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6年,拿破仑击败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第一帝国),在拿破仑的勒令下,神圣罗马帝国就此宣告终结。到了19世纪中期,德意志仍然处在严重的分裂之中,一共有34个独立的联邦和4个自由市。普鲁士是后起之秀,在德意志诸邦中的实力仅次于奥地利。

1862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俾斯麦坚持推行军事改革,扩军备战,力主武力统一德意志。俾斯麦在议会中讲话宣称:“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用说空话或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因此他得名“铁血宰相”。



俾斯麦

德意志各邦中最强大的就是奥地利和普鲁士。这两强都想由自己来完成对德意志的统一。奥地利虽然比普鲁士强大得多。但它有一个弱点,它还控制有捷克、比利时和匈牙利以及意大利北部某些地区。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在德意志境外占据着国外大片领土,幅员极为辽阔。

这样就违背了19世纪的民族原则。当时奥地利有人主张将奥地利帝国内的匈牙利人和斯拉夫人排除在外,如果这个方案得以实现,德国历史的走向将被改变,统一德国的将不是普鲁士人,而是奥地利人。但是统治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坚决反对,这个家族固守着中世纪的传统观念,迷恋雄踞于东南欧的庞大帝国。哈布斯堡家族虽然长久占据德意志领头位置,但只希望维持松散联盟的现状而已。

著名的茜茜公主本是德国巴伐利亚的王室小公主,后来她既是奥地利的皇后,同时也是匈牙利的王后。她与匈牙利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在1867年促成了奥匈帝国的诞生。普鲁士的俾斯麦统一德意志之时,茜茜公主正是当时奥地利帝国的皇后。



茜茜公主

1864年,德意志邦国中的老大和老二奥地利与普鲁士联合对丹麦王国发起军事打击,收回了被丹麦控制的两个德意志邦国,两家一人分了一个。

俾斯麦下一步准备对奥地利发动战争。威廉一世国王及大部分大臣们都顾虑重重。奥地利是德意志联邦的领袖。 当时国际上很少有人相信普鲁士能获胜。哈布斯堡家族控制下的奥地利帝国领土比普鲁士大很多,军事力量也比普鲁士强很多。但是俾斯麦无比顽强坚定,他说:“即使这会把我送上断头台也在所不惜。”

俾斯麦是在所有国会的资产阶级议员的反对下,强行征兵发动战争的。如果失败了,他的脑袋肯定是保不住了。连一向以强硬著称普王威廉一世也感到了担忧,他曾劝解俾斯麦说:“……他们将会砍下你的头,过些日子再砍下我的头。”然而俾斯麦坚定地说:“没有别的路可走,只好奋斗,我们能不能死得更体面一些?我自己是在为我的国王的事业和陛下奋斗。”普王被俾斯麦深深感动了,遂坚定的支持他。



俾斯麦威廉一世

俾斯麦不想征服奥地利,这也是办不到的,因为他知道欧洲列强绝对不会允许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出现。他之所以要发动对奥战争,并不是想要统一奥地利,只要求奥地利不得干涉和反对普鲁士对德意志的统一。在与奥地利摊牌之前,俾斯麦展开了著名的“多边外交”活动,他先后获得了英国,法国与俄国三强不参与普奥战争的承诺。对英国是让出了很大的商业利益;对法国则是应允法国可以在“属于德意志但是讲法语的地区扩充其疆界”。

法皇拿破仑三世其实并不相信这个保证,但他认为普奥战争是长期的,两败俱伤性质的,到了那时法国再坐收渔翁之利,取得自己所需要的一切领土。多边外交的成功使普鲁士避免了自身陷入多线作战的可能。俾斯麦在威廉一世举行的御前会议上说:“对普鲁士来说,当前德意志和欧洲的形势还从来没有这么有利过。”与会者都同意脾斯麦的分析。”



俾斯麦命令驻普奥边境的部队故意制造事端。1866年6月12日,奥地利普鲁士断绝了外交关系。普奥关系骤然紧张,双方同时实行战争总动员。有13个德意志邦国站在了普鲁士一边,有18个德意志邦国站在了奥地利这边。

