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卡片关注V记录号
当年明月,你竟然敢“疯”?是不是你说话太多,还是研究明朝太透彻?
你真的以为在这个社会中,有人敢接受你这种“疯癫”的言论和行为吗?
这种“疯”,实际上折射出了中国官场中最深刻的现实——在这个环境中,做人不能太聪明,不能太突出,不能有过多的想法,尤其不能有过多的言论。
换句话说,官场上的生存法则就是“不疯不傻”,不显山露水,保持沉默,才是最大的保护色。
当年明月的“疯”不是精神的失常,而是他的言辞和行动超出了常规社会的容忍度。
他深入挖掘明朝历史,用透彻的见解去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写出了那些在传统历史书籍中被简化或被忽视的部分。
正是由于对历史的深入研究和独立思考,他才能提出许多别具一格的看法,这无疑让很多习惯于传统叙事的官场人士感到不适。
然而,这种敢于直言、敢于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勇气,恰恰也是现代社会中许多人缺乏的品质,尤其是在官场这种高度依赖人际关系和权力博弈的环境下。
在中国的官场中,最重要的一条生存法则就是“沉默是金”,不该听的不听,不该说的不说,永远保持低调,避免惹火上身。
许多官员和权力阶层的成员都明白,在复杂的政治游戏中,出风头往往是自找麻烦。
无论你有多高的学识,或多深入的思考,只要你敢于挑战现状,敢于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就容易成为不合群的“异类”。
正如一些政治评论家所说,真正的生存智慧就是:不显山露水,保留自己的锋芒,保持一定的模糊性,才能避免被过度解读和过早打上标签。
这正是当年明月的“疯”所在。
他没有按照常规的官场思维去迎合和妥协,而是选择了以一种自由、独立的姿态,去表达自己对历史的见解和对社会的批判。
无论是在《明朝那些事儿》中对历史人物的深刻解读,还是在其他作品中对时事的敏锐观察,都展现出他作为一个作家对于真理的追求和对于社会不公的反思。
然而,在官场和社会的压抑氛围中,这样的勇气显得尤为“过激”,甚至被认为是“疯癫”的表现。
你可以说当年明月的“疯”是因为他说话太多,发表了过多的见解;你也可以说这是因为他对明朝历史的研究太透彻,看穿了历史的脉络,最终让他陷入了无法自拔的深思。
无论如何,他的“疯”都来自于不安于现状的思想,而这种思想恰恰在当前的政治环境中是极为危险的,因为它打破了官方对历史、对现实的统一叙述。
对于某些人来说,权力和利益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其他的思想、言论和价值观只是扰乱秩序的“杂音”。
在中国的官场,能够“生存”下来的往往不是最有才华、最聪明的人,而是那些懂得低调、不出风头的人。
官场的规则是,保持沉默才是最有效的保护自己不受攻击的方式。
那些不愿意“疯”,不敢挑战现有的秩序的人,往往能够在官场中安稳度日。
而那些敢于提出异议、挑战现状的人,则往往被视为“麻烦制造者”或者“反叛者”。
他们的言论和行动在一部分人眼中,已经远远超出了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因而被贴上了“疯”的标签。
其实,社会的“疯”,不是个别人的“疯”所能决定的,而是整个社会结构、文化和官场规则的反映。
在一个高度集权且充满复杂人际关系的社会中,敢于说话、敢于思考的个体往往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没有人敢轻易挑战社会的主流声音,因为任何偏离常规的言论都会让人陷入巨大的风险。
而当年明月,恰恰是用自己的创作和言辞,挑战了这个封闭的系统,揭示了其中的虚伪与不公,因此被打上了“疯”的标签。
当年明月的“疯”并非精神的错乱,而是对当下社会规则的一种挑战。
他的言论和创作,正是对权力和体制的不满表现。
他敢于“疯”,恰恰说明了他作为作家的独立性和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洞察。
而在当前的官场规则中,“不疯不傻”的生存法则,也揭示了许多人为了自身安全所必须付出的妥协。
保持沉默,不出风头,似乎成了保护自己最有效的方式。
但在这个沉默的世界里,也正缺少了像当年明月这样敢于发声、敢于直言的勇气和智慧。
所以说,当年明月,你竟然敢“疯”,我很佩服你。
- END -
对话作者请添加微信:Vjilujun
为 防 止 失 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