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岁末之月,亦称蜡月 ,自古便是农耕社会岁终大祭之时。 腊月之名,首源于古代祭祀。《周礼》、《周易》 等典籍中已有 “肉甫”、“腊味” 之记载, “腊”之本义乃干肉也 。彼时,岁末十二月,正值农闲,万物收藏,家家户户宰杀牲畜,腌制腊肉以备冬日之需。此月天干物燥,最宜风干腊味,故有此称。又因 此月乃新旧交替之际,古人多于此月举行“腊祭” ,以猎取之禽兽献祭先祖与诸神, 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家宅平安 。腊祭之风,先秦已盛,秦汉一统后,更定十二月为腊月,沿袭至今。


腊月之中,民风民俗丰富多彩,与农耕文化、祭祀祖先紧密相连。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民间祭灶神之日。灶神家之守护,此日家家户户为灶神送行,焚香祭拜,以求来年灶火旺盛、家道兴隆。继而二十四日前后,大扫除之风起,扫尘除秽,意在辞旧迎新,迎接新春之至。除夕之夜,家人围炉而坐,包饺子、守岁,共度团圆时光,寓意珍惜岁月、祈愿长寿。此外,贴春联、挂灯笼、压岁钱等习俗,亦遍布城乡,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景与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至于腊月之民间故事与典故,流传甚广。一说腊祭源于古代狩猎文化,“腊”通“猎”,腊祭即为猎祭,先民以猎取之禽兽献祭先祖,以示敬畏与感恩。又传秦始皇一统六国后,为彰显功绩、祈求国泰民安,特将十二月定为腊月,广行腊祭之礼。老话:腊月“除三样,备三样,财更旺”,老祖宗的忠告。


“除三样”

其一扔旧衣物。腊月之时,家家户户皆忙于大扫除,整理家宅,将一年之积攒,尤其是那些不再需用之旧衣物,悉数舍弃。此非单纯之物质清理,实则寓意深远。《礼记·月令》有云:“季冬之月,命有司大傩,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古人视腊月为除旧布新之月,通过丢弃旧衣物,意在将过往一年之不顺与烦恼,一并抛弃,以清新之姿迎接新春《周易》“革卦”言“革之时大矣哉”,亦寓革新之意。旧衣物之去,正应此理,寓意生活之革新与进步。


其二扔破损之物。家中若有残缺破损之器皿、物件,腊月期间亦需清理。此不仅关乎美观,更关乎家宅运势。《阳宅三要》有云:“宅者,人之本。人以宅为家,居若安,即家代昌吉。”破损之物,易生阴晦之气,影响家宅和谐与财运。古人认为,腊月除旧布新,应将此类不吉之物清除,以保家宅平安、财源广进。此亦合于《周易》之“损卦”,损有余而补不足,方能趋吉避凶。


其三则为自身之坏毛病。腊月不仅是物质层面之除旧布新,更是精神层面之修身养性。《大学》有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腊月期间,人们应反思自身,去除不良习惯,培养高尚品德。如此,方能在新的一年中,以全新之面貌,迎接挑战与机遇,实现个人成长与家庭幸福。


“备三样”

则指新衣物新餐具新打扫工具。新衣物寓意新年新气象,穿上新衣,象征着辞旧迎新,开启美好生活之新篇章。新餐具如新碗盘、新筷子,不仅满足日常生活之需,更寓意着家庭和睦、五谷丰登。新打扫工具则象征着扫除霉运与不顺,迎接清洁明亮之生活环境与崭新之未来。


腊月“除三样,备三样”不仅是对物质世界之整理与更新,更是对精神世界之净化与提升。此习俗蕴含深厚之历史文化底蕴与生活智慧,是华夏民族独特之文化符号与精神追求。遵循此忠告,方能在新的一年中,财源广进、家宅平安、人生顺遂。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让我们携手同行,于古韵今风间寻觅智慧之光。取传统文化之精华,去其糟粕,让千年积淀在新时代绽放异彩,传承不息。在此,月下词诚邀诸君,共赴文化之旅,探幽揽胜。望君常顾,于此间,我们一起,聆听历史的低吟,续写华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