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9月8-9日,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专题会议二“和美乡村,规划创新”在合肥成功召开。会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分会委员、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丁奇教授作题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特邀主题报告。
本文字数:3753字
阅读时间:12分钟
丁 奇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分会委员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关于传统村落集中连片规划的思考,大概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背景,其次是传统村落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规划和应对。
#1
背 景
传统村落是中华文化的根,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并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提出重要指示。
2021年,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2012年至今,已经评选出6批8155个传统村落。我国业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和价值最丰富、保护最完整、活态传承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从2021年开始,住建部和财政部在传统村落的基础上,联合推出了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与利用的试点政策,推动传统村落的集中连片保护。
8155个中国传统村落分布
中央及住建部提出了一些相关原则,强调“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的原则,要做到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尤其是留住乡民,我们在调研发现许多传统建筑无人居住导致损坏。我们过去太偏重物质保护而忽视了人的因素。若无村民,建筑修的再好也没有灵气,而且建筑也会很快破损。留住乡亲后,才能更好保护乡土,留住中华民族的乡愁记忆。传统村落更应该是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以便村民能更好地居住并发展,从而实现传统村落可持续保护。
#2
当前我国传统村落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在全国不同地区的传统村落调研后发现,目前传统村落仍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分析传统村落分布与GDP及人口密度的关系可以发现,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传统村落相对较多,而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的地方相对较少。
8155个中国传统村落分布与GDP的关系
8155个中国传统村落分布与人口密度的关系
中国的传统村落与其他一些传统村落交织在一起,本来是一个群体,但由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和速度的差异,它们如今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一些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村落保护也受到挑战,村民们纷纷将传统房屋换成了小洋楼,逐渐失去了原有的传统风貌。目前传统村落面临着碎片化的挑战,包括村落集群碎片化、文化传承碎片化、村庄产业碎片化,人口结构碎片化、人居环境碎片化,以及社会治理碎片化等。应在保护传统村落保护的同时,积极应对这些问题。
1、村落集群碎片化
2004年,东南大学龚恺老师提出了村落群的概念。传统村落通常沿着沟、山坡或道路分布,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形成村落群。某些村落通过人口繁衍和商业发展而形成群体。有些传统村落在社会发展中经历了形态变化,许多已不复存在,国家级、省市级传统村落与其他一般村落共同存在,形成传统村落群体的碎片化。
镇宁北部村落群
中国传统村落(左)省级特色村落村(中)一般村落村(右)
2、文化传承碎片化
文化传承碎片化表现为新旧建筑并存,例如新房、小洋楼以及为了防漏而使用的彩刚瓦。同时,许多传统村落的传统建筑技艺和建造工艺逐渐失传。
3、村庄产业碎片化
村庄多以种地为主,也有村民开民宿、办小加工厂的。然而,村与村之间甚至村内产业均缺乏联动。单村体量小,难以形成真正有规模的产业。这种碎片化导致村庄产业发展缺乏整体性,效果不佳。
西部某省某村产业结构占比与基本类型
4、人口结构碎片化
人口结构碎片化令人担忧,许多村庄只剩下老人和儿童。很多传统村落的年轻人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留守儿童,村内青壮年劳动力稀缺。调查发现,孩子们也对传统村落毫无概念,认为老房子不好,想住在城里的洋楼。因此要留住乡亲,先让想走的人留下来,再吸引外出的人回来,但这面临许多困难,往往人们更向往收入高和生活条件好的地方。
西南部某省某村人员情况
5、人居环境碎片化
人居环境碎片化,传统村落的上下水和基础设施改造难度大,以及许多破旧传统建筑需要修缮。一些村子喜欢修建大而无当的广场,硬化水渠、停车场等。一些传统村落新旧建筑混杂、上下水和垃圾处理等人居环境呈现出破碎化。
6、社会治理碎片化
