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国就一步踏进了整整持续18年的战争里。无数的英雄男儿们离开家乡妻儿,前赴后继去赶走外来侵略者,有不少的家庭都因此被迫妻离子散。邹大明当时是国军的少尉排长,也因为战争,与新婚妻子失去联系长达60年。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抗战老兵邹大明的故事。



1937年8月,国民党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指挥87.88师向日本海军战队发起围攻,由此展开八一三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是自七七事变以后,中日双方第一次正面交锋,国民党军队投入兵力80万余,日本军队兵力20万余,但是在这场战役上,可以说两方都错误的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对方。



站在当时的国民政府角度去看,实在是太过于依赖国际方面的调停,当时的总指挥蒋介石,并没有和日本全面开战的意思。1932年1月28日的淞沪抗战,最后是因为英美的介入,签订了停战协议。而且在七七事变之后,淞沪会战之前,蒋介石就求助英美德等国家,希望可以居中调停,签订协议停战,但是被日本方面拒绝。

因此,老蒋打淞沪会战的目的,是因为他想在上海打垮日本的海军舰队,再作为谈判桌上的筹码,到这里还是不想打的。然后就是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日本和蒋介石都开始大量增兵,一方面是日本方面担心打起来吃亏,有大量军队站在背后,谈判的时候也可以强硬一些。另一方面是蒋介石这个时候动了心思,想要切切实实真刀真枪的打一场,到时候欧美国家因为自身利益问题介入的时候,可以占据军事上的主动地位,到时候签订协议也是有利于中国的。



因此蒋介石下令,用精锐的87 88师围攻日军舰队,然后占领日本租界,再拿着整个租界的日本侨民作为谈判筹码。他最大的愿望是,双方可以恢复到七七事变之前的状态。但是实际上,欧美等国家在欧洲大陆上也正在焦头烂额,根本不可能顾及到千里外的中国。

从日本政府的角度来看,应该说他们大大的低估了中国军队这一次抵御外强的决心, 这种心态就好像当初德国侵占苏联时候的心态一样,觉得对方是一盘散沙,只能任人宰割。却没想到这次会战,桂、川等地方军队纷纷慷慨就义,这样的局面,完全出乎了日本意料,也打乱了日军方面以战促降的计划。



从双方军事上面来讲,国民党军队认为自己有主场优势,还有兵力优势,但是国民党旧式军队在面临日本现代化军队的时候,落后的装备和战术素养是非常致命的

根据1932年128事变后,签订的《淞沪停战协议》,中国军队是不能在上海驻扎正规军的,但是,蒋介石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在增强上海的兵力,国民党军的87、88师就是通过换成上海保安队的服装分批进入上海。

日本方面多次侦查,想要摸清楚中国军队的目的是什么,这其中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关键性的人物,日本海军中尉,大山勇夫。他带领手下硬闯虹桥机场,被乔装成保安队的中国正规军士兵开枪击毙,这场日本预谋已久的战争,也因为点燃这根“引线”,很快就引爆了整个上海。

8月11日,双方的例行谈判因为各自缺乏诚意不欢而散,当天晚上,张治中接到老蒋命令后,迅速调动手下的德械师87、88师,从无锡、苏州等地推进到上海附近。



8月13日的早晨,上海市民走出门之后发现,已经有长达5年没有见到的中国军队,此时居然军容整齐的站在了上海市区的街道上。

同时,日本驻上海舰队司令也命令日本军舰驶进黄浦江、长江各个口岸,同时让待命的海军陆战队以及空军增援上海。

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战争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一开始,国军面对的只有日本海军陆战队三千多人,再加上租界的日本侨民里的浪人,也不过四千人。而且当时日军并没有重武器,但是在这一仗开打之前,日军就得到了秘密情报,提前修筑了防御工事,并且做好了严密的防守,而蒋介石政府又希望欧美国家能够及时插手,避免大战一发不可收拾,结果就是失去了先机,让准备充分的日军等到了不断的增援

训练有素的日军,还有作战指导思想落后的国军,挤在上海这么个弹丸之地,海陆空三面开打,空军轰炸、军舰炮击,双方的伤亡越来越大,后续部队的战场增援,也演变成了“添油战术”,淞沪会战最终变成了中日双方军队的一座巨大熔炉,双方总计投入一百万兵力,真真正正的“一寸山河一寸血”。

国军政府没有想到,日本军队也没有想到,这场战争,怎么就打到了这个程度?

