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乡镇女公务员如实上报2个微信群,领导要求改填“0”

碧翰烽/文

如果说基层减负变化最大的是什么?大概就有牌子减了,微信群减了,考核也减了,只是减的程度不一样而已。

不过,在减的过程当中,仍然有一些费解的做法,就是唯减而减,也可能令基层无可奈何。

据媒体报道,一位乡镇女公务员说,从2022年起,上级部门就要求解散清退“僵尸群”,定期填写“某某部门无效群主清理表”,并把工作群总数控制在2个以下。但在她如实填写有两个工作群时,领导要求她,改填“0”,避免成为负面典型。

某区商务局一位公务员也收到了解散“僵尸群”的通知。为控制工作群数量,她不得不解散一些群,又重建一些群。有的群一年只用几次,但每年都要用,解散群反而增加了工作成本。

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赵玉林认为,“一刀切”的减负方式,不够科学严谨,没有充分考虑职能部门工作性质的不同、基层的真实需要——“大领导在群里,小领导怎么给下属布置任务?”

中部某省一位乡镇公务员表示,“僵尸群”躺在通讯录中,解散与否都对他们的工作影响不大,只是对上级部门展示整治形式主义的成效有帮助。

相对来说,微信群及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是比较容易整改,也能够马上见效。一是解散微信群很简单,几秒钟的事情就可以解决,有多少可以解散多少。

二是APP等不准注册、关注、点赞、转发、拍照留痕,也比较简单,说了不准就是不准,立马就会停止,也不会有多大难度。

三是数据好看,原来可能有几十、上百个微信群,现在可能只有一个或几个了,一下子可以展示出减负的效果。

为了完成基层减负绩效考核,基层注重处处留痕,向上级“展示”减负成效,增加基层工作量,出现了名义上的“减负”。

微信群本来只是一种交流工具,对于提高工作的便利性、快捷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过度泛滥的情形下,微信群过多过滥成了形式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被纳入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范畴。

尤其是微信群还存在保密、工作休息时间不分、拍马屁等问题,微信群必须加以整治。

于是,指标控制成为最为有效、最为简洁的一种工作方式,精减微信群成为一种目标任务,必须减少多少个微信群,必须控制在多少个微信群之内。一些微信群被解散,或者合并。

在这样的情形下,微信群当然越少越好,最好是精减到“0”,这样怎么也没有风险了。

即使是有设立微信群,也尽量回避是工作微信群,要么以临时微信群为名,要么是更改为另外的名称。毕竟在当下的网络现实便捷性,不可能回避掉微信群。

至于微信群是该设立,还是该解散?是为了工作实际需要而设立,还是为了减负成效需要而解散。似乎都显得不重要了。没有了微信群,有的工作反而还变麻烦了,成了一对一的微信沟通,或者是电话、邮件、传真等方式进行交流。

毕竟,不是微信群解散了,所有工作也都解散了。这就像村里的牌子虽然摘了,但工作不一定摘了。

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讲,清理微信群不能是简单粗暴,也不能搞“一刀切”。关键问题不是出在微信群本身,而是出在微信群里的指令与内容,是不是存在形式主义问题。毕竟微信群也只是一种工具,工具何错之有?

而且,更不必要各个地方各个单位总是填写上报微信群清理情况表,这样的填写上报,对于减负没有多大意义,无非就是展示成绩的一种数据体现。

真正的成绩不在于微信群的多少,而在于微信群帮助基层干部群众解决了多少问题,化解了多少困扰,而不是简单的“收到、收到”和“点赞、点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