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常胜镇常胜村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党支部+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引进了适应性强、操作简单的藤编代加工产业,让农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像这个地方,带棱儿的地方打不进去,打这地方‘歘’滑到手,往这(中间)地方打是最安全的,也是最省力的。”走进常胜村常红手工编织厂内,气钉枪的“哒哒”声不绝于耳,藤编技术员正在为村民讲解编织技巧,一根根编织条在技术员的指尖上下穿梭。
“今天是我干活的第四天了,第一天编了5个,第二天编了10个,今天会干多一点儿。一个大概4块钱,一天编十多个就能挣四五十块钱,生活费是满够用。”常胜镇常胜村喇嘛窝堡屯村民张金凤说。
今年,常胜镇常胜村党支部利用村里闲置房屋,采取与企业合作代加工方式,成立了常红手工编织厂,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引领村民增收致富。
“我们是跟辽宁的企业进行合作,他们提供了原材料和技术员过来技术指导,我们做出成品,他们进行收购。”常胜镇常胜村党支部书记李贺说。
大连伊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员张景福介绍道:“咱们做的产品是户外家具,就是手工产品,主要出口欧美。我负责质量监督、技术传授,为这些村民做技术指导。”
藤编编织劳动强度小、不复杂、上手快、不限年龄,且工作时间灵活,村民们可以利用农闲时间进行编织,同时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实现了让村民不出村就能学手艺、稳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现在我们这个常红手工编织厂,吸引了我们村40余人过来学习制作。这两天周边的村民也陆续过来学习。我们建这个厂,也是为了百姓‘不出门’,过来就能有个工作,也是为了让我们的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李贺说。
“下一步,常胜镇将持续鼓励党支部领办创办,千方百计在拓宽增收渠道上想办法,通过发展常红手工编织厂这样的‘创富工厂’,汇集农村零散劳动力,让农民在家中就可以实现就业增收,让群众真切体会到‘挣钱顾家两不误’。”常胜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晴格尔表示。(孙春雨、王英杰、包恩泽)
来源:科左后旗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