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3274字|阅读需8分钟
内容提要:十年对越作战,一批批工兵走上战场,在敌我交界最前沿大展身手。进攻时,走在队伍最前面排除地雷,为部队开辟出攻击路线;撤退时,走在最后面埋设地雷,阻击迟滞敌人追击,功不可没。
一批优秀工兵涌现出来,他们胆大心细、技术娴熟,成为行业顶级尖子,被战友誉为雷神、雷博士、排雷大王等。十年作战期间,军委共授予112人一级英雄模范称号,其中排雷英雄三人,分别是白洪普、尤建华、杨再林。
中越友好后,我军组织三次大规模排雷,将昔日战场埋下的地雷排出,还边疆人民一个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此时涌现出第四位排雷英雄杜富国。
四名英雄所处时代各代表那场战争的四个阶段。
一、对越自卫还击战大规模爆发阶段
白洪普,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人,1956年8月出生,1974年12月入伍,原为昆明军区14军40师119团特务连工兵班长。
白洪普
1979年2月17日,我广西、云南两线第一梯队七个野战军首先发起对越自卫还击战。战斗打响前,西线14军40师119团特务连工兵班长白洪普和战友为全团开辟出5条进攻通道,他个人排出地雷81颗。最后一次执行完任务后,部队本可以顺原路安全返回,为了给部队再找出一个备用进攻通道,白洪普建议从另一条道路返回。
由于土层叠加,雨水反复冲积,一枚地雷被深深埋在下面。白洪普把长长的探雷针全部插进土里也没有触及到,待他脚踏上时,地雷轰然爆炸,他左腿被炸断,左眼失明。响声惊动敌人,副连长背着他撤退,他对副连长说道:完成任务要紧,不要管我!部队踩着他用生命开出的通道打出军威国威。
白洪普
战后,白洪普被军委授予排雷英雄称号,并被提干为排长,后在团司令部任作训参谋。1987年,白洪普从野战部队交流到河南省濮阳军分区任参谋,1996年10月以副团级别退休。
白洪普
二、拔点作战阶段
杨再林,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人,1964年8月出生,1982年10月入伍,原为昆明军区11军31师92团特务连副班长。
杨再林
1979年对越作战后,我参战部队全部撤回国内,没占越南一寸土地。越方却极不服气,之后派兵相继占领罗家坪大山、扣林山、老山、者阴山、苗皇帝山、靠茅山、法卡山等边境要点。这些大山都是区域制高点,骑在两国边境线上,按规则应该是以中线为分界线,两国各占一半。
根据国际惯例,双方不得在这些制高点上驻兵。可越方却公然派兵进驻这些大山并修建永备工事,构成完整的防御体系,不但占领属于我国的那半大山,还向我境内开枪开炮挑衅。1980年,我军果断出手,收回罗家坪大山,1981年,收回扣林山和法卡山,并对老山方向越军进行侦察。
根据国际形势变化,1984年,我军决定收复老山和者阴山,战斗和之前的罗家坪、扣林山、法卡山之战一样,仅是夺回或拔除被越军占领的边境制高点,统称拔点作战。4月28日,老山战斗打响,14军40师118团当天中午打下老山主峰,次日上午完成全部作战目标,就地转入防御。
廖师长在沙盘前讲解战术
4月30日,者阴山战斗打响,11军31师92团、93团担任进攻任务。其中93团担任正面主攻,负责打下主峰1250高地,92团担任助攻,从右翼攻占1052.4高地,之后两个团东西对进,合围背后纵深的越军柴山堡、新寨、1142等高地,全歼守敌。
战前,敌军在前沿密布地雷,阻止我进攻。92团组织工兵在选定的进攻路线上秘密排雷,不但要技术过硬,更得胆大心细。在敌眼皮下作业,紧张,压力大,不但要准确识别出各种绊雷、压发雷、连环雷、诡计雷等,还要精准操作,一步失误,后果难测。
工兵排雷
在这样的状态下,入伍仅两年的副班长杨再林以零失误的操作,战前安全排雷162枚。战友们计算过,他每排除一枚地雷平均用时1分52秒。我军攻下者阴山后,急需把敌埋设的高密度雷场清理干净,以有利于我方的原则构筑防御阵地,开辟进出通道,保障后勤补给,杨再林主动请缨,再次排雷142颗。
作战前后,他共排雷 304枚而毫发无损,被战友称为雷神,后任班长、排长,后被军委授予“排雷英雄”荣誉称号。1989年10月,年仅25岁的杨再林转业回到家乡县粮食局工作。
杨再林
三、防御作战阶段
尤建华,江苏省镇江市如皋市人,1963年6月出生,1981年10月入伍,原为北京军区27集团军79师237团工兵连排长。
尤建华
