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 转 载自 公众温伯陵(ID:wenboling2020)
1973年3月9日,周总理向教员呈送了一份文件,名为《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的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的决定》,并在文件中写下自己的意见:
“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的国务院副总理职务问题,政治局会议几次讨论过,邓小平同志已回北京,为全国树立这样一位高级标兵,政治局认为需要中央做出一个决定,一直发到县团级党委。 ”
教员收到文件以后,审阅一番,便在文件下方批示道:“同意。”
小平同志恢复工作,至此再无疑义。
3月28日,周总理、李先念副总理约见小平同志,做了恢复职务后的第一次正式工作谈话。
次日,教员在游泳池住处约见小平同志,刚见面便握着他的手寒暄道:“努力工作,保护身体”,紧接着就问了一个意味深长的问题:
“这些年,你是怎么过来的?”
小平同志轻描淡写的说:“等待。”
教员和小平同志分别六年后的第一次见面谈话,就在这种微妙的气氛中,开始了。
事后,小平同志自然是正式恢复工作,并以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参加外事活动,还能列席政治局会议,参加重要政策的讨论。但在这件事中,我最感兴趣的不是小平同志恢复工作以后如何整顿经济,而是他说的那两个字——等待。
等待,他为什么要等待,又在等待什么呢?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接下来就聊聊我的看法,而搞清楚这个问题,对我们的现实生活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人要做成一件事情,最难的是从0到1,在这个起步阶段,想做事的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每个父母都希望子女安安稳稳、衣食无忧,对于那些有丰厚回报却超出常理的事情,有天然的抵触情绪。那么人在做事的时候,绝大部分父母都会持反对意见,要求他谋个稳定的工作,保本最重要。
如果没有坚定的决心,这一关就过不去。
做事需要全身心投入,必然没有时间处理家里那些鸡毛蒜皮的琐事,那么配偶便可能不理解,觉得他是逃避家务,整天唠唠叨叨。
如果没有处理家庭事务的技巧,这一关也过不去。
当他专注于自己的事情,便可能脱离原来的生活轨迹,和曾经的亲朋故交格格不入,那些人会冷嘲热讽阴阳怪气。
如果没有“事必成、功必建”的信念,他会不由自主的放弃自己的事,回归原来的生活轨迹。
而在前进的路上,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唯一能做的便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因为人天生具有的惰性,而产生逃避情绪或畏难情绪,这件事基本就半途而废了。
无论是百年前的革命家、还是现代创业者,甚至是上班族想学一门手艺,都会遇到以上这些问题,无非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只要有一个槛迈不过去、一个困难解决不了,这件事就不可能做成。
但如果这个人抱定必胜的信念,做成他想做的事,便会完成从0到1的积累,从而拥有极大的自信、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形成一整套独属自己的成功方法论。以后遇到改变命运的机会,他就能把从0到1的经验不断复制、放大,做成更大的事情,取得更大的成功。
也就是说,人要走上坡路,必须以一次巨大的胜利做基础,然后从胜利走向胜利,和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而这个过程,小平同志在红军、长征、抗日、解放大西南的艰苦斗争中,已经完成了,甚至在主持中央一线工作的时候,他的1已经进化到50、80。
正因为小平同志有解决问题的自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有解决问题的平台,才能谈得上“等待”二字。
否则的话,又能等出什么来呢,空耗生命而已。
那他所等待的,又是什么?
两字,机会。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是有生命周期的——
历朝历代的盛衰转变、烈火烹油和百业萧条循环往复、人有生老病死、万物有兴衰枯荣等等,都是其生命周期的外在表现。
身处正周期的时候,很多人被眼前的繁华迷乱心智,但也有人在积极准备,等待负周期的机会出现,例如四世三公家族的袁绍,青年时便结交英豪,等待天下大乱以后逐鹿中原。
身处负周期的时候,很多人被眼前的困难缠绕,整天唉声叹气,但也有人在绝望中看到希望,等待时局好转以后大展身手。例如下放江西的小平同志,以及在兵荒马乱中读书不辍的学子。
无论身处哪一个周期,这些有准备的人,都能在下一个周期开启以后,发现属于自己的机会,并利用前一阶段积累的方法论,开启新的事业高峰。
这就是等待的意义。
事实证明,小平同志等待多年,终究用毕生的积累,开启了独属于自己的新时代,建立了独属于自己的新功业。
王勃在《滕王阁序》里说:“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这句话,其实也是小平同志一生的注脚。
新年第一篇文,与诸君共勉。
本文 转 载自 公众 号温伯陵(ID:wenboling2020)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