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6月,太平洋上吹来了和平的风。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要到上海来作友好访问的消息,迅速地在上海人民之间传播着。
和平的城市忙碌起来了。她早在朋友们来到之前,就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准备欢迎来自远方的苏联舰队的朋友们。
黄浦江边的码头,都已经油漆一新。年轻的电工们爬上高高的云梯,给沿江一带的高楼大厦挂灯结彩。外滩绿化地带的园圃里,新栽了1000多盆石腊红,那些盛开的花朵和江流中新漆的红色水鼓、沿江一带的巨幅红色标语相互辉映。
无数的人,在黄浦江滨日日夜夜地倚阑眺望,这里有年轻健壮的工人,勤劳朴实的农民,两鬓如霜的老人,也有被阳光照红了小脸的少先队员们……他们都在盼望,盼望来自远方的客人。
南京路外滩广场的电线杆上,新装的高音喇叭正在试放表达上海人民心意的歌曲: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上海大厦、和平饭店等高大建筑物上悬挂着巨幅标语,在强烈的灯光照耀下,显得格外鲜明有力:“中苏两国军舰的团结和合作万岁!”“中苏两国人民牢不可破的友谊万岁!”
上海600万人,都在等待客人们到来的那一天——6月20日。
上世纪50年代的上海外滩老照片
中苏蜜月时代的见证者
1950 年代中期是中苏关系的蜜月期,《六·四协定》的签订使得中苏军事合作的范围和深度都比以往有了较大的进展。双方军事交流和人员互访频繁,海军的交流更是如此。中方不仅派遣了大量海军留学生到苏联学习海军技战术,还通过接收苏联在旅顺的海军基地和部分海军技术装备,快速提升自己的海军建设水平。
应中国方面邀请,悬挂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切库罗夫海军中将旗的68比斯型轻巡洋舰“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号与30比斯型驱逐舰“智谋”号、“启蒙”号在1955年6月18日19时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升火出发,再前往远东第一大城市上海作正式访问。彼得罗夫海军少将被任命为这支舰艇中队的参谋长,苏联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滨海边疆区党委会书记什雷科夫以及海军政治部主任科马罗夫海军少将亲自前来为这三艘舰及舰上的2183名海军官兵送行。
“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号轻巡洋舰1951年8月31日列编苏联海军舰艇名录,以俄罗斯民族英雄、公爵德米特里·米哈伊尔罗维奇·波扎尔斯基(1578~1642)来命名。1952年2月28日该舰在列宁格勒的第189造船厂开工,1953年6月25日下水。1954年12月31日海军签署验收合格证书,“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号正式移交海军。1955年1月31日该舰升挂苏联海军旗,进入第4海军服役,同年2月24日暂编入北方舰队。当年7月7日,以“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号轻巡洋舰为旗舰的特遣考察队从北莫尔斯克出航,在“叶尔马克”号、“卡冈诺维奇”号和“米高扬”号三艘破冰船的帮助下通过北方海路前往远东,途中经停迪克森港。“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号于8月18日通过了白令海峡,并在9月7日正式转入太平洋舰队,被编入巡洋舰第14总队。
参加海军节阅舰式的“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号巡洋舰
随“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号轻巡洋舰一同访沪的“智谋”号和“启蒙”号是在阿穆尔河畔共青城的第199造船厂批量建造的两艘30比斯型驱逐舰。其中“智谋”号于1951年11月5日开工,次年7月31日下水,12月31日交付海军。“启蒙”号于1951年12月15日开工,次年9月3日下水,1953年1月10日交付。1953年2月1日,两舰同时升挂苏联海军旗,并进入第5海军服役。