普军分三路攻入波西米亚(捷克),首战获胜,奥军伤亡3.1万人。奥军元帅贝内德克率领28.3万奥军来到捷克境内的一个名叫萨多瓦的村庄驻扎,修筑工事,准备与普军决战。

6月30日,国王威廉一世, 俾斯麦,总参谋长毛奇和整整六车厢的大批随行人员乘坐火车来到了捷克的前线,指挥这场生死攸关的决战。俾斯麦对身边的人说:“如果打败了,我就不再回来,我将死在最后一次突击中。”

普军一共三个军团,25.2万人;奥军共有23.8万人。双方投入兵力之众,是欧洲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近50万人的参战规模一直要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才被打破。

7月2日深夜,一队普军骑兵匆忙冲入第一军团司令部报告新情报:他们发现在萨多瓦驻有奥军。毛奇被从睡梦中叫醒,尽管睡眼惺忪,迷迷糊糊, 总参谋长当即对情况做出了精确的评估。他认识到,这应该是整个奥地利的北方军团,并断定奥军此时正背对着易北河扎营。他立马部署战斗,决定在次日发动进攻。同时,他派出自己的信使火速前往第二军团皇太子的司令部,命令第二军团全军尽快赶来投入战斗,包抄敌军的右翼。

毛奇在情报不完整和无暇深思熟虑的情况下,做出的这一决策,将决定战争和两个帝国的胜败。



毛奇

7月3日早晨7点45分,萨尔瓦战役开始。普王威廉一世亲临前线,俾斯麦及毛奇骑马随同普王登上一个离奥军不到12公里的一个小山头督战。三人的同时出现代表了皇帝同德国军、政领袖的密切配合。这场战争对于俾斯麦来说是一场政治赌博。他甚至怀揣毒药,准备在这场“不得人心”的战争中,一旦普军失败就自杀。俾斯麦骑在马上始终站在国王和毛奇身边,注视着这场历时八小时战役中的每一个风云变幻的活动。据说,俾斯麦时不时的看看毛奇的脸上表情,以确定战场形式的好坏。

这时的普军只有12.4万人,而奥军有20.6万人。 两军激战到上午11点时,北边森林中的普鲁士第七师死伤惨重,并被优势的奥军围困在森林的边缘。如果第七师被击溃,奥军就能够包抄普军阵地的左翼。

第七师指挥官弗朗塞奇将军紧急向国王的指挥部派出信使,请求增援。毛奇拒绝派出任何援军,因为他清楚最危险的情况将马上发生在战线的中部。当弗郎塞奇将军得知没有任何援军能够派给自己,并且还命令自己坚守下去时,他对手下的官兵说:“我们将坚守至死。”

由于奥军炮兵的不断猛轰,普军的中央逐渐不支,大批的士兵蜂拥的逃出战场,绝望的想逃离无情的弹雨。国王威廉一世亲自出马,想努力让潮水般的败兵重新回去战斗。他大叫着:“让我们看看,你们像勇敢的普鲁士人那样战斗!”在这最危急的时刻,毛奇将保留的所有预备队支援到中部,方才勉强的暂时稳住了战线。

大约到了中午时,情况进一步恶化,国王绝望的大叫着:“毛奇,毛奇,我们输了!”守在国王身边的俾斯麦也是这么想,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但并不是一个军事家。

这时只有一个人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就是已66岁,秃顶,瘦弱,满是皱纹,并患有感冒的总参谋长毛奇。他在紧张着算计着时间。



威廉一世亲临战场,后面跟着俾斯麦与毛奇。

昨天晚上深夜,毛奇派信使命令第二军团火速赶到萨尔瓦战场,第二军团离萨尔瓦是一天的行程。直到12点30分,第二军团的先头部队才到达战场。

首先发现第二军团先头部队到来的是俾斯麦,他在望远镜中发现了这一情况。他立刻把望远镜递给毛奇让他来看。毛奇静静地用望远镜观察了片刻,知道是第二军团到了,并按照自己的指令攻向了奥军战线的右翼。他立刻转向国王,向他报告道:“陛下,这是一场全面的胜利,现在维也纳将俯伏在陛下的面前。”

