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南北方》刊题:顾青蛟
《书画南北方》总编:陈太明







陈瑞农,文博专家、书画鉴定家、画家。钱绍武入室弟子,师从徐邦达。

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文博专科毕业,从事文物博物馆工作四十余载。主持多项文物书画捐献工作,经手入藏博物馆的文物书画数千件,其中属国家珍贵文物数百件,过眼鉴目的文物书画达数万件,编辑撰写专业文章、画集三十余篇(册)。曾任无锡市博物馆馆长、无锡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无锡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现为无锡博物院研究员、长三角区域文物专家库专家、江苏省文物鉴定专家库专家、南京博物院书画鉴定顾问,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理事、江南大学书画研究所研究员、顾恺之书画院院长,无锡市花鸟画研究会顾问、无锡市收藏家协会会长。

绘画作品被多个博物馆、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仁空视点
国香呈吉瑞·泽农颂青士

——我说陈瑞农画兰竹

熟知瑞农先生已经有些年头了,如果说从相识到亲近当是近几年的事,说起来他当是我的同族兄长。圈内外人都熟知,瑞农先生是博学多才的文化人,他集文博专家、书画鉴定家、书画家于一身,可称得上是妥妥的文化人。先生的人生阅力丰厚,性情豪放里带着富有哲理的幽默,能说会道,乐于助人,其身上具备了相当优秀的文人品质,在他众多的中国画题材的作品中,人们最常见的是松石兰竹,可谓心生气象,画如其人。



陈瑞农作品

明人徐渭题画诗云:“兰与竹相并,非关调本同。氤氲香不远,聊为引清风”。兰与竹,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早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其极富象征意义的坚韧、有节、挺拔、高洁、清雅之气质被世代的文人传颂,或诗词歌赋,或寄情书画。

人们知道,一个画家要把兰竹画好并非易事,“一世兰,半世竹”。因为人们赋予兰竹的本身意义就具有一定的特殊含义,它不仅仅只是画家在技术层面上的表达,更重要的是托物言志,从中将自己的情感,人生哲理,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融入画中,从而展现出兰竹那特别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从这些层面看,瑞农先生以他多年的艺术实践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以物言情,表达的十分充分与完美,实属难能可贵。


陈瑞农作品



瑞农先生的这批兰竹小品,小中见气象,以少胜多,整个画面具备了八大的笔意,又有青藤的水墨之境。兰竹那特有的哲学意境在他那简洁的笔墨里得到充分的表达,一两三枝竹杆,四五六片兰叶,自然而疏疏淡淡,删去了重重叠叠而在简中让画面尽显空灵而又富有韵味。“无中生有”的中国画的传统美学思想,在瑞农先生的兰竹里得到了完美的呈现。在这批兰竹小品中,先生往往以石为脉坐稳画面后而将兰,竹,石统贯一气,组织安排和谐,三者各自为主而又浑为一体,自成高雅精神与气节,没有高超的画面构成技巧是难以达到这一境地的。


陈瑞农作品



先生的兰竹画作,颇具明人徐渭画兰竹时无拘无束,墨气淋漓之味道。放得开又留得住,柔美坚韧的兰竹在先生的笔下借助自然界的外力现象而进行“造势”,恰恰是这种巧妙的结合而使画面的线条尽显“绵里藏针”之相。有骨、有气、见精神,这与先生深厚的书法功底密切相关,画面中无论中锋、侧锋、逆锋都运用自如,“绵里藏针”的线条给画面平添了生机与精神活力。


陈瑞农作品



观瑞农先生这批兰竹画作,似乎让我们又畅想在那幽静的山野中嗅着兰花的馨香,听见了雨打竹叶的声响,兰竹的互融在他笔墨纸间已经化作了一首首动人的诗句。先生自由自在,由心生相。他用兰竹养心,他用纯真的性灵为自然生相,这些诸多因素成就了瑞农先生潇洒飘逸独特的绘画风格。

2025年元月十日
仁空于太湖北岸之朴园




陈瑞农作品




陈瑞农作品




陈瑞农作品




陈瑞农作品




陈瑞农作品




陈瑞农作品




陈瑞农作品




陈瑞农作品




陈瑞农作品




陈瑞农作品




陈瑞农作品




陈瑞农作品




陈瑞农作品




陈瑞农作品




陈瑞农作品





陈瑞农作品




陈瑞农作品




陈瑞农作品




陈瑞农作品




陈瑞农作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