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
相比于400公里外的景德镇,有着1700年历史的青瓷之都龙泉,显然在现代产业的发展中起步晚了。2024年,在望瓯艺术中心国际工作室“驻场+展览”模式的吸引下,大量外国艺术家选择到龙泉驻场创作,这场双向奔赴让一切开始发生变化。
传统青瓷如何在当代复兴?
被誉为“瓷海明珠”的龙泉青瓷,曾以主角身份参与开拓“海上丝绸之路”。2009年9月,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首个入选“非遗”的陶瓷类项目。然而,有着1700年历史的龙泉青瓷几经断代,近十年才迎来新的快速发展周期。
龙泉望瓯·陶溪川文创街区
2003年出生于龙泉的金宏杨,最终选择留在龙泉做青瓷,同时也成为望瓯·陶溪川文创街区内第一批入驻商户。《艺术栗子》到访这天,她正在景德镇陶溪川参加陶然集。在路上花费5个多小时参加市集,对于很多龙泉青瓷手艺人来说,他们更看重的是学习新技术和新观念。
璀璨的历史成为遗留在21世纪的传统的包袱,纵然有着独步全球的制瓷品质,龙泉青瓷却因为种种原因,在跨向当代的那扇大门前步履蹒跚。
与龙泉有着同样历史长度的景德镇,随着2013年陶溪川文创街区启动,陶溪川作为当代景德镇与世界链接的载体,汇聚了上万名海内外艺术家、设计师和“景漂”创客,2024年接待游客1164万余次。
龙泉望瓯·陶溪川文创街区
新技术、新观念的介入,景德镇曾经面临的问题在陶溪川的运营中逐一解决。借鉴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的成功经验,浙江龙泉望瓯·陶溪川文创街区2024年正式运营。解决龙泉青瓷在新时代面临的新问题,第一步就是吸引更多人来到龙泉、认识龙泉。
2024年12月28日至2025年3月28日,望瓯·美术馆举办“厚德秉贞——2024望瓯·陶溪川龙泉青瓷国际创作营暨国际青瓷艺术作品展”。在很多龙泉人的记忆中,龙泉第一次来了这么多外国艺术家。这意味着,龙泉人现在可以足不出户,近距离看世界。
国际工作室外景
艺术家驻场相关活动
这是望瓯艺术中心国际工作室启动后的首个“驻场+展览”模式的项目,有3位特邀艺术家及24位中外驻场艺术家的138件(组)作品展出,驻场艺术家们分别来自日本、比利时、法国、荷兰、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传统媒介如何形成当代表达,这不仅是龙泉人的疑问,也是全球艺术家共同的课题。
展览由望瓯艺术中心,现任国际陶艺学会(IAC)理事、中国区代表万里雅共同策展,万里雅也是此次的驻场艺术家。在他看来,青瓷温润如玉的材料和釉色所具有的独特表现力,与中国传统审美相契合,且经常与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联系起来。“在今天,艺术家还可以运用这种独特魅力,以及个人的工作方式做出怎样的表达?”
万里雅作品
汤忠仁作品
龙泉青瓷手艺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学院派代表人物汤忠仁的作品陈列在展厅入口处,他以龙泉特产灵芝为母题,以制瓷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胎与烧制方法,创作了极具装置感的《芝草青园》。
作为走出龙泉又回到龙泉的艺术家,汤忠仁尤其重视文化的交融与碰撞。“这次展览与我们以往对龙泉青瓷的认知有很大不同,对造型的呈现也不再局限于罐子、杯子等传统造型。这对未来龙泉青瓷的创新会有很大帮助,为从业者的创作带来更多不同参考和选择。”汤忠仁对《艺术栗子》说。
(日本)安田猛作品
与汤忠仁作品相邻的安田猛作品,二者生动地展现了不同观念的碰撞。特邀艺术家安田猛是享誉国际的陶艺大师,2003年开始定居景德镇,被景德镇年轻一代陶瓷创作者视为教父级人物。
安田猛此次展出的作品《龙泉泥和釉试验品》,将不同配比的泥釉料以及烧制方法制成的瓷片并排展出。如果以传统制瓷理念,这更像是实验室研究,而将其以比较研究的观念在美术馆呈现,这就是一种当代的理念与方法。
陈淞贤作品
(英国)乔纳森·凯普作品
(荷兰)潘潘·范·牛文迪克作品
几经起落的龙泉青瓷,每一次低谷皆与产业发展相关,这样的低谷也阻碍了制瓷业的技术迭代与观念革新。让龙泉青瓷手艺人走出去,让外面的人走进来,这样的碰撞正在为传统包袱颇重的龙泉,带来传统复兴与当代迭代的生机。
驻场艺术家怎么说?
