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中的移民原籍信息

徐 平

四川,作为迁入地与落居地,历史上经历了多次移民运动,其中元末明初与明末清初两次移民运动规模巨大,影响深远。迁至四川后,各籍移民在解决居业与生存问题的同时,还面临着与其他族群和融相处、共同发展等诸多问题。一些带有移民原籍的地名,反映出了旧时移民迁川落居新地的情况。

关于明清时期移民迁川之事,旧时文献中多有记载。明•吴登启《招民榜文示》:“迨我国初,亦移麻城孝感之民,以实富、荣二邑。”清道光《安岳县志》:“四方侨寓,复多秦粤吴楚之人,始则佃地而耕,继则携家落业。”清光绪《大邑县乡土志》:“……献贼乱后,几无孑遗,全资两湖、江西、两广、山陕之人来邑垦荒生聚,麻城人较多,江西、山陕人次之,两广又次之。”五方杂处,各籍移民来到新居地后,乡里认同与族群意识更受重视,典型地,就是城乡各处先后修建起了联络亲友、互助互济的各省同乡会馆。

这些移民会馆都有着可表明移民原籍的相应称谓。清道光《德阳县新志》:“天上宫在县城南街,闽籍人公建,为福建会馆;禹王宫在县城东街,楚籍人公建,为湖广会馆;南华宫在县城南街,粤籍人公建,为广东会馆;万寿宫在县城东门外,江右籍人公建,为江西会馆;仁寿宫在县城东南,秦籍人公建,为陕西会馆。”清同治《南溪县志》:“天上宫在城南顺城街,即福建会馆;万寿宫在城南顺城街,即江西会馆;南华宫在城南顺城街,即广东会馆;禹王宫在城北水池街,即湖广会馆。荣禄宫在城南锦江门,即贵州会馆。”移民会馆更多地建在乡镇中。清嘉庆《江安县志》:“禹王宫……楚籍士民建,乡镇多有之;天后宫……闽籍士民建,乡镇多有之;万寿宫……豫籍士民建,乡镇多有之;南华宫……粤籍士民建,乡镇多有之。” 因建筑制式与寺庙相似,会馆常被俗称为“庙”。民国《大足县志》:“龙水镇……会馆五,曰南华宫,曰江西庙,曰黄州庙,曰湖广庙,曰濂溪祠。”南华宫,亦称“广东庙”;濂溪祠,即永州会馆。高大宏伟的会馆建筑,颇费财力,也昭示出外来移民群体在他乡同心协力与奋发图强的精神。



成都龙泉驿洛带镇禹王宫



资中铁佛镇南华宫

这样的包含移民原籍信息的地名,广泛分布于四川城乡各处。例如,旧时的成都府城内就有湖广馆街、江南馆街与贵州馆街,这几条街分别为湖广会馆、江南会馆与贵州会馆所在地;留存至今的陕西街名,也是因陕西会馆所在而得名。类似的因移民会馆所在而有的地名,可见于四川域内的很多城市,例如,双流城区的陕西街、宁南城区的江西街、江油城区的陕西街与江西街、三台城区的陕西街与广东巷、郫都城区的陕西巷与江西巷、中江城区的江西馆巷,等等。当然,更多的这类地名分布于四川各地农乡场镇中。例如,广汉市连山镇的湖广街、陕西街与广东街;简阳市石桥镇的江西街、福建街与陕西街;达州市达川区石桥镇的广东街与抚州街;绵阳市安州区花荄镇的湖广街与秀水镇的陕西街,等等。



简阳市石桥镇福建街口



简阳市石桥镇江西街中的小巷



简阳市石桥镇陕西街上的陕西会馆



成都市双流区太平镇广东街

一些地方的乡村名即来自当地旧时的移民会馆。例如,盐边县的江西乡(今属永兴镇),因境内双河村的江西会馆得名;会东县的江西街乡,因驻地江西村的江西街得名,而江西街则因当地的江西会馆得名;金堂县土桥镇的江西村,因境内的江西寨得名,而江西寨则因该处的江西会馆得名;广汉市新丰街道的广东村,因当地的广东会馆而得名;中江县龙台镇的宝庆村,因湖南宝庆籍移民修建的宝庆会馆得名;蓬溪县三凤镇的湘山村,因湖南永州籍移民修建的湘山庙得名。

移民迁徙,大多是举族出走,或同乡偕行,在落居地形成了一个个新的聚落,即以某族或来自某地的人为主要居民的聚落。于是,一些带有移民原籍信息的地名相继产生。例如,绵阳市梓棉乡的“湖广沟”、阆中市望垭镇护垭社区的“湖广坪”、南部县太霞乡西水村的“湖广田”等,即因早期湖广籍移民在此聚居而得名。另如,南充市嘉陵区新庙乡(今属大通镇)的“麻感坝”、都江堰市柳街镇的“孝感寺”,即因早期来自湖广省麻城孝感地区的移民聚居而得名。再如,营山县的安化乡,即因早期湖南安化籍移民迁此而得名;彭州市桂花镇的衡州村(旧名“衡州坝”),即因早期湖南衡州籍移民迁此而得名。此外,营山县六合乡(今属悦中乡)的“陕西塆”、大竹县八渡乡的“永州寨”等地名,也是因早期外省籍移民在此聚居而得名。