随“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号巡洋舰一同出访中国上海的驱逐舰“智谋”号驱逐舰
由于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海军舰艇首次对华进行友好访问,同时也是上海在解放后首次接待外国海军舰队的来访,加之当时中苏合作和中苏友谊的大背景,双方都十分重视。有关部门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专门成立了接待办公室,并动员了一批干部、工人、学生和官兵投入准备工作。人民海军负责迎接苏方访沪编队的是当时东海舰队的旗舰“南昌”舰。该舰原为抗战胜利由国民党海军接收的原旧日本帝国海军方面根据地队旗舰“宇治”号,后起义经江南造船厂休整后划归华东军区海军,也算得上是当时我国海军中的招牌舰。因为是第一次迎接外舰访华,接待方在仪仗等问题上做了大量的功课。除专门准备海军礼炮外,海军仪仗队也是为这次访问而专门请北京迎送国宾的仪仗队队长亲自帮助训练的。另外,为了举办招待苏方近2000人的大宴会,接待方专门改造装饰了一座大仓库作为宴会厅。
南昌”舰的前身是IJN方面根据地队旗舰“宇治”,图为在人民海军中服役的“南昌”舰
6月19日18时,“南昌”舰奉命进入三级航行准备,同时完成了施放礼炮的准备工作。20 时许,“南昌”舰所属护卫舰第六支队的支队长冯尚贤海军大校、副支队长徐世平海军中校和舰长等在梯口迎接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彭德清海军少将上舰,随同人员还有舰队司令部的航海业务长戴熙愉、作战参谋王彦、通信参谋、机要参谋、俄语翻译、新华社记者、摄影师和引水员等20余人。
20 日凌晨1 时,“南昌”舰从吴淞码头启航,沿长江南航道向花鸟山附近海域航进。拂晓,东方海面一片朝霞,舰上雷达搜索到苏联海军巡洋舰的踪影,双方迅速接近。当双方距离20链时,彭德清命令支队长冯尚贤下令由南昌舰主桅升起苏联国旗,并鸣放礼炮17响;发射完毕后,信号兵将苏联国旗徐徐降下迅即悬挂“欢迎光临,恭贺顺利到达”的旗号。接着,苏方编队旗舰“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号也回敬了礼炮17 响,海面上传来一片“乌拉”的欢呼声。6 时许,彭德清率领徐世平等随同人员乘鱼雷快艇登上了“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号,太平洋舰队司令切库罗夫站在甲板上迎接。随后在“南昌”舰的引导下,“智谋”号在前、“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号居中、“启蒙”号殿后,浩浩荡荡地驶进了长江口南航道。
在上海黄浦江心下锚的“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号巡洋舰
编队驶抵吴淞口后,中苏双方于11 时20分鸣放代表最高规格的21响国家礼炮。这时,中方舰艇指战员站队欢迎友好访华的苏联海军编队官兵。当天12 时20 分,阳光灿烂。编队进至黄浦江南京东路口后,在引水员熟练的口令下,分别系上了黄浦江面上的特设水鼓。其中“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号系中间水鼓,“智谋”号和“启蒙”号两艘舰分别系两侧水鼓。各舰停靠平稳之后,身为访华编队最高司令同时也是太平洋舰队司令的切库罗夫海军中将在彭德清副司令员的陪同下乘汽艇驶向外滩码头,与上海市副市长许建国以及上海警备区、驻沪空军司令员会晤,并由陶勇司令员陪同检阅了中方的海军仪仗队。
下午2 时,专程来沪的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大将在海军参谋长张学思少将、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彭德清少将等陪同下登上了“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号的甲板,切库罗夫在梯口恭候致礼,萧劲光大将在军乐声中检阅了仪仗队。在检阅完舰上的仪仗队后,切库洛夫在舰上宴请了萧劲光大将,并代表列宁格勒军事政治学院,颁发给萧劲光大将毕业证书(萧劲光曾在该院学习过两年)。之后应苏方要求,切库罗夫登岸后拜会了上海市市长柯庆施和人民军队有关领导人。
