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夫人
花不足以拟其色 蕊差堪状其容
詹绪河
蜀中自古多奇女子
仅五代时期前后蜀短短59年间里
便出了两位才貌双全的花蕊夫人
一位是前蜀皇帝王建的妃子徐氏
一位是后蜀皇帝孟昶的妃子慧妃
徐氏:美而奇艳,有藻思
王建的花蕊夫人姓徐,其出身正史阙记。北宋丞相蔡京第四子蔡绦《铁围山丛谈》说,历史上有两位叫“花蕊夫人”的,第一位是前蜀王建的妾,也就是后来被封号小徐妃者。记载最详的是宋人张唐英的《蜀梼杌》,该书记载,徐氏的父亲叫徐耕,成都人,生了两个女儿,都是国色天香,并且都很聪明。
《蜀梼杌》书影
小时候徐耕教她们作诗,两个女儿所作的诗都很有文采和思想。当时徐耕家里很穷,有个相面的人对徐耕说,您不久以后将大贵。徐耕又请相师给两个女儿看相,相面的说:青城山有王气,每天晚上照耀天空已经三个月了,大概不出十年,就会有人要当新皇帝,到时候您这两个女儿就会当皇妃皇后。您的荣华富贵,就是这两个女儿给您带来的啊。
果然,王建入蜀后,听说徐耕的两个女儿很有姿色,便纳入专宠。王建称帝后,便封徐家这两姊妹中的姐姐为淑妃,妹妹为贵妃(《新五代史》与此不同,说姐姐封贤妃,妹妹封淑妃),徐耕也被封为骠骑大将军。
花蕊夫人画像
清人王士禛《五代诗话·卷八》的说法略有不同,他说王建在搜求美女的时候,并不知道徐家有这两个“美而奇艳”的女儿,而是“徐以献太祖,遂纳之”,有点两朵鲜花主动插到王建头上的意思了。也许吧,谁不想富贵呢?
前蜀高祖王建石像
《新五代史·卷六十三·世家第三·前蜀世家》说贤妃徐氏与妹淑妃“皆以色进,专房用事”恐不完全对,其实这两个徐妃都很有才。
明代著名学者、诗人、藏书家曹学佺编纂的《石仓歴代诗选》收录有蜀顺圣太后徐氏(徐耕女)《谒丈人观先帝御容》《题汉州三学山至夜看圣灯》《祷青城山回》三首,收蜀翊圣太妃徐氏(太后妺,即花蕊夫人)《谒丈人观先帝御容》《题金华馆》《题彭州阳平地》《题汉州三学山至夜看圣灯》《祷青城山回》五首。
《御定全唐诗》也收录有蜀太后诗《三学山夜看圣灯》、蜀太妃徐氏诗《题汉州三学山至夜看圣灯》。《蜀梼杌》还说王衍陪太妃太后至青城,住了十来天,各有唱和诗刻于石。由此可见,《蜀梼杌》说她们从小作诗就“有藻思”之言不虚。
《三学山夜看圣灯》诗文
王衍是谁生的?《蜀梼杌·卷上》说大徐妃生彭王即王建第七子王宗鼎,小徐妃即花蕊夫人生王衍即王建第十一子王宗衍。《新五代史》和《铁围山丛谈》都说是大徐妃生王衍。说王衍字化源,是王建最小的儿子,他母亲是徐贤妃即大徐妃,因为其母得宠而被立为皇太子。说王建死后,王建的正室周氏即昭圣皇后不久也死了。
于是王衍即位后便尊其母徐氏即原大徐妃为皇太后,原小徐妃即花蕊夫人为皇太妃。《新五代史》是正史,《铁围山丛谈》是蔡绦写的,其可信度应当在《蜀梼杌》之上,小徐妃即花蕊夫人应当不是王衍的母亲而是他的姨妈。
王建的两个徐妃结局很惨。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后唐庄宗灭前蜀,王衍与众臣一同抬着棺材,身绑荆棘,迎降于后唐。开始,后唐庄宗李存勖表示会善待王衍及其家族,但同光四年(926年)四月,在王衍及降族被押解至秦川驿时,庄宗采纳了伶人景进的建议,派宦官向延嗣诛杀了王衍及其家族。王衍的母亲大徐妃临刑大呼:“吾儿以一国迎降,反以为戮,信义俱弃,吾知其祸不旋踵矣。”死的也算刚烈。
慧妃:花不足以拟其色
第二位花蕊夫人是后蜀皇帝孟昶的妃子。北宋陈师道字无己(1053-1102)说后蜀花蕊夫人是青城人,姓费。比他稍晚一点的袁说友(1140—1204)在编纂《成都文类》时引用吴曾字虎臣绍兴三十二年(1162)所编笔记文集《能改斋漫录》否定了这个说法。
《能改斋漫录》说这位花蕊夫人也姓徐,其父亲叫徐匡璋。她嫁给孟昶后,被封为贵妃,别号花蕊夫人,意思是“花不足以拟其色,似蕊翾轻也。又升号慧妃,以号如其性也。”明代曹学佺《石仓歴代诗选》沿用了陈师道的说法,应该是误用了。
张大千刻绘的花蕊夫人像
与王建的那位花蕊夫人相比,这位花蕊夫人更是才貌双全。袁说友《成都文类》说她以“才色”而得到孟昶的宠爱,说她曾经仿效王建作《宫词》百首。《成都文类》收录了她的宫词28首,《石仓历代诗选》也收录了17首。
《能改斋漫录》载,赵匡胤也很喜欢花蕊夫人,灭后蜀后,安排专门的队伍单独护送。花蕊夫人在途中曾作词自解:“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三千宫女皆花貌,妾最婵娟。此去朝天,只恐君王宠爱偏。”
