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陕西省武功县长宁镇孔雀村迎来了一幅喜人景象,这个被誉为“西北手工挂面第一村”的地方,不仅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了力量,孔雀挂面这个土特产正“变身”香饽饽。
寒冬腊月,43岁的非遗传承人尹新味正在晾晒挂面,在家人的帮助下,他将面槽内的面条提至面架,面竹插入架孔内,反复抻拉,挂面如瀑布般挂在3米多高的架子上,洁白、光滑、细若银丝,在阳光的照耀下,甚为壮观。
“从小耳濡目染,跟着家里长辈学习制作挂面。这个过程虽然辛苦,但我乐在其中。现在经济条件好了,销售渠道也多了,我们采用订单式销售,一年可以制作15000余斤挂面。”尹新味告诉记者。
父辈做挂面的身影,在他幼小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也萌生了一个梦想,长大后要做出好吃的挂面,将这个事业传承下去。
“那时候看见长辈们和面是用大瓷盆手揉的,几十斤面粉需要多个小时才能做好,每天做的挂面都销售一空。”尹新味说,“如今自己亲自制作了,才觉得不容易,因为赶时间,有一道缠面工序就排到了晚上,基本都是凌晨两点一直做到天亮,所有的工序走完,一批面至少需要18个小时。”
据了解,武功孔雀挂面细如发丝、根根空心,经久耐煮、麦香纯正,入口筋道爽滑、醇香不腻。
对挂面质量的精益求精,是尹新味的成功之道。
“在日常挂面制作过程中,虽说做挂面的原料十分简单,只有面粉、水和盐,但如何取材,如何搭配却十分讲究。”尹新味说,“每一份手工挂面都要历经和面、开条、抻条、上竹、等8道纯手工工序,最大程度保持挂面的绝佳口感。”
在长期的发展中,孔雀村依托传统特色农业产业资源,以农户庭院为作坊,以合作经营为载体,形成了生产、加工、仓储、销售于一体的手工挂面“土特色”品牌。
“孔雀手工挂面的生产是以家庭户为单元,庭院就是作坊、家庭成员就是员工,目前全村共有276户、351名群众从事挂面生产,通过手工挂面产业发展为群众年增收4万元/户,全村年产值收入超千余万元。”孔雀村党支部书记尹小飞告诉记者。
在2021年第28届中国杨凌农高会上,孔雀手工挂面被评为“群众最喜爱的后稷奖”产品,其制作技艺也已纳入武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了解,孔雀挂面的发源距今已有上千年,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远近闻名的口碑。
销售是农业生产的目的,也是产品成为产业的关键。
尹小飞说,“孔雀村聚力拓宽销售渠道,通过朋友圈宣传、网络直播带货、大量收购订单采购等形式,最远销售地已到新疆。此外,村里还建设了200平方米的农产品展厅以供使用。”
现如今的孔雀村,人心齐、风气正,家家户户谋发展、比“红火”,争奔致富路,美丽富饶的孔雀村逐步蜕变成了带领群众走向美好明天的“金凤凰”。
近年来,武功县长宁镇乘借加快建设“三强四美”现代化新武功的强劲东风,积极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建成了年交易量600万斤的农副产品交易展示中心,将孔雀挂面、镇东封缸醋、爱奇艺猕猴桃、岗子奶油草莓等一批长宁牌“土特产”向社会展示,擦亮了长宁农特产品的“金字招牌”。
“下一步,长宁镇将继续落实‘党建+产业+金融’措施,结合村情、户情,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进一步通过各类平台展示特色产业成果,采取‘以销代扶’‘线上+线下’等模式,多渠道拓宽农产品销售路径,调动社会各界力量购买和帮助销售农产品积极性,凝聚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武功县长宁镇党委委员杜青说。
(本报记者 张明)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