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由首发
本文内容皆有可靠信源,以赘述文章结尾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红旗》杂志是毛主席一手创办的,刊名也是毛主席亲笔题写的,更是一度成为“两报一刊”中的“一刊”,备受党和全国人民的特别关注。
但在1979年的务虚会上,有24名同志联名建议中央,应该彻底改组《红旗》杂志编辑部。
为什么《红旗》杂志编辑部需要进行改组呢?《红旗》又经过哪些光辉历程?
一手创办
创办《红旗》杂志并不是毛主席心血来潮,他早在1955年就提出各省市应该办好的刊物,并在三年后的南宁会议上正式提出创办党内的理论刊物的问题。
之后,一些同志想让毛主席来为刊物定名字,但他老人家认为还是让大家一起寻好名字,择优上报,就这样,毛主席在汇集上报的名单中圈定了“红旗”这个名字。
刊物名字定下来之后,毛主席还写二十多副题头,并在给《红旗》杂志编辑部的信中写到:如不能用,再试写,还在其中两幅“红旗”字旁,注明“这种写法是从绸舞来的,画红旗”,另一幅旁写有“比较从容”。
最终编辑部从中选出了两个字作为杂志的正式刊头,这也是大家所熟知,并赞不绝口的“红旗”二字。
《红旗》正式创刊之后,毛主席也一直关注着《红旗》的工作,不仅将自己文章《介绍一个合作社》在杂志上刊发,也会向编辑部推荐一些新文章。
另外,毛主席还会对一些稿件做精心的修改,如果发现错误的话,会向编辑部写信要求整改,如此认真用心,可见毛主席对于《红旗》杂志的良苦用心。
正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红旗》杂志在一段时间内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六七十年代,与两大权威刊物《人民日报》与《解放军报》并列,成为“两报一刊”中的“一刊”。
从《红旗》到《求是》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一个新的历史节点,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来,思想上则是关于真理问题标准的讨论,这就需要刊物适应新形势作出改编。
只不过,在这一过程中《红旗》显得“格格不入”,在当时讨论真理标准的热潮中,《红旗》杂志始终保持沉默,这一下让《红旗》处于被动的地位。
作为党中央的理论刊物的《红旗》却一直沉默不语,让一些同志和忠实的读者感到一片疑虑,也有不少人的对此提出异议,有24名同志联名上书指出问题,要求改革。
其实,《红旗》杂志只是严格执行 “不表态”,“不介入” 的指示,对这场讨论包采取慎重处理的态度,但也正是这种沉默,《红旗》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之后,新上任中宣部部长胡耀邦同志与《红旗》杂志总编辑熊复促膝长谈,在谈话中,胡耀邦循循善诱并表示,这件事不应该升任到政治高度,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随着《红旗》杂志工作完全回归正轨,关于经济建设的文章基本每期都会有,还注意到了科学技术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在这一方面发布了大量的文章。
然而,即便如此,1987年《红旗》杂志仍面临撤刊,中央党校将主办新刊物,此决定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令不少人震惊不已,亦议论纷纷。
不过,摆在《红旗》杂志编辑部的首要问题是,1988年的第一期要不要出版,按照计划第一期应该在12月27日付印,但突如其来的变动打乱了部署,只能向上级请示。
在经过一系列的讨论之后,在保证必须停刊的前提下,第一期依旧照印照发,并成立了三人小组负责改刊工作,直到第二年6月16日,《红旗》出完最后一期后正式停刊。
在《红旗》最后一期中并未提到停刊的消息,只是在标题上提到了“欢迎订阅求是杂志”,也就是将《红旗》改为了《求是》,刊名发生了改编,《红旗》也就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在这一过程中,苏星主持了《红旗》最后几期工作,他后来是《求是》的总编辑,他认为刊名改为“求是”的原因是改革新形式的需要,其刊名也符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以及刊物的“性格”。
之后,经济建设成为了《求是》杂志宣传重中之重,也是党中央主办的刊物,与前身《红旗》有着同样的地位和使命,对党的重要举措和精神进行宣传,在实践中实事求是。
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2008年07月28日,从《红旗》到《求是》党刊变动见证中国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