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刘洋)打造社会心理服务专业队伍、建立专业心理督导体系……1月13日,在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教育、体育界别的联组会上,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会长、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张强斌分享了他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今年,他带来《关于进一步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全面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提案》。他认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一环。

“我们强调要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张强斌表示,围绕北京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开展调研发现,在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当下存在缺专业人才、缺专业整合、缺专业考核、缺专业督导以及缺长效机制等问题。其中,2023年对全市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不包括专业医院和高校)从事社会心理服务的人才队伍的摸底结果表明,全市专兼职的社会心理服务队伍人数为1800左右。

张强斌认为,全市应该整合妇联、工会、团委、卫健、残联、教委等部门的专业人员,且需要建立一个专业的督导体系。“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指导师等专业社会心理服务人员常与有心理问题的人群打交道、处理负面心理情绪,亟须定期进行专业心理督导。”张强斌说道。

“社会心理服务是与人打交道、做人思想工作,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建议市委市政府层面加强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统筹,单一的政府职能部门很难做到资金统筹、阵地统筹、项目统筹和人才统筹。”张强斌表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起步阶段,应加大投入,持续加强“培训、考试、实习、就业、督导”一体化的社会心理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张强斌认为,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来干,2019年《北京市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赋予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作为“枢纽型”行业组织地位,建议市委市政府持续支持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发挥“枢纽”作用,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行规行约和行业自律制度,加强行业培育。同时坚持统一市场,通过联合会等行业组织构建全市居民心理健康服务网,统一心理科普、心理产品、心理测评、心理热线、服务预约、站点管理、服务评价、专家督导,通过科技赋能,构建全覆盖的线上线下全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对心态失衡、关系失和、行为失常、性格偏执等人群建立“早发现、早干预、早调节”机制,扩大心理筛查的广度与力度。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刘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