这个时候的蒋介石,还在期待《九国公约》的签约国家,可以干涉中国战场,所以撤退的指令迟迟没有下发。可是等到的却是欧美国家的指责,责怪中国军队在上海挑起战争,这个时候蒋介石才真正醒悟过来。

11月5日,日本人在杭州湾金山卫登陆,绕到国军背后形成包围圈,直接击溃东北军67军,并与北岸登陆的日本16师团合围国军,三日后,蒋介石下令撤退,中国军队从上海全线撤离。这场战斗持续了整整三个月,四十多万人的军队在撤退途中,被日本空军轰炸,最后溃逃到南京。

战后统计,中国军人总伤亡超过30万,其中川军第20军彻底没了战斗力,桂军六个师仅留存一半,东北军2万人全部阵亡



在这场惨烈的战争里,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粉碎掉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也真正拉开了中日全面战争

出生于重庆荣昌县的邹大明,在1936年加入川军第20军,在四川宣汉服役,后来经过部队里司务长的介绍,认识了塔河坝炉子村的李德芳。相貌堂堂一表人才的邹大明,当时是川军少尉排长,李德芳是十里八村数得着的漂亮姑娘,两个人一见钟情。1936年秋天,就置办了酒席,两人正式成了亲。

结婚后的邹大明过着幸福安稳的小日子,但是好景不长,仅仅过了几个月时间,淞沪会战打响,邹大明深夜接到紧急命令,当晚军队就要开拔。邹大明身为排长,根本来不及跟新婚妻子说一声,就毅然走上了战场。



跟随部队来到前线的时候,中国四面八方的军队正纷纷赶赴上海,但是,淞沪会战的惨烈是他没有想象到的。一场又一场的败仗,打光了川军第20军的战力。邹大明跟着部队边打边退,辗转大半个中国后,也跟妻子彻底失去了联系。

1942年从部队退役的邹大明,在泸县码头做派出所所长,总需要有个人照顾衣食住行,就与当地一名女子结了婚,并且养育了一儿一女。而他不知道的是,李德芳一直在等他,这一等就是十几年。

解放初期参加过救国军的邹大明,被列为反革命分子追捕,1954年,被人民公安逮捕。

而此时,李德芳已经来到了重庆,她知道丈夫是重庆荣昌县人,抱着希望来这里找他,但是举目无亲的她,一个人在重庆生活太艰难,于是匆匆和一个厨师结了婚。



1979年,邹大明终于从新疆监狱回到了重庆,此时的他已经六十多岁了,回到重庆以后他才知道,在当地找的妻子已经改嫁了两次,女儿病逝,儿子也因为他的牢狱生涯,不认他这个父亲。与儿子的矛盾越来越难以调和,最终他一个人搬了出来,住在了重庆江北三洞桥。这个时候他怎么也想不到,他的原配妻子,就在他对面不到3公里。



1997年的冬天,一个老太太在重庆街头,认识了热心的老乡李腊芝,老太太跟李腊芝说自己叫刘泽华,后来闲谈的时候,说起自己离家出走孤苦无依,想要李腊芝给自己介绍个老伴。刚好李腊芝有个干爹,也是孤独的一个老人,就介绍给了刘泽华,也提前和她说了,自己干爹经济状况不好。

两个人第一次见面,刘泽华看到老头的第一眼,他戴着一顶很旧的帽子,不过很干净,腰不弯背不坨,身体看上去还很硬朗。经过两个月的熟悉,两个老人住到了一起,并且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晚上的时候,老汉主动问起刘泽华是哪里人,刘泽华说是四川宣汉的,然后一问一答,就问到了炉子村。 老汉问她说,我记得炉子村都是姓李的,你怎么会姓刘呢?然后才得知,刘泽华以前姓李,叫李德芳。



老汉鼻子有点发酸,慢慢的流出眼泪来,“李德芳,我是邹大明啊”。刘泽华惊得目瞪口呆,看了半天才醒悟过来,然后用手捂着嘴哭了起来。

两个人做梦都没想到,失散了整整60年,居然还能以这样不可思议的方式,在茫茫人海中重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