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的张阿姨,她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去年花15万元购入了一台日本进口的养老机器人。

"机器人会定时提醒我吃药、喝水,还能检测我的心率和血压。最让我惊喜的是,它还会陪我聊天,教我使用智能手机。"张阿姨说,"刚开始我也担心操作不来,但用了一段时间发现很简单,现在已经离不开它了。虽然价格不便宜,但比请24小时护工还是便宜很多。"



相比每月6000-8000元的护工费用,一次性购买养老机器人似乎更具性价比。据某养老机构统计,一台15万元的养老机器人,按5年使用寿命计算,平均每月成本约2500元,仅为专业护工费用的三分之一。

但目前市面上的养老机器人价格区间很大,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元不等。那么,这些机器人到底能做什么?又该如何选择呢?

为何人们需要养老机器人?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8亿,占总人口的21.1%。与此同时,全国养老护理人员缺口高达1000万,而90后、00后年轻人因工作压力大,难以承担照料老人的重任。

更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频发的养老院虐老事件,让人们对护工也产生了不信任。在这样的背景下,养老机器人似乎就成了众望所归的养老方案。



根据功能划分,养老机器人主要分为三类:陪护型、康复型和服务型。

陪护型机器人主要负责日常监护和情感陪伴,具备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提醒、紧急求助等功能,价格在3-5万元;康复型机器人则配备专业的康复训练系统,能协助老人进行肢体康复训练,价格在8-20万元;服务型机器人最为先进,能够完成端茶送水、扶助行走、床椅转移等复杂任务,价格在15-30万元。

在这个充满机遇的市场中,国内外科技巨头都在积极布局。华为联合清华大学开发的"阳光助老"机器人,已在北京多家养老院试点,其独特的情感交互系统受到了老年人的欢迎;阿里巴巴的"天猫精灵"专门推出了适老化版本,重点优化了语音交互功能;科大讯飞则凭借其领先的语音识别技术,推出了能用多种方言与老人交流的陪护机器人。



国际巨头也不甘落后。日本索尼公司研发的AIBO机器狗,专门针对独居老人开发了情感陪伴功能;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则在研发能够搀扶老人的人形机器人。据统计,2023年全球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了280亿美元,我国市场规模达到15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300亿元。

但养老机器人要真正走进普通家庭,还面临着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是成本问题。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养老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大多依赖进口,如精密舵机、高精度传感器等,再加上人工智能算法、传感器等高科技配置,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不过,他也表示,随着国产替代进程加快和生产规模扩大,预计3-5年内,入门级养老机器人的价格有望降至1-2万元。

其次是适老化问题。北京某养老院院长李主任分享了一个案例:"我们去年引进了几台养老机器人,但发现很多老人不会操作。有位老人想让机器人帮忙倒水,却因为操作不当,差点把水洒了。有些功能设计得太复杂,反而增加了老人的困扰。"

对此,多家企业已开始着手优化产品交互界面,开发语音控制、手势识别等更简单的操作方式。



第三是安全性问题。2023年,某品牌养老机器人曾出现系统失灵事故,导致老人跌倒,所幸未造成严重伤害。这促使国家出台了《养老服务机器人通用技术规范》,对产品安全性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业内专家表示,养老机器人必须具备故障自检、紧急制动、远程监控等多重保护机制。

值得欣喜的是,国产养老机器人正在快速进步。深圳一家创业公司开发的智能照护机器人,采用了自主研发的核心算法和国产化零部件,成本仅为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该产品已在广东多个城市的养老院投入使用,获得了不错的口碑。更重要的是,这家公司正在开发租赁模式,每月只需1000元左右,就能租用一台基础版养老机器人。



目前,养老机器人的普及是大势所趋,但不是要完全取代人工照护,而是作为补充。未来,养老机器人将更多地承担一些重复性、危险性的工作,让护理人员能够投入更多精力到需要人文关怀的服务中。

多位业内专家预测,到2030年,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链成熟,具备基础功能的养老机器人价格有望降至5000-8000元,届时将进入更多普通家庭。但在此之前,可以考虑政府补贴、分期付款、共享租赁等方式,帮助有需求的家庭更早享受到科技养老的便利。



一位使用养老机器人半年的八旬老人的感慨或许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机器人再先进,也替代不了亲情。但在子女无法时刻陪伴的情况下,有这样一个'电子保姆',总比整天孤独一人要好得多。它不会疲惫,不会发脾气,永远保持耐心,这一点有时候比真人护工还要让人安心。"

养老机器人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它能否真正普及,不仅取决于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从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到企业的技术创新,从养老机构的专业运营,到家庭的接纳认可,每个环节都很重要。

期待在不久的将来,科技养老能够真正帮助更多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依",让"电子儿女"成为传统养老方式的有力补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