威廉对一名军人这样讲话感到恼火,命令他不要这样信口开河,而是面对现实的困难。毛奇这样说其实也不完全准确,事实上,距离赢得这场战役还需经过多次激烈的战斗。但是对毛奇这样曾在无数演习中成功这种作战想定的战略天才而言,他不难提前几个小时做出这样的预测,并意识到现在终于奏效的侧翼迂回将带来不可逆转的结果。

战役进行到下午四点时,奥军终于全面溃败。奥军伤亡共计4.4万人,另有2.2万人被俘。普军伤亡约9000人。奥军丢弃了全部大炮和绝大部分给养。

萨多瓦之战的胜利打开了通向维也纳的大门,奥地利军队已无力阻止普鲁士人的前进步伐。哈布斯堡王朝的首都陷入一片混乱,宫廷的官员们匆匆逃往较为安全的布达佩斯。甚至伊丽莎白王后(茜茜公主)在慷慨地写下“我们已经再没有什么可失去了,所以不如光荣地死去。”之后也没有选择死亡,而是去了她挚爱的匈牙利避难了。

大败之后的第三天,7月5日,由于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约瑟夫的请求,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出面调停。



茜茜公主

与此同时,普鲁士军队的大本营正在一片欢腾,将军们要打进维也纳,活捉茜茜公主!威廉一世和总参谋长毛奇要效仿拿破仑一世,进军奥地利首都,在维也纳进行入城仪式。7月21日,普军已推进到维也纳的近郊。普鲁士的将军们打算明天便进驻维也纳:“我们的士兵早已急不可待的想要撩起维也纳姑娘们的裙裾……”只有俾斯麦认为战争到此应该结束了!

他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与奥地利的争端已经解决,现在我们必须恢复旧日的友谊。我有一项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要做:向沸腾的葡萄酒中注水,使大家明白生活在欧洲的不光是我们自己,而且还有三个嫉妒我们的强国。”

他在军事辩论中责问将军们:“要是敌军放弃维也纳,向匈牙利撤退,我们是否还要去追击?我们一旦越过多瑙河,……就失去同后方的联系;那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向君士坦丁堡进军,建立一个新的拜占庭帝国,让普鲁士听天由命。”目前最迫切的需要是以宽厚的条件迫使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后,普军加强莱茵河防线,使法皇拿破仑三世无计可施。俾斯麦警告威廉一世:“国王军队的辉煌胜利将迫使波拿巴放弃他迄今持有的保留态度(即中立政策)。”

苦口婆心的说服最后变成了首相与国王之间的激烈争吵。当国王仍不让步时,俾斯麦绝望的流下了热泪,这位铁血宰相甚至打算从四层楼上跳下去。只是在素来与俾斯麦不和的王太子的劝告下,普王才勉强同意插剑入鞘,与奥议和。威廉一世伤心不已的写道:“因为我的儿子附合首相的意见,我不得不痛心的在维也纳的大门口,在军队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之后,逆来顺受,接受如此耻辱的合约。”

俾斯麦总算松了一口气。8月23日,在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调停下,普奥双方正式签订《布拉格合约》。历时七周的战争宣告结束。普鲁士与21个邦和三个自由市成立了一个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并通过联邦宪法,为实现德意志统一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奥地利被排斥在新联邦之外,永远不得干预德意志一切事务,失去对原德意志邦联内成员国家的影响力;奥地利只需偿付一笔很小的赔款(300万)。

由于俾斯麦的苦心和远见,普奥双方使能化敌为友。普奥战争后,奥地利不但不存心报复,反而变成普鲁士的忠实盟友。在之后的普法战争中,奥地利并没有趁机对普鲁士出手,从而避免了普鲁士两线作战的危险。也正因如此,一战的时候奥匈帝国是德国最坚定的盟友。



电影中的奥地利皇帝弗兰茨和茜茜公主

拿破仑三世万没想到战争这么快就结束了,要求俾斯麦兑现承诺,帮助他夺取卢森堡,俾斯麦置之不理,根本不作任何答复。这时的拿破仑感觉自己被戏弄了,愤怒无比。

德意志的统一还剩下最后一步,以巴伐利亚为首的南德四邦在法国支持之下,强烈反对加入统一的德意志。四年之后,1870年,在俾斯麦的策划下,普鲁士与法国爆发大战。在9月1日的色当决战中,法皇路易·波拿巴连同元帅、39个将军、10.4万名士兵,都做了普军的俘虏。9月4日,色当大败的消息传到巴黎,巴黎发生革命,法兰西第二帝国覆灭。

