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记者 时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2025年的十大任务已经明确。“突出创新引领,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是苏州今年的工作重点。作为制造业大市,苏州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工作重点,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苏报“播报大模型”也向记者给出了它的答案。让我们一起看看,AI和代表委员们的想法是否不谋而合?

以企业为主体

提升科技创新效能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灵魂,是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支撑。近日,来自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的《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5)》报告显示,苏州在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的排名中居全国第四位,仅次于北京、深圳、上海。同时,2024年,苏州在产创融合上持续发力,累计培育建设创新联合体23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保持全国第一。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苏州将继续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八大工程”,加大创新投入、提高创新效益。周苏萍委员认为,企业是创新的重要主体。她建议,相关部门要进一步鼓励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攻关和政府创新决策咨询,充分发挥行业领先科创企业深耕市场的作用,并支持企业参与创新平台建设,为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提供支撑。

培养科技向“新”力,加大研发投入也是关键一环。李骏代表是苏州市春菊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在他看来,企业发展离不开创新,而创新离不开研发投入。“我们企业每年投入销售额的3%用在科技研发上,包括新产品研发、模具开发提升和建立企业实验室。”他表示。

对此,王发华委员也有同感。他建议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力度、构筑创新平台体系、健全金融服务体系等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凭借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为苏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加大引才力度

打造人才友好型城市

从生产力要素构成上看,高质量的新劳动者,尤其是拔尖创新型的人才供给,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前提。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苏州2025年要更大力度引育科技创新人才,实施百万人才新增计划,打造人才友好型城市。陈立委员通过多年调研发现,人才的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对发展新质生产力起着关键作用。因此,他提出,“苏州要在下一轮抢人大战中抢占先机,就要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破除人才流动障碍,抢抓引才机遇。”

苏州,在人才招引上一直诚意满满。2024年,苏州发布“1+8”系列人才政策、《苏州市人才公共服务“十条友好举措”》,为顶尖人才发放“城市礼遇卡”,为领军人才发放“姑苏英才卡”,一系列实实在在举措,赢得了各路英才的青睐。蒋妍代表认为,青年发展型社区作为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切口,对吸引青年人才落户苏州意义重大。林忠元委员则表示,高层次人才更在意归属感,他建议苏州探索建立高层次人才父母保障机制、高层次人才父母关爱机制等,为人才家庭提供更加全面周到的服务。

苏州正加快构建“1030”产业体系。10个产业集群,30个产业链的每一端,都连接着不同领域的人才。在大会期间,不少代表和委员建议加强细分领域的高科技人才引育。杨建荣委员建议,苏州要紧扣关键技术打造人才团队,建立以企业产业为中轴的人才梯度模式。此外,应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价标准。一方面,有效地评估引才资金效果;另一方面,对科研院所基础性研究侧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倾向,为科研人员提供充足和宽泛的探索空间。

发展耐心资本

营造优越创新生态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就是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先进算力是推动数智时代发展的核心动能,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聂华代表提出,建议推动苏州区域内智算与超算算力深度融合、开放共享以及工业软件和信创优势企业共建自主软硬件生态联盟。同时,前瞻布局建设新型算力基础设施,提高大模型安全防护能力。方宗豹委员在今年带来的《关于加快培育未来产业,助力苏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建议》中提出,苏州要通过“三个优化”来布局未来产业,即优化产业政策体系、优化产业创新平台支撑、优化产业载体支撑。

而新兴产业的崛起,往往源自于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需要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优越的创新生态。2024年,省市合作设立的5只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母基金和2只未来产业天使基金在苏州落地,总规模达240亿元,位居全省第一。这些基金的设立,将集中用于培育和支持具有高成长性和创新性的早期项目。“发展壮大耐心资本应成为当下苏州的重要使命,要推动高校及科研机构与耐心资本紧密合作。”钱文杰委员建议,希望苏州通过产学研用融合的模式,联动高校与金融机构,实现资源整合,最终服务于新兴企业、未来产业发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