战略迷失。
吕特所谓的“乌克兰无力谈判”不过是北约强化军备、延续冲突的借口。乌克兰战场的胶着局面固然与俄军的实力有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北约对乌克兰的军事绑架。北约不仅向乌克兰输送大量武器,更在幕后推动其采取极端对抗策略,使和平谈判的可能性被一再推迟。从北约的角度看,延长这场冲突符合其战略利益:通过削弱俄罗斯,重塑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同时逼迫成员国增加军费,进一步强化北约的主导地位。
吕特宣称的“改变冲突轨迹”无非是持续火上浇油。北约国家早已成为乌克兰冲突的实际参与者,而非旁观者。大规模的武器援助、军事顾问的参与甚至战术指导,早已将北约卷入战争。然而,这种激进的军事政策不仅未能改变战场局势,反而让乌克兰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牺牲品。更糟糕的是,北约的持续军援和强硬立场只会让乌克兰付出更高的代价,而冲突的升级则让整个欧洲陷入更加不安的未来。
更荒谬的是,吕特竟然公开呼吁削减欧洲的社会开支,以支持军事扩张。这种逻辑无异于倒退至冷战时期,将普通欧洲民众的福祉牺牲在战争机器的祭坛上。近年来,欧洲经济增长乏力,通胀高企,能源危机加剧,社会福利系统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而吕特的提议无异于火上浇油,将有限的公共资源优先投入军费,而非改善民生。更重要的是,这种政策会进一步撕裂欧洲内部的社会共识,加剧贫富分化,激化民众的不满情绪。
吕特那句“如果不增加军费,就学俄语或去新西兰吧”的讽刺话语,更是充满冷战思维的威胁式语言。这不仅是对欧洲民众智商的蔑视,更是在为北约的战争逻辑辩护。他的言论暴露出北约对安全问题的狭隘理解:依靠军事扩张和对抗,而非对话与合作,来确保所谓的“安全”。然而,这种逻辑的后果,是将欧洲拖入更大的不安全中。历史一次次证明,军备竞赛和对抗政策只能制造更多的敌意,而非和平。
北约的战争狂热已经远超其最初的“防御”定位。从2014年起,北约以乌克兰危机为借口不断扩张势力范围,极力推动东扩战略,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最终将欧洲推入战争的深渊。吕特呼吁增加军费的背后,既有北约内部的利益驱动,也有美国军工复合体的强大影响。欧洲国家为北约的军事政策埋单,而受益者却是美国的军火商和战略利益集团。这种不对称的格局,让北约更像是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而非保护欧洲的机构。
更值得警惕的是,吕特对“未来安全”的警告,实际上是在为北约的进一步扩张制造舆论氛围。他所谓的“四五年后就不安全”,不过是危言耸听。欧洲的安全威胁并非来自俄罗斯的“入侵”,而是北约自身的扩张性政策。持续的军事对抗只会让欧洲安全局势更加复杂和难以预测。
欧洲必须认识到,北约的战争狂热只会将其拖入更大的泥潭。当前,乌克兰危机的关键并非军备升级,而是通过和平谈判寻找出路。欧洲需要摆脱北约的控制,走出一条独立自主的安全道路,而不是被北约绑架到对抗的战车上。只有坚持对话与合作,放弃战争逻辑,欧洲才能真正实现持久和平。
吕特的激进言论无非是一场精心包装的战争鼓动,其背后的实质是北约对欧洲主权的深度干预。面对这样的危险信号,欧洲民众和政治精英必须清醒过来:继续沿着北约指引的对抗道路走下去,只会让欧洲的未来更加黯淡。真正的安全,不是靠坦克和导弹堆积出来的,而是建立在和平与合作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