《成都文类·卷十五》还引用了陈无己的话,说后蜀灭亡后花蕊夫人被赵匡胤纳入后宫,赵匡胤让她作诗,她便吟诵了一首《国亡诗》:“君王城上揭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赵匡胤听后很是高兴。
花蕊夫人独享孟昶专宠(李玉明 绘)
这位花蕊夫人的结局也很凄惨。《宋史·卷二·本纪第二·太祖二》记载:乾德三年(965)正月赵匡胤灭后蜀,孟昶投降。五月,见孟昶于崇元殿,并两次在大明殿设宴招待孟昶及其子弟。六月甲辰,封孟昶为中书令、秦国公,同时对孟昶的子弟和降臣都有所封赏。第七天,孟昶死。
《新五代史·卷六十三·世家第四·后蜀世家》说孟昶被押送到开封后,被封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秦国公,七日而卒,又被追封为楚王。《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六·僣伪列传》说孟昶投降后,赵匡胤下令将孟昶整个家族解送到开封,在京城给他安排了很好的房子,对他原来的臣下也给予了丰厚的赏赐,不久后还册封他为楚王。
孟昶画像
当年秋,年仅47岁的孟昶死于东京。《旧五代史》《新五代史》特别是《宋史》显然都在为赵匡胤隐恶扬善,远不如《铁围山丛谈》的记载真实。《铁围山丛谈》说,后蜀皇帝孟昶投降后,花蕊夫人就随同孟昶被送到东京开封。孟昶一行到开封十天左右,赵匡胤就将花蕊夫人纳入后宫了,孟昶也就死了。赵匡胤很贪恋花蕊夫人,有人曾造毒意欲毒死花蕊夫人,但每次都害怕惹麻烦,所以一直没能毒杀成。
赵匡胤在当时的晋王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府上时,赵光义曾多次劝阻赵匡胤贪恋花蕊夫人的行为,赵匡胤一直都不予理睬,赵光义对此一直耿耿于怀。机会终于来了,有一天,赵光义跟随赵匡胤到猎场打猎,花蕊夫人也在赵匡胤旁边。赵光义便调好弓和箭,拉满弓,像是要射走兽的样子,突然回身将箭射向花蕊夫人,一箭便将花蕊夫人射死了。
可怜一代才女,就这样死于非命了。
后人之评:多有不公
需要说明的是,史书中对前蜀、后蜀政权特别是对两位花蕊夫人的评价多有不公。
譬如,《旧五代史》将前蜀王建、王衍和后蜀孟之祥、孟昶都列入“僣伪列传”,《新五代史》将他们四人都列入“世家”,根本不承认前蜀后蜀政权的合法性,对两位花蕊夫人更是多有贬损,譬如:《铁围山丛谈》说王建的花蕊夫人在王衍时“坐游燕污,乱亡其国”,罪名很大,但见于史书的“罪行”不过是“皆以色进,专房用事,交结宦者唐文扆等干预外政”(见《新五代史·卷六十三·世家第三·前蜀世家》),“衍与母同祷青城山,宫人毕从,皆衣云霞之衣”“衍至青城,住旬日,设醮祈福,太妃太后谒建铸像,及丈人观、玄都观、金华宫、景山至德寺,各有唱和诗刻于石”“衍既荒于酒色,而徐氏姊妹亦各有倖臣,不能相规正,至于失国,皆其致也”(见《蜀梼杌·卷上》)。
花蕊夫人画像
至于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铁围山丛谈》说“蜀有两花蕊夫人,皆亡国且杀其身”更是没道理。《说郛·卷五十四》载有孟昶广政四年(941年)五月亲撰之《官箴》,其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四句还被赵匡胤抄袭作了他的《戒石銘》。
《蜀梼杌·卷下》说孟昶本人是很好学的,他“凡为文,皆本于理。常谓李昊、徐光溥曰:王衍浮薄而好轻艳之辞,朕不为也。”花蕊夫人呢,除了陈无己说她“以才色嬖于后主(孟昶)”(见《成都文类》)外,还真没见她有其他什么问题,当然因有才有色而得孟昶宠爱也不是什么错,至少不是她的错。
花蕊夫人画像
所以,连王安国都为她鸣不平,将原来没人管的一张破纸上面书写的花蕊夫人的诗抢救出来,收藏于朝廷的三馆之中。后来又告知了他哥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安石,并得到了当朝参知政事、文学家王珪和冯京两位的大力支持,使花蕊夫人的诗得以盛行于当时,并流传至今。王安石、王珪、冯京包括王安国都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们对花蕊夫人诗的肯定也显示出他们对作者这个人的态度。
古人尚且有这个胸怀,今人就更不应苛求了。
来源:锦点
作者:詹绪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