紧接着,包括切库罗夫在内的4名苏联海军人员在彭德清副司令员的陪同下搭乘专机来到北京,国防部副部长李达、副总参谋长张爱萍、总政副主任萧华,海军副司令员王宏坤、副政委苏振华、参谋长周希汉,以及军委办公厅主任萧向荣等人参加了迎送。4名苏方来客得到了国防部长彭德怀的宴请和周恩来总理的接见,随后他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回上海参加其他活动。
彭德怀元帅会见苏联海军将领,左为切库罗夫海军中将。供图:江海
苏联海军编队抵达上海后,上海市政府和东海舰队赠送给苏联海军官兵许多礼品。苏联海军官兵非常喜爱中国的艺品,水兵们获得了钢笔、手表,一个个爱不释手。苏联编队访沪期间,上海市和东海舰队有关部门在上海市中苏友好大厦组织了数次丰富精彩的文艺晚会,招待苏联海军官兵观看演出。同时,中苏双方还互派代表队进行了体育友谊赛。一般来说,为了主宾都能尽兴,一般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不过最终的比赛结果是,排球赛苏联1:3不敌上海队,篮球赛又以69:76负于上海队;在足球赛场上,中国的八一队1:0胜于苏联队,上海队更是以6:1大胜苏联队。
据不完全统计,苏联舰队在沪期间,上海市举行了有13000 多军民参加的欢迎大会和群众性的游园会、联欢会。上海军民先后有6000 余人应邀登苏舰参观和观摩,人民海军当时用美制LCT登陆艇充当“摆渡船”将参观人员送上苏联军舰。同时,苏联官兵也应邀参观了中国的军舰、工厂、学校、农业生产合作社等19 个单位,部分苏联官兵还在中方接待人员的陪同下游览了浙江杭州等地。
文化交流方面,苏联海军歌舞团在上海先后举行了3 场文艺演出,上海文艺工作者也为苏联舰队官兵演出了戏曲、音乐、杂技等100 多个优秀节目,并请苏联客人观看了《董存瑞》、《平原游击队》、《怒海轻骑》等近10 部影片。此外,双方还进行了足球、篮球、排球多次友谊比赛,参加上述各项活动的上海军民合计近17 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停泊在黄浦江陆家嘴段锚地的苏方舰只也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白天,苏方巡洋舰、驱逐舰及我方舰艇挂起了五彩缤纷的旗帜,随风招展。到傍晚时分,巨大的军舰上又悬挂上一长串彩灯,映照着浦江江面,吸引了数以万计的上海市民涌到外滩乘凉观光。挂满灯的军舰与金碧辉煌的外滩建筑群交相辉映,倘若当时能有彩色照片流传于世,想必蔚为壮观。
挂满灯的“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号巡洋舰与金碧辉煌的外滩建筑群交相辉映。供图:江海
25 日晚, 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切库罗夫海军中将在编队旗舰“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号上举行答谢晚宴,除党政军负责人外,上海市各领域社会名流、著名演员也应邀参加,气氛十分热烈。26 日7 时许,外滩码头有400余名军民欢送苏联海军访华舰队。陶勇司令员和许建国副市长陪同切库罗夫海军中将再次检阅了仪仗队,双方分别致欢送词和答谢词。随后,访沪苏联在“南昌”舰的陪送下缓缓驶离了长江口,为期6天的友好访问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前排由左至右分别为:上海市市长柯庆施、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和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切库罗夫
“智谋”、“启蒙”传佳话