各种各样带有移民原籍信息的地名中,以“江西”“广东”为专名的相对较多。以街名为例,成都市郫都区的犀浦镇、邛崃市的平乐镇、仁寿县的富加镇、绵阳市安州区的河清镇、三台县的金石镇、邻水县的石永镇、乐至县的回澜镇、荣县的度佳镇、宜宾市叙州区的观音镇、岳池县的中和镇、射洪县的金华镇等场镇中都有“江西街”地名;双流区的正兴镇与太平镇、眉山市彭山区的青龙镇、三台县的西平镇、仪陇县的日兴镇、泸县的喻寺镇、夹江县的戴桥镇等场镇中都有“广东街”地名。显然,这些地名的产生与该处早期移民人数的占比情况有关,即来自江西或广东的移民人数相对较多且聚居于此。

四川多地都有带着江西移民原籍信息的地名。例如,峨眉山城区的江西街与叙永城区的江西街,均因旧时江西人在此聚居或营商而得名。农乡场镇或村落中,相关地名更多。例如,资阳市伍隍镇的自然村落“江西沟”,当地行政村名“江西村”即来自该“江西沟”;成都市新都区木兰镇的自然村落“黄江西大堰”,该堰系江西籍移民黄氏所修,当地行政村名“江西村”即来自该“黄江西大堰”;会东县嘎吉镇的自然村落“江西村”,也是江西籍移民聚居处。再如,资阳市祥符镇祥符村与盐源县盐井街道菜园子村的“江西湾”、荣县河口镇古文村的“江西坝”、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横山村的“江西坡”、沐川县底堡乡莺歌村的“江西屋基”、隆昌市金鹅街道群星村的“刘江西”、遂宁市永兴镇洋渡村的“江西刘院子”、广汉市连山镇原三川村的“黄家江西院子”,等等,都是江西籍移民聚居的自然村落。

四川各地带有广东移民原籍信息的地名更多。例如,会东县嘎吉镇的自然村落“广东村”,当地行政村名“广东村村”即来自该“广东村”;盐边县红宝苗族彝族乡的自然村落“广东湾”,当地行政村名“广东湾村”即来自该“广东湾”。再如,平武县古城镇水田村与新津区宝墩镇龙马村的“广东坝”;绵阳市安州区高川乡二郎村的“上广东坝”与“下广东坝”;隆昌市龙市镇甲子湾村、简阳市贾家街道石堰村与富顺县福善乡周安村的“广东坡”;蓬安县新园乡原龙家村与仪陇县思德镇广洞沟村的“广东沟”;三台县建中镇高山寨村的“广东嘴”;大竹县杨家镇安山村的“广东梁”;会理市六华镇白岩村的“广东坪子”;资中县孟塘镇互助村的“广东坳”;德阳市天元镇白鹤村的“广东店”;南部县铁佛塘镇原国公村的“广东庵”;彭州市九尺镇银雀村的“广东碾”;筠连县镇舟镇马家村的“广东屋基”,等等,都是广东籍移民聚居的自然村落。这类小地名中,以“湾”为通名的特别多。例如,简阳市宏缘镇红沙村、威远县小河镇青兰村、荣县双古镇尖山村、阆中市水观镇九十梯村、梓潼县宏仁镇玉龙村、宁南县新华乡石马桩村、普格县普基镇三坝村、乐山市太平镇五高山村与踏水镇魏槽村、犍为县石溪镇石溪村与玉津镇跃进村等地的“广东湾”,以及中江县回龙镇上皇寺村的“刘广东湾”,等等。



广东坟(宜宾岷江流域)(图源:《四川客家志》)

从数量上看,四川域内“江西坟”地名相对较少,“广东坟”地名则相对较多。不完全统计,成都、广汉、井研、泸县等地留存有“江西坟”地名;成都、彭山、仁寿、眉山、资中、自贡、三台、长宁、乐山、犍为、南充、叙州等地留存有“广东坟”地名。显然,这样的地名揭示了所在地历史上的人群特征,而且带有极其鲜明的民俗文化色彩。

综上所述,地名中的移民原籍信息反映了早期移民运动中迁川移民的来历及其聚居关系,也反映了外省籍移民在四川城乡各地的分布情况,此外,一些带有移民原籍信息的地名还包含了特定的文化内容。在“移民填川”历史背景下,追根溯源,对这样一些人文地理特征明显的地名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对历史事件和地域文化有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

来源:巴蜀文史

文/图:徐 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