与望瓯·美术馆一街之隔的望瓯·陶溪川国际工作室,驻场艺术家的笑脸墙格外醒目。让中外艺术家走进大山中的龙泉,这是复兴和发展传统龙泉青瓷的前提。
来自法国的吉尔斯·隋夫伦和戴夫尼·科里根夫妇,他们的作品放在一个展览区域内。建筑师出身的吉尔斯,在作品中延续对结构的探索,极简主义与物派两种观念被他融汇交织;戴夫尼作品的素材更多来自生活,她用日记或观察笔记的方式创作,让女性气质与日常物的仪式感鲜活呈现于展厅。
(法国)吉尔斯·隋夫伦作品
(法国)戴夫尼·科里根作品
他们二人曾在美国、印度、芬兰参加艺术家驻留项目,这次在望瓯·陶溪川驻留长达两个月。戴夫尼对《艺术栗子》说:“我努力工作、探索和实验,这不仅对我理解釉料和如何使用当地黏土至关重要,也对我使用自己的语言找到自己的路,甚至构思新作品也至关重要。我强烈建议至少停留三个月,或者分两个阶段进行。”
(荷兰)芙蓉·多德沃德作品
谭红宇作品
艺术家谭红宇在地创作了此次驻场艺术家的纪录片,在她的镜头下,吉尔斯站在龙泉古龙窑边,建筑师对于空间与材料的敏感突然被激发。唯有亲临第一现场,才能真正了解书本中提及的历史与文化的精髓所在:“这次驻留让我们更清晰、更深刻地了解了中国陶瓷及其历史。”
驻留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创作体验,让艺术家在地亲身感受不同文化环境,从中汲取灵感,并创造更多交流的机会。陶瓷艺术家驻场的特别之处在于,唯有亲身呼吸和感受这一窑口的空气和水土,才能生成独特的创作。
徐林峰作品
陈光辉作品
张凌云作品
龙泉青瓷用于创作时,在工艺和表现上与其他窑口存在一些显著区别。龙泉青瓷多采用当地的紫金土等原料,胎质细腻坚韧,杂质较少。多次施釉的方法使釉层厚润均匀,有的甚至可达数毫米,能产生如冰似玉的质感。
在色彩表现方面,龙泉青瓷以其独特的青釉色调闻名于世,釉色清新淡雅、柔和自然,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就艺术创作而言,更便于呈现古朴、大方的美感。
许群作品
吴昊作品
竺娜亚作品
来自比利时的艺术家安·范霍伊,深受日本禅宗的影响,结合折纸艺术,发展出了一种折叠薄泥片的技术。在龙泉驻留期间,她深入研究当地黏土和釉料特性,并与当地工匠合作,将龙泉青瓷的传统技术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比利时)安·范霍伊作品
金贞华作品
艺术家金贞华此次实地取材,应用传统龙泉青瓷的泥料及釉色创作。《风之圆》系列以传统器物“圆”为基本型进行创作,以不同的圆形旋动来体现风的回旋恣肆之美;《悄然的变化》系列配上龙泉青瓷的青色,作品更能体现自然界的灵动之美。
岳立志作品
龙泉因为地理条件的限制,在中国制瓷史中历经数次起落,近十年的快速发展期刚好与陶瓷艺术新浪潮同频。在万里雅的观察中,近一两年,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陶瓷艺术双年展、陶瓷艺术竞赛等活动,2024年更是集中爆发。全社会对陶瓷艺术的关注,为龙泉青瓷的创作、产业迭代带来契机。
龙泉驻场有什么优势?
