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半个多月就将迎来蛇年春节,大街小巷的年味也越来越浓,江门不少市民已经开始忙着采购应节饰品。对联、福桶、门挂等喜庆用品进入热销期,东艺宫灯、蛋雕、新会鱼灯等年味十足、做工精美的非遗手工艺品也备受追捧,成为市民置办年货的热门选择。
春节申遗成功
非遗手工艺品“火出圈”
2024年12月,春节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我市非遗手工艺品及相关体验活动的热度攀升。街头巷尾,东艺宫灯、新会鱼灯、蛋雕、剪纸等“非遗”身影随处可见,为今年新春增添满满年味。
“去年末,中国春节申遗成功,而恰巧东艺宫灯也入选了第一批广东老字号,这为我们带来了不少海内外的新订单,过年前我们要赶制超万盏宫灯。”眼下,正是江门东艺宫灯代表性传承人李仰东最忙碌的时候,他不仅要盯着公司里待发的订单、筹备新款式的制作,还受邀参与多场非遗传承活动。
李仰东正在制作宫灯
“春节到,宫灯俏。”发轫于南宋年间的江门东艺宫灯,早在20世纪已跟随华侨华人的足迹驰名海内外,主要市场除东南沿海、港澳台外,还出口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的40多个国家。“在海外,宫灯广泛使用于华侨华人的聚居地,是唐人餐馆的标志以及宗亲会、同乡会、商会聚会的饰品,尤其在元宵、中秋等中华传统节日,唐人街都会张灯结彩,宫灯高挂。”李仰东介绍道。
近年来,在“国潮”的助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了古老的非遗技艺,也带动了东艺宫灯在国内的销售。李仰东告诉记者,春节前,寺庙、祠堂、住宅、景区、高档酒店等大量采购东艺宫灯进行节日装饰,同时,各地举办的猜灯谜、赏花灯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共同推动了这一轮宫灯采购热潮。
在新会,新会鱼灯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健华的家中堆满了各种半成品,他和家人们就坐在“鱼”堆前赶制鱼灯。新会鱼灯,是新会有名的传统工艺,它的兴起与会城元宵节开灯的风俗有关。新会人有在新年期间做鱼灯、买鱼灯的传统,祈求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出入平安,当地还会举行较大规模的鱼灯灯会。
在心艺蛋雕工作室,江门蛋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发彬拿着雕刻刀,稍加构思,随后有条不紊地在蛋壳上挥动着雕刻刀,十多分钟后,便呈现出一只活灵活现的金蛇。
蛋,自古寓意新生、重生、圆满。逢年过节或婚庆、生子、祝寿等喜庆日子,都有赠送红鸡蛋的习俗,发展到后来更有了手艺人在蛋上雕刻出各种吉祥图案,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每年为了迎接新春,我们都会以生肖为主题创作一批作品。蛇在民间有很多传说,比如灵蛇守财、灵蛇送宝等,有着很好的意头,因此今年我们以蛇为主题,创作了多种形态的蛇造型,主要风格包括写实、卡通和剪纸。”李发彬介绍道。
春节前后,李发彬也与江门众多手艺人一样,受邀走进学校、社区、企业参与非遗文化体验活动,传授非遗技艺。“非遗技艺可以将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与廉洁、应急安全、普法等主题相结合,还可以结合时下热点,创作出一些可爱的卡通或游戏造型,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李发彬说。
“蛇”元素饰品走俏
新潮工艺受年轻人青睐
春节临近,位于蓬江区上埗路的春联街格外热闹,春联、中国结、红灯笼、蛇年挂饰等节庆饰品挂满街头,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选购。
“这个蛇形挂饰是今年的‘网红’商品,做工比较精巧,设计得憨态可掬,售价不到20元,有不少人喜欢。”在一家商铺内,店主正热情地向顾客介绍今年上新的款式,她说:“现在的生肖元素都很‘萌’,除了挂饰,还有不少玩偶、红包等商品将蛇元素融入其中,受到了不少‘90后’‘00后’年轻消费者的欢迎。”
江门手艺人尹小姐将俏皮的小青龙刺绣挂件与锦鲤、簸箕、艾草药包等吉祥元素巧妙融合,不一会儿,一个寓意好运连连、事事如意的春节挂饰就完成了。据介绍,该挂饰通过线上平台已销售了600多件,主要销往江浙地区。
尹小姐在市区经营花店,往年春节、中秋节、情人节等销售旺季,她都会精心设计应节的饰品,销量均不错。“今年为了迎接春节,我们从去年12月开始设计、打板,从网上采购零件回来再进行组装,最高峰时一天要做二三十个。”尹小姐告诉记者,下周物流公司陆续开始截单,预计近期还会迎来一波销售高峰。
与尹小姐一样,江门手艺人黄美玲也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我们今年提前一个半月就开始筹备,制作了150个福桶,计划在迎春花市租两个摊位进行销售。同时,我们也接到了企业的订单,每次订单量都在四五个左右。”黄美玲说,今年还是红色和紫色的福桶最为畅销,此外她还制作了粉色、蓝色、橙色等马卡龙色系,饱和度较低,深受年轻人喜爱。
编辑 | 蓬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 | 江门日报(记者/陈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