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父母后,很关注孩子的成长,也随之产生了很多焦虑,比如:孩子说话迟,长得慢,出牙晚... ...但凡发现娃有一点不对劲,就会神经紧绷。
可能是现在科学养娃的理念太精细化了,你可以在随便一本育儿书上找到孩子头几年的成长路径,甚至细化到每个月的变化。中国人真是一生要强爱考试,拿着参考就忍不住要对答案,稍有不同就开始紧张。
其实,很多事情,当时焦虑的不得了,各种办法都尝试了,也没一点用处。等过一段时间,那个事情自然而然的就解决了。回头想一想,有百分之九十的焦虑都大可不必,自己当时真的就是没事找事,瞎忙活,瞎操心了。
❤️生命内置了节奏钟,无需比较,别着急!
我家若兰1岁多那会儿,我们家同一层楼也有一个小女孩,比若兰大4个月,两个孩子经常带到一起玩。人家孩子1岁7、8个月了,小嘴巴拉巴拉说个不停,虽然也只是一个字、两个字的往外蹦,最多能够说三个字的词,但人家是大人教什么,人家说什么。而若兰那时候会说的词汇不过十几个,还主要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这样的叠字称谓,其他的你再教,她都不张嘴。
那时候,我虽然对孩子的语言发育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孩子还在积累期,她听得懂但是不开口是很正常的,但看到人家孩子小嘴巴拉巴拉说个不停,我也急呀,只能自己化身话痨,每天给孩子说个不停。
然后,又过了2、3个月,若兰进入了“语言爆发期”,这一发就不可收拾了,整天小嘴就不带停的。最让我惊喜的是,只用了不到一个星期,若兰就从开始的3个字、5个字,直接过渡到了“妈妈,去公园玩”或者“妈妈,我要喝水”这样的短句子,直接跳过了一个个蹦单词的阶段。
若兰到了1岁8、9个月的时候,就是完完全全通畅流利的表达了。刚2岁的时候回老家过年,见到的人都说比很多3岁的孩子说话还流利。3岁多一点,去幼儿园参加面谈(面试),老师都惊叹这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也太强了,词汇量太丰富了,完全可以和幼儿园毕业的孩子相比了。
其实,从若兰1岁半左右,进入“语言爆发期”,我就发现了,若兰在语言发育这一块,不但没有任何问题,而且是明显的优于大部分同龄的孩子的。以致于很多只听我说,没有亲眼见到的人,总觉得我太夸大其词了。而那些亲眼见到的人,无不惊叹若兰的语言表达能力实在是太强了。
可是,在若兰进入语言爆发期之前,我即便对孩子的语言发育有一定的了解,还是焦虑过。而事实证明,我的焦虑完全是多余的、无用的。
当然啦,也不是一点用处都没有。至少是因为我当时焦虑、着急,才会把自己变成话痨,每天不停的在孩子跟前说个不停,让孩子有了足够的积累,才能在进入语言爆发期之后,真的“爆发”了。
❤️遇事儿别慌,成长是动态的,困难是暂时的。
不知道大部分的新手爸妈都对孩子早点开口说话这事有执念,而且还都喜欢相互比较。这不,我妹妹家的孩子,我的小外甥,现在1岁8个月了。前几天妹妹和妹夫还在唠叨着,说若兰这么大的时候,都能够非常流利的说完整的句子了,而辰辰(外甥的小名)还只会叫爸爸妈妈,连姐姐都叫的含含糊糊的。我说男孩子一般普遍比女孩子语言发育要晚一点,不要着急,但他们就是急的不得了。
就在三四天前,若兰在逗弟弟玩的时候,小外甥突然就“开窍”了,不但清晰的叫出了“姐姐”,还说出了“球球”、“车车”(他想表达的是:姐姐,不玩皮球了,要玩遥控车)。最后我们走的时候,小外甥一边挥手,一边说出了“姐姐,再见”。
这一下可把妹妹和妹夫给高兴坏了。他们觉得是若兰教会了小外甥说话(前阵子,他们在教小外甥双脚跳,也一直学不会,然后若兰教了一会,就会了,所以他们一致认为是小孩子和小孩子之间有特殊的沟通方式,比大人教得好)。这两天若兰刚好也放寒假了,他们干脆天天带着小外甥来和若兰玩。
这两天小外甥的说话水平也是突飞猛进,已经能够连续蹦出两三个单词,组成5个字以内的短句子了。妹妹和妹夫都觉得若兰功不可没,又要请若兰吃大餐,又要带若兰出去玩。
其实,哪里是若兰教得有多好,只不过是小孩子都比较喜欢模仿,而且小外甥这两天刚好进入了语言爆发期罢了。
❤️摒弃“无用的焦虑”,耐心守望,静待花开。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新手父母们相当一部分焦虑,是因为对生命本身所蕴含的能量和能力不了解也不信任,所带来的。生命其实非常智慧与强大,生长发育的都是自然而然的。家长越想插手,反而越感到焦虑。家长的那些“无用的焦虑”,不但帮不了孩子,还有可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与其这样,不如跟着孩子的节奏,相信生命的力量。认真陪伴,然后静待花开就好。
这年头,当妈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处在这个动不动就会有各种各样焦虑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解决焦虑的唯一办法就是多学习,多思考。孩子的大部分问题都是短暂的,只有我们不太过在意,孩子才会更快度过这个阶段。
在教育领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它像一盏明灯,指引着家长们的方向:每一个小孩都是一粒种子,只是每个孩子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绚丽绽放;而有的花, 却需要漫长的等待。如果你家娃总不开花,那她可能是棵大树啊!
很多时候,人们都希望以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达成目的,让种子迅速发芽、生长、开花,教育因此变成了一种追逐。而真正的教育是守望成长的过程,享受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享受每一个安然的等待,才是生命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