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军长征之初,红军对于胜利并没有有把握,最终目的地亦浑然未定。

长征可以说是一场赌博,其成败,事后方显真意。

1935年,腊子口之役告捷,无意间发现一张泛黄的报纸。

依此纸上字迹,毛主席方知陕北尚存红军,遂定此为目标。



假若非此旧报,长征或许更加漫长,其路迢迢,结局未可知。

那么,这张报纸是谁找到的呢?梁兴初又为何成为转折“长征”进程的关键?

改变“长征”进程的报纸

1935年9月,秋风萧瑟之际,红一军团毅然攻克了腊子口,随后直逼甘肃的岷县深处。

在这一带,消息闭塞,难以窥见外界风云。

军团直属侦察连的连长梁兴初,奉命率领部队前往哈达铺一带,不仅侦察敌情,还要筹措所需粮食。



军团首长嘱咐已毕,毛主席沉声继续下达了一个“特殊任务”。

要他们带些“精神食粮”回来,那便是那国民党的报纸。

而且要他们记住,越近期越好。

这话,他重申了一遍,神情愈加严肃。

夜幕低垂,哈达铺小镇上只有那么一条被灯光映照的小街。

当地的镇长、党部书记和保安队长等官员,都忙着迎接突然造访的红军。



领头的,是戴着中校军衔的梁兴初。

在镇公所的一角,梁兴初见到保安队副连长匆匆归来,他微微一笑,站起身来,“各位,请不要惊慌,我们是共产党,就是你们口中所谓的‘共匪’,但绝不是你们耳闻所言的那般,不用害怕。”

屋内的敌人们目瞪口呆,似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坦诚所震撼。

同时,负责获取“精神食粮”的指导员沮丧地返回,手中只有几张泛黄的报纸,上面的日期已模糊不清。

甘南这个偏远的小镇,连岷县城都未免过于闭塞。



那位从省城回来的国民党少校副官,却有几分世故,见机行事,他快速表示愿意将自己带回的报纸贡献给红军。

报纸被旧年画纸粗略包裹,内有《大公报》和《山西日报》,都是前一两个月的。

而在那些旧报纸中,竟意外发现两则消息:一则是七月下旬,陕甘红军打破了国民党的围剿,使陕甘根据地连成一片;另一则是徐海东率领的红25军,向北与刘志丹的陕北红军会师。

梁兴初归来,怀中抱着报纸。

毛主席接过报纸,喜出望外,对同志们说这下子可把刘志丹根据地“抓”回来了。



主席激动的向在场的同志们宣布:同志们,陕北有刘志丹的红 军,有现成的根据地,咱们北上抗日,到陕北去!

那时,长征被称作“大转移”。

此前的第五次反“围剿”战役失败,使得中央苏区的形势岌岌可危,红军被迫计划转移到湘西,以寻找新的生机。

然而,历经遵义会议后的种种变迁,红军的方向又一再改变,一度决定前往川黔边界,再后来是川西北,又或是甘南。

长征路上,月复一月,里程累累至两万余里,战斗与非战斗的损失皆超过了三分之二。



红军似乎一直在与前方的阻截、后方的追兵作斗争,其真正的落脚点,直到此刻,依然是个未知之数。

即使是毛主席与党中央,也并未确知陕北尚有刘志丹的红军和根据地。

如果梁兴初率领的队伍没有取得那份“精神食粮”,长征的里程恐怕将远超两万五千里。

我们的历史,有时就是在这种似是而非的偶然之中串联起来的。

铁打出来的猛将

开国中将梁兴初,本是铁匠出身,个头高大,面容长扁,嘴巴宽阔,门牙一排似鼓状向前突出,人们便称他“梁大牙”。

他的军旅生涯跨越南北,从南方的战火纷扰到北方的严寒冰雪,再自北界转战南疆,直至朝鲜半岛,处处留下他驰骋沙场的足迹。



以其善于应对硬仗与恶仗而著称,在战场上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勇将。

梁兴初于1912年8月23日生于江西吉安的一个名叫渼陂的小村庄。原名梁兴祚,由于“祚”字常被误读为“炸”,他便索性改名为梁兴初。

作为家中的长子,家族对他寄予厚望,期盼他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但他生性顽皮,书院里的规矩束缚了他求知的欲望,经常因顽劣被罚,却屡教不改。



年岁稍长,家境贫寒,无法继续供他上学,他反倒觉得脱离了枷锁。

尽管父亲曾试图让他学习裁缝和理发这些安稳的手艺,但他那份不羁的天性让他未能在这些行当中安心。

终于,在他15岁那年,父亲将他送往铁匠铺学习打铁,原本以为这苦差事能磨砺他的脾性,不料他却乐此不疲,对于锤炼铁块的艰辛反而有了难以名状的热爱。

打铁不仅锻炼了他的体魄,更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后来他回忆说:“参加革命后,无论多苦多累,我从不叫一声苦,喊一声累,咬紧牙关,顽强挺住。这得益于我打铁三年,养成了铁打的性格。”