在中苏关系史上,此次苏联太平洋舰队为期6 天的首次访沪之行算得上一件大事,也给上海人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在苏联海军编队进入上海的当天凌晨,上海市陆军109 医院的24 岁职工夏桂芝于广慈医院(今天的瑞金医院)生下了一对双胞胎男孩,而孩子的父亲王建国正好是当时负责苏联访沪编队接待工作的一名上海市检察院党员干部。为了纪念两艘苏联驱逐舰的光临,孩子的父亲给他的孪生子取名为“王智谋”和“王启蒙”。很快,上海广播电台和《解放日报》、《文汇报》的记者纷纷来到广慈医院为这对孪生子拍照,并进行了相关的报道,这段苏联海军编队与上海百姓之间的故事一时在上海被传为佳话,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许建国还专门打电话通报了陶勇司令员。
这一消息很快传给了海军东海舰队苏联首席顾问普罗琴科海军少将和访华编队司令切库罗夫海军中将,两位将军得知此事后都很兴奋,他们高兴地说:“我们两艘驱逐舰的舰名成了上海市两位小公民的名字,真是太好了!”不仅如此,“智谋”、“启蒙”两舰的舰长和舰上水兵还专程前往医院探视了这对孪生兄弟,还授予了这两个小男孩“荣誉舰员”的称号。在此后的三五年内,“智谋”号和“启蒙”号的舰长每年元旦都会向王建国、夏桂芝夫妇发来贺电,并委托苏联驻上海领事馆转送礼品,直到因中苏关系恶化而中断。
由苏联水兵收藏的王智谋、王启蒙两兄弟幼年照片
结束访华活动后,“智谋”号驱逐舰于1959年4月7日至1960年9月11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远东造船机械厂接受大修,1976年8月31日退出海军作战序列并改为ОТ-1号暖气供应船,1977年4月28日除籍。而“启蒙”号则于1977年2月7日除籍,1979年在季奥米德湾沉没。另据《光荣的旗舰南昌号》一书的记载,智谋、启蒙兄弟在长大后也都进入与船舶有关的单位工作,哥哥王智谋在电力系统所属的修船厂,王弟弟启蒙则在上海造船厂工作。
停泊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启蒙”号驱逐舰,照片摄于上世纪60年代
时间走过了60多个年头,两位孪生兄弟都已年过花甲,“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号轻巡洋舰、“智谋”号还有“启蒙”号这两艘驱逐舰也都早已退出现役,但曾经的中苏友谊之花却永远的留在了上海人民的记忆中。而当年参与接待苏方编队的那些中国舰艇,也都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引导舰“南昌”舰于上世纪70年代末转隶大连舰艇学院,这艘经历曲折的老舰在作为训练舰耗尽最后的寿命以后,将舰体沉没在黄河入海口为胜利油田的钻井平台挡住泥沙,也算作为国家出了最后一份力。曾为中苏水兵提供联欢场地的“井冈山”、“大别山”舰也在80、90年代陆续退役,其中“大别山”舰曾在海军博物馆中作为展品展出,但最终没能逃脱被拖走的命运。至于客串摆渡船的LCT登陆艇也早已退役,不知所踪。不过值得欣喜的是,今天的中国海军已经不必像当年一样仰视“老大哥”,反而能够更加自信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成就。
最后笔者在收集有关苏联编队访华的图文资料时,偶然发现了一份俄国老水兵发布于网上的一篇军旅回忆,全文翻译如下:
虽然说我在军队中服役早已是60多年前的事情了,但是许多细节我依然历历在目。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1956年7月的时候(笔者注:应为1956年6月),我随“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号巡洋舰对中国上海进行访问,同行的还有驱逐舰“智谋”号和“启蒙”号。苏联水兵受到了成千上万中国群众的热忱迎接,其中还有一位市检察院的干部和他的妻子将他们的双胞胎儿子起名为“智谋”(Чжи Моу)和“启蒙”(Ци Мэн),也就是访华的两艘驱逐舰的中文名字,这成为了这两艘舰的荣誉。此外,我还记得我们在回程途中遇到了大风暴,浪有三层楼那么高。
每年7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全俄罗斯人民都会庆祝海军节,在此我谨祝愿那些生活与俄联邦海军紧密相连的同志们健康幸福快乐平安!
鲍里斯·克列夫佐夫
写于卡斯利,2016年7月31日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