1984年4月底,我军收复老山和者阴山后,转入防御,不再主动进攻。8月初,以昆明军区11军32师及14军41师等部队为主,接替首战打下老山和者阴山的11军31师、14军40师等部队,直到当年12月初撤出。以上昆明军区及少量外军区的当年参战部队皆被称为首战部队,之后从全军各军区抽调部队轮战,南京军区1军、济南军区67军、兰州军区47军相继开赴老山前线。
1986年底,北京军区27军参加轮战,1987年5月正式接手老山战区防务。此阶段,越方新一任领导人阮文灵通过外交渠道表达希望结束与我国的边境冲突的想法,并从柬埔寨撤军,得到我方响应,反映到边境战场上就是27军在前线防御一年,没有进行过一次主动出击拔点作战,这在之前的轮战部队中是没有过的。但前线双方军人仍处于对峙状态,炮击与反炮击、布雷与排雷仍是战场常态。
在本阶段,27军涌现出一位顶级排雷尖子尤建华,在一年的作战时间里,他执行任务238次,亲手排除地雷1101颗,破障开路2800余米;27次冒敌炮火执行设障任务,埋雷1200多颗,设置爆破筒250多节。
他不但排雷出色,布雷更精巧,把地雷重叠设置在竹片下,压拉结合设在罐头盒内,绊发线藏于草丛中,雷群布设在大石头旁,把手榴弹、60炮弹捆在树上,用线串拉连接在启闭器上,组成了巧妙的障碍网,让越军防不胜防。
尤建华(右)在前线
炉火纯青的技术源于苦练。在参战前的七年里,尤建华在训练中用坏了10多根排雷针,50厘米长的针磨得只剩下10多厘米。蒙上眼睛,他能探摸辨别出20多个国家的各种型号地雷,精通4个国家的50种型号的地雷。长期的严苛训练使他的手感、技术和环境直觉都相当出色。
时任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视察前线时接见尤建华,称他为老山雷博士。1988年5月,军委授予尤建华排雷英雄称号。
尤建华(右)与张爱萍将军
艺高人胆大,尤建华在工作中身先士卒,每次执行任务时,他都坚持第一条路自己先走,第一颗雷自己先排,最危险时刻自己先上,把最危险的工作留给自己,为此数次遇险负伤,幸运的是都是轻伤,最终平安返回。
战后,尤建华先后担任参谋、连长、指导员、团司令部管理员、政治协理员。1999年,他以副营职干部转业到家乡南通市交警队工作,在新岗位上忘我工作,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1993年9月3日,终因积劳成疾,突发心梗抢救无效而牺牲。
尤建华
四、和平时期,清理战场上遗留地雷阶段
杜富国,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人,1991年12月出生,2010年12月入伍,原南部战区某扫雷大队班长。
杜富国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越边境战火彻底平息,双方恢复友好,通过多轮谈判,两国历史上第一次清晰划定陆上边界。长期的边境作战在地下遗留了上百万枚地雷和炮弹、手榴弹等危险爆炸物,密度和复杂度成为世界之最,严重危害边疆人民生命安全,影响日常生产生活。
从1993年开始,我国开始大规模清理边境遗留的各种地雷和爆炸物。按照雷区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一批扫雷大队对边境线、巡逻道、交通要道、边贸口岸、人员密集区等重点区域进行排雷,共扫除雷区102.8平方公里,94年8月底完成预定任务。
刘昌友|右-时任排雷总指挥
1997年,第二批扫雷大队成立,对上批扫雷队规划的次要区域进行扫除,共扫除雷区109.67平方公里,98年6月结束。
2015年6月,第三批扫雷大队成立。大规模的雷区前2次已被排完,本次主要对遗留的零星、小块区域彻底扫除,彻底封围,消除雷患。
在三次大规模排雷行动中,涌现出一位排雷新秀杜富国。他原本是云南西双版纳州边防八团一名战士,主动要求调出参加排雷工作,从工兵小白成长为排雷尖子,共排除地雷和爆炸物2400多枚,成为第三批工兵部队中排雷数量最多的战士。
杜富国
2018年9月,初级军士服役期即将结束的杜富国面临退伍的选择,有战友问他年底走还是留,他说:“活都没有干完,都走了谁挖雷啊?”
10月11日下午,在面对一枚半露出地面的加重手榴弹,杜富国对同组战友喊出那句著名的“你退后,让我来”的新时代强音,秉承我工兵部队的优良传统,用惊天一挡为战友筑起生命屏障。2019年7月,军委授予杜富国“排雷英雄战士”荣誉称号。
杜富国
——全文终,感谢您的阅读——
作者简介:深耕10年对越作战历史、传播当代优秀军人事迹、分享军事、时政热点解读。忠于史实,文字干净简练流畅。强军路上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