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春节“两节”期间,正是每年最早一茬草莓大量上市的季节。
在安徽河南两省交界处,近几年来跑出一匹草莓种植圈的“黑马”——临泉县黄岭镇前洼村。这里把每公斤近60元的优质草莓卖到天津、广州等千里之外的大城市,乡亲们的收入也“水涨船高”。
人们很难想到,就在七八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偏僻冷寂的贫困村。
前洼村的变化,离不开一个前提:乡村公路。 2017年,安徽省公路管理服务中心驻村工作队进驻前洼村。此后,在“乡村公路+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思路下,这里的草莓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壮大,成为一张亮丽名片。
公路通,产业活,乡村兴。一块省界上的偏远之地,被“焐热”了。
“回家种草莓试一试”
乡村公路穿过村庄,延伸至田间地头。
正值草莓成熟采摘期,记者走进前洼村,只见草莓大棚一个挨着一个,一垄垄草莓整齐排列,鲜红欲滴的草莓宛如红宝石,剔透鲜亮。
种植户侯保全手提小篮子,穿行在草莓园中,仔细地挑选着成熟的草莓。“我家种的是高端‘红颜’品种,目前价格为每斤25元至28元,1亩地大概有1万多元的收益。”侯保全说。
今年37岁的侯保全是前洼村第一个种植草莓的人。“之前在深圳打工,看到城市草莓价格高,就想着回家种草莓试一试。”2016年,侯保全返乡创业种植草莓。
侯保全介绍,当地土壤条件适宜草莓生长,每年7月至8月育苗、9月初定植、12月中旬上市销售,到次年4月底结束,在全生长周期内,可采收四五茬草莓。
从开始的一两亩,到现在的30亩,侯保全尝到了草莓种植的甜头。在他的带动下,前洼村草莓种植面积已有1600多亩,带动2000多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随着草莓产业的兴旺,前洼村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稳步增长,从2017年的17.56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69.49万元;乡亲们的收入“水涨船高”,其中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从过去不足0.45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81万元。
黄岭镇是临泉县草莓种植集中区,其中,前洼村又是全镇草莓种植的核心区。目前,黄岭镇14个村已实现草莓种植全覆盖,草莓种植户430多户,种植面积1万余亩,年产鲜果近2万吨。
“只管安心把草莓种好”
前洼村地处临泉县城以西约20公里,再往西就到了河南境内。现在,对前洼村来说,这个位置“刚刚好”:离县城不远不近,有大片土地可以种草莓,也有足够的地方新建草莓交易市场,而且从交易市场经过专业化分拣包装后的高价草莓,很快就能通过县城周边日益完善的交通物流网络,进入远方大城市。
这几天,在前洼村新落成的黄岭草莓交易市场内,工人们正将草莓分拣、打包、运输,忙得不亦乐乎。
2024年12月份,黄岭草莓交易市场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安徽省公路管理服务中心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2800万元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建设的,占地面积3900平方米,有效解决了草莓分拣、储存、销售等问题。
走进交易市场,只见电子秤、记账台、检验台等一字排开,分拣线上的工人正按大小果、成熟度等标准进行分拣。
“我们现在一天能收1万斤草莓,这个采收季可望收购草莓300万斤。”天津津源蜜之乐公司经理裴子乐表示。裴子乐是天津人,来临泉县从事草莓收购已经9个年头,见证了黄岭镇乃至临泉草莓产业的发展进程。
据了解,目前黄岭草莓销售方向多是天津、郑州、广州等大城市,草莓质量、保鲜技术、冷链运输等各环节都非常关键。
裴子乐说,以前果农种出来的草莓不知道卖到何处,价格起伏较大,“有了规范的交易市场,价格透明、信息公开,果农只管安心把草莓种好就行了。”
“公路+产业”融合发展
前洼村草莓产业的发展还得益于当地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特别是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为草莓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以前草莓大棚门口是土路,下雨天三轮车都过不去,俺们只能干着急。”今年62岁的前洼村村民张明瑞从2022年开始种植草莓,但乡间的泥土路成了他运输草莓的一大障碍。
2024年9月,前洼村利用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安排的乡村振兴道路专项资金,新建了8条通往种植基地的道路,其中一条长430米、宽3.5米的道路就修到了张明瑞家的大棚门口。“道路通了,俺又流转了3亩地,共种植9亩草莓,预计今年纯收入15万元。”张明瑞说。
安徽省公路管理服务中心自2017年开展定点帮扶工作以来,围绕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巷道亮化、环境美化等对前洼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了全面提升,其中对出村主干道“白改黑”提升、产业道路等共计投入891万元,改造和新建道路24.28千米。
安徽省公路管理服务中心驻前洼村第一书记陆勤松介绍,驻村工作队积极促进乡村“公路+产业”融合发展,助力前洼村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推动更多农户投身草莓种植。
“我们与安徽省农科院、长丰草莓协会对接联系,给种植户培训技术,大家种植草莓积极性越来越高。”黄岭镇党委书记王春吾介绍,下一步将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拓宽草莓销售渠道,连续举办临泉县草莓节,不断扩大黄岭草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记者 汤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