在全球多地涌现的陶瓷艺术家驻留中,龙泉望瓯艺术中心艺术家驻场项目有哪些特色?在戴夫尼看来,龙泉的巨大优势在于可以近距离接触当地艺术家和展览现场,同时,工作空间的开阔舒适和依山傍水的宜人环境让创作很愉快。艺术家来自不同国家,带着各自的技艺和对瓷器的理解,这种跨国界的交流也是她尤为看重的。
驻场艺术家们的聚会
龙泉望瓯艺术中心以多元材料为研究重心,同时为艺术家配置了24间独立工作室。国际工作室正式运营一年多以来,来自多个国家的艺术家聚集于此,他们自发组织聚会、交流、展览等多种活动。以“派对”一词来形容这类活动,可能更为适用。他们带来各国的美食分享,创作固然是此行的重要目的,交流则是创作的活性剂。
恰如龙泉制瓷人迫切希望通过交流来优化创作,龙泉之外的艺术家也希望来到“青瓷之都”亲身感受创作的独特魅力。
驻场艺术家们在龙泉学习和交流
坐落于浙江省龙泉市城西片区的望瓯·陶溪川文创街区,于2020年破土动工,2024年正式运营,2024年1月启动望瓯·陶溪川国际工作室项目,3月启动“候鸟100+计划”,不到一年时间已经有百余位中外艺术家到访龙泉。
为了吸引更多艺术家来到龙泉,望瓯·陶溪川在硬件和软件上都下了很多功夫。在驻场艺术家金贞华看来,这里的陶瓷烧制设备齐全,还会有每月一次的柴烧活动,从陶瓷原材料的配备到成瓷的烧成烧制,再到艺术家的驻场记录,每个环节都面面俱到。
龙泉望瓯·陶溪川文创街区内的柴窑
龙泉柴窑以其独特的烧制工艺而闻名,尽管气窑的便捷性让柴窑日渐式微,但随着传统工艺的复兴,更加考验烧窑师傅功力的柴窑渐渐复兴。望瓯·陶溪川特地搭建了两个柴窑,每月定期为艺术家开窑。与此同时,龙泉望瓯·陶溪川国际工作室配套的共享烧成中心中造价不菲的窑炉,放眼全球也是高配的硬件设施。
共享烧成中心
除了硬件,为艺术家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这是驻场项目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与望瓯·美术馆和共享烧成中心相邻的泥釉料实验室,这个颇具科技感的场地被视为龙泉创新的能量场。龙泉青瓷独特的釉色,已被泥釉料实验室以图谱的方式,留下了宝贵的数据记录。
泥釉料实验室
第一次到龙泉的艺术家张明,以日记体的方式记录他在龙泉的生活,通过多种青瓷釉水的面貌呈现。此次展出作品《众生·相》,他每天捡一片自己喜爱的落叶,并用它拓印、捏制成瓷。首次龙泉驻场让他倍感开心,国际艺术家工作室规模宏大,即便有三十多位驻场艺术家同时创作,也可以互不干扰:“这是我以往的驻场项目没有遇到过的。”
张明作品
同时感染他的,还有望瓯艺术中心这个年轻团队的活力。这个平均年龄95后的年轻团队,从艺术家服务到艺术家创作,都在尽力做到尽善尽美。望瓯艺术中心致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工作室,打造多元化艺术领域的艺术驻场,也希望更多人看到古老而又年轻的龙泉。
以国际工作室吸引全球艺术家走入龙泉的同时,望瓯·陶溪川也在搭建更多艺术家、设计师、爱好者到龙泉进行“非遗研学”。配置近600个床位的锻造青年公寓与望瓯食堂提供便利的吃住条件,每周末开展的望瓯集市汇聚不同城市、不同空间的手艺人、主理人,融入传统手工艺、当代艺术创作,望瓯·陶溪川正在快速搭建属于自己的系统。
国际工作室内景
望瓯食堂
恰如望瓯艺术中心策划本次展览的初衷,对于龙泉青年及其他群体(在地青瓷手艺人、驻地手艺人、陶瓷艺术爱好者、学术行业从业者等)来说,能够给他们带来新鲜感,从而换一个视角去审视他们所熟悉的深厚传统,引发深入探究不同思维和技法的兴趣,这是望瓯·陶溪川希望这个展览能够达到的效果。
望瓯·陶溪川正在以适用于龙泉的方式,引领龙泉青瓷的当代复兴。
文字|顾博
图片|龙泉望瓯艺术中心、艺术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