梁兴初是从战火中铸就的英雄,凭一腔热血与敌人角逐。

在漫长的战斗岁月中,他身负重伤九次,真可谓是九死一生。

1931年,二次反“围剿”战斗中,梁兴初首次负伤,伤愈后,其军事才能得到认可,提升为排长。

1932年已是副连长的他,在黄陂的战斗中两度负伤,因其英勇无比,被授予“模范连长”称号,荣获“红星”奖章,并担任了连长。

1933年的夏天,梁兴初在一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中,一颗子弹从左腮贯穿头部,鲜血淋漓,惊心动魄。



即便面对如此严重的伤势,他依然坚守阵地,不退一步,言语虽难,意志却坚。

这番壮举,获得了师部的高度嘉奖,不久后调任营长。

随后在年底保卫兴国的激烈战斗中,再次负伤,不得不住院十天。

1935年,在长征途中的猪场阻击战,又与敌人展开殊死的白刃战,虽然身受重伤,却未曾住院治疗,之后被任命为侦察连连长。

在直罗镇的一场战斗中,表现卓越,晋升为团长。过后在黄河东征中,右手再受重伤,以致食指、中指残废。



其夫人任桂兰曾感慨万千地说:“老梁在红军时期六年,从战士到团长,作战无数,负了九次伤,升了九级,正好是一个伤疤一级军阶。他才真是一级一级打上来的。”

打仗和骂人一样狠

梁兴初将军,不仅作战风格铁血无双,骂起人来更是狠厉。

1948年1月,他带领部队奔赴东北战场参加公主屯之战。

在战斗未酣之际,属下的30师90团在行军途中,竟有100名民夫被国民党劫去,此事传至将军耳中,梁将军勃然大怒。

他对30师师长方强斥责道:“你娘卖的,送到嘴边的肉不吃,反让敌人捡了便宜!”方强于此怒声之下,哑口无言,不敢回嘴。



转而,梁将军又对90团团长火力全开:“你若不戴罪立功,把你脑袋割下来见我!”

此番严厉的训斥,使得30师如被火烧尾的猛虎,边行边战,接连取得胜利。

战后方强总结道:“这一仗打得好,是梁司令骂出来的,我们就是要猛打猛冲猛追猛骂。”

在黑山阻击战中,梁兴初始终站在最前线指挥作战。

一次,将军正坐享粗茶淡饭时,一枚敌军炮弹恰好在旁边爆炸,一片弹片飞进了他的饭碗。

将军不惊不惧,用筷子夹起弹片,调侃道:“没有肉,哪来的骨头?”

场边的28师政委晏福生见状,劝其稍作撤退,以免不测,将军反唇相讥:“娘卖的,我不撤,看哪个敢撤?谁想撤,就踩着我的身体过去!”



这番壮烈的誓言,令全师官兵无不血脉偾张,抗击敌军精锐五倍于己的兵力,硬是令敌“西进”兵团经过三天的猛攻也未能取得一寸土地。

不过平日里骂人最狠的梁兴初却未曾料到自己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也会尝到被彭老总严厉斥责的滋味。

1950年10月,梁将军率领的三十八军奔赴朝鲜战场。

然而,首战攻熙川时却未能取得预期的成功。

彭老总时任志愿军司令员,闻此成绩,愤怒难抑,对梁将军斥责甚烈:“都说梁大牙是打铁的,一员虎将,我看是鼠将,你那个三十八军是什么鸟主力部队!”



面对彭德怀的严厉指责,梁兴初起初是一片沉默,随即不甘心地辩解:“你骂我可以,不要骂三十八军嘛!”

此时的梁兴初,是带着一种知耻而后勇的决心。

于是,在随后的第二次战役中,梁兴初带领三十八军在德川战役中大获全胜,扭转了先前的颓势。

彭德怀见状大喜,亲自起草了一份通令来嘉奖三十八军的卓越表现:

此次战役,我三十八军发挥了优良的战 斗作风,尤其是一一三师行动迅速先敌占领三所里、龙源里阻击南逃北援,敌虽在百余架飞机与百余辆坦克终日轰炸掩护下,反复突围终未得逞, 致战果辉煌,计缴坦克汽车近千辆。

被困之敌尚多,望克服困难,鼓起勇气,继续全歼被围之敌,并 注意阻敌北援,特通令嘉奖,并祝你们继续胜利!



