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19日,中国志愿军在彭老总的带领下,跨过鸭绿江,并于25日到达了朝鲜战场。在战争初期,美军司令麦克阿瑟狂妄地认为,自己能在感恩节前取得战争的胜利。朝鲜的冬天极其寒冷,温度达到零下40多度,

在这个时候,迟浩田站了出来,在长津湖一战中,他不断穿插于阵地之间,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当时的战况究竟有多激烈?迟浩田是如何创造奇迹的?点个关注,马上开讲!



1929年,迟浩田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受到新文化的影响,他从小就怀有远大的爱国志向。

1944年6月,年仅15岁的迟浩田加入了抗日游击大队,他不愿再发生眼看着日寇对同胞施以暴行,而自己却无能为力的局面了。

在孟良崮之战中,迟浩田被敌军打断了左小腿,当时环境恶劣,医疗条件也差,伤口很快就感染了。为了防止他患上破伤风,医生准备给他截肢。就在被推到手术室门口的时候,迟浩田反应了过来,他死死扒住门框,死活不同意截肢,还坚定地说:

“要截肢,先截头,我还要打仗,我还要回前方,死也要死在战场上!”

医生拗不过他,只得保守治疗,费尽千辛万苦才保住了他完整的身体。



解放战争中,迟浩田跟随部队转战到了上海,他奉命带领一支小队向敌军靠近。到了苏州河北岸边时,迟浩田部队和国民党青年军撞了个正着。

迟浩田临危不惧,借着一个大院和一座高楼,占据了有利地形优势,他一边高喊着让敌军投降,一边悄悄带着三个队员,从下水道摸到了敌军师部,不费一兵一卒就抓获了700多名俘虏,创造了奇迹。他也因此,得到了27军军长聂凤智的重视。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10月,27军所在的第九兵团也前往了战场,作为营教导员的迟浩田也在其中。10月25日,志愿军向敌军发动了突袭,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枪,在两水洞阵地,志愿军仅用一个多小时就歼灭了韩国一个营和一个炮兵中队的兵力。第一次战役共11天,志愿军势如破竹,歼敌15000余人,将敌军驱逐到了清川江以南地带,粉碎了麦克阿瑟在感恩节前结束战斗的美梦。



迟浩田不会想到,年仅21岁的自己,入朝参战面对的第一支部队,就是被称为王牌部队的美陆战一师。由于入朝匆忙,部队并没有带够抗寒的衣物,而冬天的朝鲜,温度可达到零下40多度。第九兵团的战士们大多来自南方地区,根本没有多少在严寒地区作战的经验,这注定是一场严酷的战争。

11月27日,长津湖战役爆发,而此时,由于美军不断盘旋在天空的轰炸机,志愿军的后勤补给工作进行得极为艰难。迟浩田和队友们只能穿着单衣,啃着冻成冰坨子的土豆充饥。好在他曾经跟着父亲去过关东地带,有一些抗寒的经验,他告诉记者:

“只要一冷我马上拿雪搓一搓,搓完身子再搓脸,所以我是全营唯一没有冻伤的。”

迟浩田把这个方法告诉了三营的队友们,一到宿营地,就让他们用雪搓脚搓脸,以冷制冷,抵御严寒,就这样,三营的士兵们冻伤的程度并不严重。



由于武装力量相差悬殊,志愿军部队伤亡惨重,迟浩田所在的235团一夜之间死伤600多人,主力部队更是失去了进攻能力,于是,团长将预备队派往了战场。

1950年12月1日,经过了几天的战斗,美陆战一师的一个部队伤亡惨重,企图逃往师部与大部队会合。这个时候,迟浩田接到了阻击美军的任务。

他深知,拼武器是拼不过的,只能智取,于是制定了方案:

“咱们将棉衣反穿,露出白色的衬底,和冰雪融为一色,便于隐蔽自己。另外,战士们现在冻饿交加,一定要控制速度,不能太快和太慢,尽量节省体力。”

在迟浩田的部署下,高云龙带领9连打了敌军一个措手不及,成功攻占了1280高地的主峰,

而他亲自带领的7连更是趁着天黑摸到了敌军的营地,全歼敌军一个加强连,攻占了1400高地。接下去,便是完成穿插任务了。



在当时,

由于没有制空权,志愿军大多在夜晚行动,而迟浩田却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在白天出击。战前,他开展了动员会:

“同志们,现在敌人已经全线动摇,企图夺路而逃,我军在所有战线上都在追击敌人。我们3营一晚上连夺两个高地,说明美军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将勇敢和技术结合好,就一定能全歼敌人!”

迟浩田带领部队,从崎岖隐蔽的小路中穿行,摸到了敌军的阵地边。

2日上午,迟浩田指挥一个排的战士,向1340高地发起了突袭,同时,他自己则带领部队驻守1340高地,阻断了敌军的退路。敌军只剩下1280一个高地可去了,而迟浩田早已派出3营的剩余人员驻守在此,就这样,志愿军全面包围了美军部队。



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

迟浩田率部成功攻占4个高地,歼敌10余名,并与237团取得了联系,而己方只付出了伤亡两人的代价,创造了巨大的奇迹。27军军长在得知此事后,立即派人召回了迟浩田,如此人才,必须得以重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