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以他们的智慧、勇气和无私,跨越国界,成为连接不同民族和文化的桥梁。艾格妮丝·史沫特莱,这位美国女作家、新闻记者,就是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国际友人。她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她在中国大地上留下的足迹,以及她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却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闪耀在历史的天幕上。特别是在1985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国际友人,我国发行了一套名为《中国人民之友》的纪念邮票,其中第一枚邮票便是史沫特莱的形象,这不仅是对她个人的缅怀,更是对她所代表的国际友谊与和平精神的颂扬。
史沫特莱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1950年5月6日,当史沫特莱满怀期待地踏上前往新中国的旅程时,命运却无情地夺走了她的生命。这位久居海外,却心系中国的友人,临终前最大的愿望便是能在葬礼上奏响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并将自己的遗骨安葬在中国。一年后,她的骨灰如愿以偿地被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与这片她深爱的土地永远相依。
史沫特莱与中国的故事,始于1928年底。那时,她以德国《法兰克福报》特派记者的身份来到中国,这一来,便是12年的深情相守。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她走遍了中国的广袤大地,从繁华的都市到偏远的乡村,从达官贵人到普通百姓,她都一一接触,深入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她更是以英国《曼彻斯特卫报》特派记者的身份,深入八路军、新四军的前线,用她的笔触记录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史沫特莱对中国人民的苦难深表同情,对中国人民为反抗侵略、摆脱奴役而进行的斗争给予了积极而热情的支持。在国民党反动派蒙蔽世界舆论的黑暗时刻,是她,勇敢地站了出来,将“红色中国”的真相告诉了世界人民。她的报道,如同一束穿透乌云的光芒,照亮了世界对中国革命的正确认识之路。
J112 中国人民之友
邮票上的史沫特莱:不朽的精神印记
1985年6月25日,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国际友人,我国发行了一套名为《中国人民之友》的纪念邮票。其中第一枚邮票,便是史沫特莱的形象,这张邮票不仅捕捉了她生前的神韵,更深刻地传达了她那执着勇敢、坚毅刚强的性格。
邮票上的史沫特莱,紧闭的双唇透露出她坚定的信念和决心,高高仰起的头颅则彰显了她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她的眼神中,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也有对反动势力的蔑视和不屑一顾。脸上没有笑容,表情严峻,这不仅是她饱经磨难后的沉静与深邃,更透露出她未能亲眼见证新中国诞生的遗憾与惋惜。
这张邮票,不仅是对史沫特莱个人的纪念,更是对她所代表的国际友谊与和平精神的颂扬。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史沫特莱以她的笔触和行动,搭建起了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桥梁。她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国际主义精神,什么是跨越国界的深情厚谊。
史沫特莱的文学遗产:记录中国的真实面貌
作为记者和作家,史沫特莱的报道和著作不仅忠实地反映了现实,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真实面貌。她的自传体小说《大地的儿女》以及与中国相关的多部著作,如《中国红军在前进》、《中国的战歌》、《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等,都成为了研究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资料。
《中国红军在前进》作为世界第一部介绍中华苏维埃的著作,让全世界人民第一次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的真实情况。《中国的战歌》则被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最佳战地报告文学著作之一,它以生动的笔触记录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抗争和牺牲精神。《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则通过朱德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中国革命领袖的崇高品格和伟大精神。
这些著作不仅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更让全世界人民对中国革命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史沫特莱以她的笔触,让世界看到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对于增进中外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结语:永恒的友谊与和平之光
艾格妮丝·史沫特莱,这位伟大的国际友人,虽然离我们而去已久,但她的精神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她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国际主义精神,什么是跨越国界的深情厚谊。她与中国的不解之缘,以及她所留下的宝贵文学遗产,都将成为连接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桥梁,永远闪耀着和平与友谊的光芒。
而那枚印有史沫特莱形象的邮票,更是成为了这种友谊与和平精神的永恒见证。每当人们看到它时,都会想起那位勇敢、坚定、深情的国际友人,以及她所代表的那种跨越国界、超越种族、追求和平与正义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去追求更加美好的未来,去创造更加和谐的世界。
铸誉评级 普30 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普通邮票 保护森林 环保邮票 成交价0.3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