电报将发出时,彭总觉言犹未尽,于末尾又添两句:“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第三十八军万岁!”

这一通令草案被拿至参谋部时,杜平将军与邓华、洪学智等高级将领有些讶异,认为这样高调庆祝一个建制军的胜利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建议彭老总重新考虑。

然而彭总坚定地回应:“打得好就是万岁嘛!发了吧,发了。通报全军,上报军委!”

泪洒黑土地

1948年10月22日,在秋风凛冽之际,东北野战军总部下达命令,将军梁兴初率领着东野十纵急行军至黑山、大虎山一带,迎战国民党军廖耀湘兵团的五个旅。

次日,战斗激烈爆发,廖耀湘贸然派兵攻击位于黑山尖子山的二十八师阵地,原以为能轻取黑山,不料仅占据了一处前哨。



夜幕下的战场,兵士们的心情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光,时而明亮时而黯淡。

梁兴初在暗夜中开会,传达了东总的电令:“务须使敌在我阵地前尸横遍野而毫无进展。 只要你们守住黑山3天, 西逃之敌必遭全歼。”

这番话激起了在场每个人的热血,士气高涨。

10月24日清晨六时,廖耀湘的兵团如洪水猛兽般,炸弹和炮弹如雨点般向我方高家屯侧翼倾泻。战场震动,大地轰鸣,烟尘遮天蔽日。

梁兴初立马赶至二十八师指挥所,对师长贺庆积指示:“敌人躲开了刀锋,攻击我刀背,你 要把刀锋给我翻转过来!”

在敌军的飞机和重炮掩护下,他们组织了四次猛烈的冲锋,导致我方的石头山及92、101高地一度失守。



然而,梁兴初未给敌军丝毫喘息的机会,命令炮兵集中火力轰击敌阵。

贺庆积急忙调派八十二团的一、三营反攻,经过半小时的激战,勇猛地夺回了这三个关键高地。

10月25日,晨曦未现,一声震天响的爆炸打破了黎明的宁静。

被誉为“国军之花”的新六军一六九师,在一个小时内对101、92及石头山高地发起了三轮激烈冲锋,但均被坚守的八十二团所击退。

战斗正酣,敌军突然奇袭石头山,双方在山顶展开激烈的肉搏战。

就在此时,敌方竟对我方位置进行了炮火覆盖,导致双方伤亡惨重,敌人以残忍手段占据了石头山。



上午10时,敌军再次大举进攻92高地,动用四个营的兵力。

八十二团的五连虽然连续击退敌军三次冲锋,到最后仅剩十余名战士,他们在敌人蜂拥而至时,英勇地拉响了捆绑手榴弹,与敌人共赴黄泉。

紧接着,敌方又派出以尉级军官为首的“效忠党国先锋队”,向101高地发起了波浪式冲击。

八十二团的四、六连在接连击退敌人20余次进攻后,阵地上的官兵已寥寥无几。

下午四时,101高地再次坠入敌手,黑山防线如履薄冰,危机四伏。

梁兴初急中生智,拨通电话命令贺庆积:“立即组织反攻!”



然而贺庆积因士兵伤亡惨重,力竭声嘶,建议待夜幕降临再展开反击。

梁兴初斩钉截铁地反驳:“不行,一定要在天黑前夺回101!如果让敌人喘过气来,修好工事,我们再反击,难度更大。必须马上反击!”

他顿了顿,声调更高:“你反还是我反?”

贺庆积接话:“我马上反!”于是梁兴初调派三十师的一营前来支援。

贺庆积集结了所有预备队伍,在十纵炮兵的火力掩护下,分四路猛攻101高地,终于在日暮时分,勇夺回失地。

10月26日凌晨,急电从“东总”传来:东进的主力已达预定地点,敌军已向东突围失败,全线溃退。



这一消息意味着十纵已圆满完成任务。

梁兴初毫不迟疑,立即命令十纵全线发起总攻。12月28日,此役圆满结束,廖耀湘的十万大军被围歼至尽。

战后,梁兴初与贺庆积重登101高地。

昔日的高地,由于炮火的无情摧残,高度被生生削去两米,仿佛从此变成了“99”高地。

黑山的大地和石头,被硝烟熏得犹如锅底一般漆黑,周围的树木也变成了一根根焦黑的木桩。

战士们正在忙碌地掩埋那些烧焦的烈士遗体。

面对这一片荒凉,梁兴初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心如刀绞,他突然摘下军帽,深深地低下了头,泪水自眼眶中簌簌流出,滴落在那片焦黑的土地上。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梁兴初还多次独自登上101高地,默默凭吊那些长眠于此的战友们。

每一次,他都会静静地站立良久,静默无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