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新年新开始”,伴随着新一年的脚步日益临近,不少人已踏入商场或轻点手机屏幕,在各类购物应用中为自己和亲人挑选起新装来。

在选购新衣物时,人们究竟最关注哪一方面?是设计款式,材质面料,还是精细工艺?或许有人会坦言:“我挑衣服不挑剔,只要价格合适,穿着合身就满足。”

确实,在日常生活中,物美价廉的衣物总能吸引大批消费者的目光。特别是在一些网络直播平台上,主播们将服饰夸赞得无比诱人,而最终售价却仅需“9.9元”或“19.9元”,引得众多网友争相抢购。

然而,当大家收到这些“超值”衣物时,往往会发现它们既没有吊牌,也没有标签,甚至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尽管心中略感懊悔,但一想到价格如此低廉,便觉得退货不值得,打算洗洗将就着穿一阵。

殊不知,这类衣物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某些致癌物质或许就潜藏于日常穿着的衣物之中。



央视曝光:衣服严重不合格,可分解20多种致癌物

大家是否还记得那个引人关注的热搜话题——“#衣物致癌物质超标27倍#”?2022年10月,央视网报道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一批女装成衣进行的抽检结果,发现其中“联苯胺”含量严重超标。联苯胺是一种已知的致癌物质,长期与人体接触会导致皮肤吸收其有害物质,进而可能引发多种恶性肿瘤

当前,我国对“联苯胺”在衣物中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每千克衣物中的联苯胺含量不得超过20毫克,并且国家标准中早已明确禁止使用“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

然而,衣物致癌物质超标并非孤立事件。早在2005年,珠三角地区就曾出现过类似的服装致癌问题,当时送检的1051份样品中,也发现了联苯胺超标的情况,且最高超标倍数竟达到了惊人的90倍。

到了2019年,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在一批上市的女装中查出了可分解致癌物芳香胺染料,不合格率高达22%,这一数据再次敲响了警钟。

除此之外,衣物中甲醛超标的问题也时有发生。一些商家为了保持衣物的平整和色泽,会添加甲醛进行“保鲜”。然而,长期接触这种含有甲醛的衣物会刺激呼吸道,导致咽喉干痒、恶心、咳嗽等症状,还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和瘙痒。



因此,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新衣服后不要急于上身试穿,最好先洗涤干净再穿,以减少与潜在有害物质的接触风险。

大牌原厂?尾单捡漏?劝你直接退货!

在各类直播间中,标榜为“品牌原单”或“大厂剩余库存”的服装大打折扣,低至原价的一成,尤其是那些厚重的冬季外套,竟然只需十几元、几十元就能入手,让人看了无不心动不已!

但这些衣服到底能买吗?

首先,正规的大品牌供应商通常具备严谨的库存管理和材料控制能力,因此很少会有大量的“尾单”外流。据行业内的知情人士透露,他们对包括布料、纽扣在内的每一种材料都有着精确的数量控制。即便有剩余或存在瑕疵的产品,也往往会选择销毁处理,而非让其大量流入市场。所以,市场上那些尺码完整、数量庞大且每日都有新货上架的所谓“尾货”,其真实性实在令人质疑。

再者,即便真的购得了大品牌清仓的商品,这些商品往往是因为存在质量问题或未能通过质量检验而被遗留下来的。通常情况下,与大品牌正规合作的厂家都会执行剪标处理,这意味着消费者无法核实面料成分及安全标准,并且缺乏售后服务支持,从而衣物的品质难以得到确保。至于那些长年累月积压下来的库存,它们可能遭受过灰尘堆积、虫害侵蚀或水浸,其卫生状况同样令人担忧,无法得到保证。

四类衣服谨慎购买!

1.黑色的

曾有资深服装行业从业者透露:“黑色能够有效遮掩众多缺陷,因此不少染色失误或存在问题的衣物最终会被染成黑色来处理。”他们还建议,对于贴身衣物,尤其是内衣和内裤,选择浅色款更为妥当

2.有异味的

在服装的生产加工环节,会大量使用各种化学添加剂,包括氧化剂、去污剂、增白剂以及抗皱剂等。若这些化学制剂没有得到妥善的清洗和处理,就会散发出具有刺激性的气味。



如果是「一开包装袋,眼睛都被熏到」的程度,说明衣物中有不少化学物质残留,而且它们可能无法通过清洗去除,比如联苯胺难溶于冷水,微溶于热水。这些衣服,建议退货。

3.三标缺失的

衣物的标签就像是它们的“身份证明”,正规品牌生产的服装都会配备完整的合格证、洗涤标签和主标签。如果这三样标签中的任何一样缺失或印刷错误,那么这件衣服的质量就值得怀疑了。为了确保自己的权益,最好还是及时退货以求安心。

4.牛仔类

为了使牛仔服装达到更平整、抗皱性更佳以及颜色更持久的效果,它们需要经过多次“水洗”处理。然而,一些不法商家为了降低成本,会采用廉价的含甲醛物质来进行这一工序,从而导致衣物中甲醛含量超出安全标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黑色牛仔裤可能更容易成为问题所在,因为它们可能会使用品质较差的硫化黑染料,这种染料容易导致衣物中残留硫化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