在过去村落同质化明显,村民普遍听从族长和长辈的意见。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个人意识增强,村民越来越关注个人利益。许多村民外出打工,使得村庄变成半熟人化的社会,邻里矛盾突出,甚至因小事发生冲突,这种情况影响了社会治理。
此外,基层干部面临上级任务繁重,缺乏精力进行深入调解,导致乡村治理呈现破碎化。因此,传统村落面临诸多问题,这也是我们从单个村落保护走向集中连片保护的重要的原因。
#3
集中连片规划的思考与应对
积极探索如何编制集中连片规划。要妥善利用好中央财政资金,确保传统村落的保护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取得成效,形成传统村落群的可持续保护和传承。
村庄通常是以集群形式存在的,而非孤立的个体。通过空间上的连接,让村落之间形成统一的融合。同一地区不同村落之间的文化相近,通过保护使得物质与非物质文化传承,促进文化融合。统筹县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村落设施水平。从大片的村落群来看,新村庄设施往往更好一些,传统村落往往较差。产业显而易见,单个村庄的体量不足以称为产业,实际上,一个村是一个叫得响的产品,而不是一个产业。乡村产业发展需要与城市要素双向流动,城乡融合是关键。很多距离较近的传统村落或源于同一个祖先,后分家成多个村,或因为驿道、河道、山谷等聚集在一起形成村落群。从大的村落群出发通过规划促进治理形成片,使邻里更加融合。
1、空间连片,村落融合
要了解村庄集群,首先需明确其定义,并从历史和各个角度探究哪些村落属于同一片区。只有结合这些村落的产生过程和历史脉络,才能确定传统村落群,为后续的集中连片工作打下基础。再根据资源、交通和行政区划等情况进行划片,不能单村谈保护和发展。因此,需要统筹规划,将历史村落与当前发展相结合。
我们有时也会用定量工具来辅助研究村落群。比如景观基因概念格方法,用于辅助村庄群落划分,尤其需要进行“重要性分级”和“相似度分类”。这个方法作为辅助,因为科学量化评价人文总是不够全面,仍需结合文化经验进行统筹判断。
某地传统村落集中连片的空间结构
2、保护连片,文化融合
传统村落里有些房子已经塌了且无人居住,是否值得花钱修缮?这是现实考量,修好后仍无人居住,几年后又会坍塌,可与产权人商议,开展数字化保护,测绘完整图样,待有条件、有意愿再进行后续修复。首先,保证村民在传统村落的居住条件达到宜居的标准,才能吸引他们留下来,各类产业应根据其特点进行分类,并采用针对性的提升和改进措施。
与村民商量共同出资是关键。从法律角度来看,传统村落一旦被纳入国家名录,就具有了公共资产的特征,但其产权仍归个人所有,体现了双重资产的性质。公众资产意味着全国人民都可以参观并有机会从中获得文化收益,而私人财产则指的是在这个村民仍然在这个房子里居住,他可以使用或出租。因此,从产权的角度来看,这种公私兼有的特性意味着政府会投入资金,但村民也需要承担一定的费用,因为他们需要实际使用这些资源。如果仅仅依靠政府的资金,保护工作可能不会达到预期。有时,即使政府投资了资金,村民也可能会对修缮结果不满意,因此应该让村民出资,哪怕是少量,因为这关系到其财产权益。
实景照片(左)三维照片及测绘图纸(右)
传统村落里的非传统建筑可采用通则化指引,在完成建设之后,若房屋出现损坏,便于日后的修缮工作。在北京进行风貌管理的研究发现,传统村落的非传统建筑,一个村的更新率为每年8-10%,这意味着20-30年整个村的风貌才可能重塑一次,因此导则是长期适用的。导则将关注点从管控村民自建房转向管控工匠,因为99%的村民不再自己盖房,而是聘请施工队或小施工企业。管理好这些施工队和小企业,更有效地维护村落的风貌。
四川丹棱县有一个数字农房管理体系,所有工匠在平台上,村民修房子可通过APP选择工匠。若验收不符合风貌导则,一次这个工匠就被扣分,有几次就被淘汰了不能接活了。这种方式有效地管控了工匠,促使他们遵循传统风貌。为了修复传统村落,还需建立工匠培训制度,以传承必要的木结构和石结构技艺。
针对石质建筑各个构件的处理方法
3、设施连片,生活融合
留住乡亲的关键在于让村民过上现代生活。虽然村落外观可能传统,但内部生活设施要现代化。人才是最珍贵的,要确保村民在传统村落中生活得舒适,享有现代化设施,才能吸引村民留在这里。
另外就是把环境做好,除了美丽庭院传统做法外,传统村落必须注重适老化设计,适老化应比城里的老旧小区要求更高,由于村里大多数是老人,摔倒风险高,包括从室内到室外、公共空间都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并且适老化并不昂贵。
传统村落适老化改造策略
4、产业连片,城乡融合
石峡村虽然不是集中连片的传统村落,但它发展带动周围村庄的模式值得借鉴。石峡村通过对传统建筑的利用建成民宿,通过良好的运营,成为了带动周边村子,依靠民宿推广周围村庄的鸡蛋、野菜等特色农产品等。
北京石峡村石光长城民宿
一个村庄要有产业龙头,并与周围村庄联动,形成品牌以带动周边发展。核心在于城乡融合,让人才和资金流入,实现城乡融合的双向互动。
5、治理连片,邻里融合
邻里融合应通过共同缔造的方式,让村民参与到事务管理和资金贡献中,只有当村民与村庄紧密相连,产生归属真正成为主人。共同缔造做好后,许多社会邻里矛盾将得到解决。
总体来说,集中连片旨在解决单村无法解决的问题。应从重视物质环境转向重视人,只有培养好人、改善好他们的生活,让村民在传统村落里中过上宜居宜业的幸福生活,才会自觉形成保护传统村落的想法,传统村落才能得到更好的更可持续的保护和利用。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分会
图文整理:叶建雯,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审核:丁奇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要闻 | 住建部印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二批)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学术报告 | 余压芳:传统村落文化空间识别与应用实践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要闻 | 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推进会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