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密度超上海”这个梗为什么这么香。
浙江安吉,人口不足60万,却拥有各种特色咖啡馆340家,如果按人均密度算,已经超过上海“人均含咖量”。
01■
为什么都跟上海比“人均含咖量”?
安吉的咖啡店主中,大部分为返乡青年。安吉下属有一个网红小镇——红庙镇,2024年仅一个清明节日均接待游客2万人次,售出咖啡8800杯+。
而这个红庙镇在2022年前还是浙江一个不知名的普通村落,当地利用村内300余亩废弃矿坑资源,邀请创业者共同打造了集咖啡、餐饮、露营、摄影等融合业态为主的网红村咖。
其中比较出名的是一家叫“深蓝计划X·Deep Blue”的矿坑咖啡馆在社交媒体上很火,不仅吸引来很多游客去排队拍照打卡,还来了很多想要学习经验的业内人士、创业者。
安吉深蓝计划咖啡馆
这家咖啡馆门票含一杯咖啡68元,不便宜,但也有近50万人先后造访。咖啡售卖量工作日是500—800杯,周末是1000—2000杯,最旺一次单日突破5000杯。开业一年多,“深蓝计划”已经赚到上千万元。
随后,又有人在周边开设各种形式的咖啡馆,如以麦田为卖点的麦田咖啡馆,以菜地、山景作背景的稻田咖啡馆等。
近来,不少地方都号称其咖啡经济发达,门店店密度已经超过上海。除了安吉,深圳仅福田区就有1300家咖啡馆,号称全国咖啡店密度最高城区之一;厦门也有数据证明其咖啡馆密度全国第一;最近贵阳官方媒体也发文,称其咖啡馆门店数已超过3000家,咖啡馆密度超过上海……
厦门“默迹咖啡”(图源小红书@壹斤洋)
如果按人均咖啡门店数量来算,上海排名并不亮眼。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珠海每10万人咖啡门店数量高达51.29家,在我国内地城市中居首;其次是海口(49.4家)和三亚(47.5家);上海只能排在第16位。
02■
魔都的咖啡威力不在密度
如果论城市咖啡馆密度,上海连TOP3都进不了。据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咖啡之城”热力图显示,每10万人咖啡馆拥有量TOP3是珠海、海口和三亚,分别为51、49和47家,也是内地咖啡馆密度最同的三个城市。
沈阳有个八经咖啡小巷,一个不大的区域开了82家咖啡馆和165家咖啡店,平均每平方公里25家,这密度堪称“咖啡宇宙中心”。但出了沈阳没多少人知道这个咖啡小巷,甚至也不知道珠海、海口等城市“人均含咖量”比上海高的事实。
八经小巷“丽娜尔斯咖啡馆”(图源小红书@Liuliu)
单拎一个局部数据比,上海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咖啡馆仅1.35家,比沈阳八经咖啡小巷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但一个城市或区域某项产业在全行业的影响力还是以整体实力划分的,即使上海每平方公里1.35家咖啡馆,如果乘上城市面积,上海的咖啡馆总数马上就变成世界第一,远超纽约、伦敦、东京等城市。
即使在国内比,2023年上海、广州、北京、成都、深圳以及杭州,六城咖啡门店数量均在4500家以上,都是当之无愧的“咖啡之城”,上海以8085家将排名第二的广州5689家远远甩在身后。
上海咖啡馆“coffee buff”
门店数量只是证明经济活力的重要数据之一。饿了么平台发布的咖啡产业白皮书显示,厦门咖啡消费人群占比位居全国第4,仅次于上海、杭州、北京。
据不完全统计,厦门各类咖啡馆超过2000家。也就是说,厦门这个500多万人口的城市,喝咖啡的人即使按百分比算仍不及人口数倍于它的北上杭高,咖啡消费的绝对人数只会更低。
足够大的消费基数才是行业发展的底气,否则不足以撑起一个地区的产业版图。
03■
以城市为单位的“咖经济”
咖啡、茶饮作为新消费的代表性行业之一,品牌连锁化已经是行业发展主要趋势。无论是区域品牌还是全国性品牌,“进上海开店”估计是品牌们证明自己实力必须回答的考题。
这不仅是国内饮品品牌的必答题,也是世界咖啡、饮品要面对的考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约20家海外知名咖啡品牌选择上海开设他们在中国大陆的首家门店。
如美国蓝瓶咖啡、日本Doutor Coffee、加拿大Tim Hortons、意大利Lavazza及以色列的ILAN'S咖啡等品牌均把中国首店选在上海开业,美国皮爷咖啡更是将其首个海外门店选在上海。
蓝瓶咖啡、拉瓦萨咖啡
星巴克、瑞幸咖啡等头部连锁咖啡品牌抢占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不过当咖啡的消费群体逐步扩大,喝咖啡从“赶时髦”变成了日常生活需求,甚至是社交休闲方式,咖啡也就有了更多消费形式,其它地方和品牌就有了机会。
例如深圳,虽然没有全国最多的咖啡门店,但深圳有全国最多的咖啡企业。据天眼查数据显示,至2024年10月,深圳拥有与咖啡相关的企业数量超过一万家,其中有一半多是五年内成立的。虽然在喝咖啡这件事上不如广州、成都、上海这些城市,但加工咖啡这件事上却超过了他们。
厦门不仅孵化了瑞幸,还在“瑞幸效应”的带动下,发展出一套“咖经济”。珠海在独立咖啡馆这条道上一路狂奔,专心做好“面朝大海喝杯咖啡”。据悉,珠海连锁咖啡门店超过30家的只有3个品牌,市场主体是年青人开的独立咖啡馆,既扶持创业又丰富了当地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