普鲁士军队乘胜追击,将巴黎团团围困,用大炮将城内轰了个稀巴烂。新政府军在法国的北部、东部与德意志联军展开多场战斗,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万般无奈下,在1月27日,上任总理不过两天的法夫尔在凡尔赛向刚成立的德意志帝国签署投降书,战争结束。

从1870年9月投降之后的6个多月时间里,拿破仑三世被软禁在德意志西部的卡塞尔。望着拿破仑的亲侄儿拿破仑三世前往囚禁地的车辆,俾斯麦大发思古之情:“一个王朝在此消失了!”



色当战役结束后,俾斯麦会见拿破仑三世

1871年5月10日,法德两国正式签订《法兰克福合约》。合约的条件是苛刻的,它规定:法国向德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都德的《最后一课》就是以此为背景);法国赔款50亿法郎;在法国人赔款付清前德军一直驻扎在法国领土,一切供养费用由法国承担,法国给予德国与最惠国待遇。50亿法郎排人类战争赔款第四名,比大清的庚子赔款还多(但没有庚子赔款本息之和多)。

就这样,在不到7年的时间里,通过三次对外战争,俾斯麦用铁和血统一德意志的计划取得了完全的成功。

1871年1月1日,统一的德意志国家正式宣告成立。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巴黎凡尔赛宫举行德意志帝国皇帝就位仪式。德意志终于结束了民族分离状态,一个统一的德国诞生了,新德国成为欧陆最强的大国。德意志取代法国,成为欧洲新的外交事务中心。历史上称为“德意志第二帝国”。

1871年6月16日,当俾斯麦凯旋时,全德国沸腾了,柏林人疯狂了,成千上万的人群聚集在勃兰登堡门旁向他热烈欢呼,文官武将都向他行礼致敬,他的威望一时达到顶峰,举国上下都认为俾斯麦是新帝国真正的开国元勋。



1871年1月18日,威廉一世在巴黎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

普鲁士在三次对外战争中的迅捷无比的胜利(普丹,普奥,普法战争)轰动了整个欧洲。德国的陆军成为全球的模范。其参谋本部,军事教育,动员体系等成为别的国家效仿和学习的对象。

这三场对外战争的计划是由普鲁士参谋总部事先经过周密计划设计出来的,一反从前那种全靠战场指挥官的临场发挥的作战方式,从而使德军的参谋总部从此在战争中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毛奇被后人誉为“西方历史中最伟大的参谋总长”,“任务式指挥法”之父。毛奇在德意志统一之后,写出了大量的军事理论著作,对军事史影响很大。他有一句著名的军事格言“先计算,后冒险。”

1890年3月18日,75岁的“铁血宰相”,“德意志统一之父”俾斯麦向德皇威廉二世提出辞呈,正式下野。1898年7月30日,83岁的俾斯麦在自己的庄园中去世。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匈帝国瓦解,哈布斯堡王朝也从历史舞台上彻底消失,奥地利成为了共和国,全称为“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此时的奥地利想重新回归德意志行列,和德国合并成为一个国家。奥地利临时国民议会通过了与德国合并的决议。但是为时已晚,《凡尔赛合约》做出了禁止德奥合并的明确规定。协约国否决1919年德意志奥地利与德国合并的理由很明显:德国是战败国,让它变得比1914年更大,更强是不可能的。



多瑙河

奥地利败于普鲁士后,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小约翰•斯特劳斯创作了一首华尔兹作品《蓝色多瑙河》,作者创作此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振奋国人因败于普鲁士而产生的颓废精神。此曲的词作者也在歌中幽默的悲叹了战败国的情形。现在,这首华尔兹成为全世界最著名也最脍炙人口的古典曲目之一。该曲已成为奥地利的象征。

今天没有哪首华尔兹作品,像蓝色多瑙河一样唤起人们的回忆,重现维也纳19世纪黄金时代的优雅。这首作品在每年1月1日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中占据最突出的位置。长期以来《蓝色多瑙河》不仅被演奏,被用作舞曲,也是大荧幕上的宠儿,出现在许多经典电影里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