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桂北人的作品探秘桂北2025年01月12日 07:46广西刘大培,2024/12/30 有一年,我和几位朋友从小和山上山,一路游过金莲寺,再往西便到了龙门坎村的村东,在这儿见到了座石拱桥,桥上有红色大字写明:原慈母桥。桥的风格古朴,一看就是座有来头的古桥,但为何叫原慈母桥不解,问了当地村民,才知这是座古桥,后来约在上个世纪末,为了交通便利,又建了座可行车的桥,也叫慈母桥,为了区分,故称这古桥为原慈母桥。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桥名写在桥栏上 慈母村的得名,缘于两个说法:说法之一,是唐代时村里有母子两人,相依为命。一日山洪暴发,大水冲毁了他们栖身的茅草屋,母子俩只好仓皇出逃。忽然水越涨越高,再不冲出重围,就有可能被淹死。儿子急忙背上老母,涉急流过水,总算保住了性命。后人村人为了表彰儿子的孝顺,就造了这桥,取名为慈母桥,旁边还立了块碑记载此事,无非鼓励后代子孙都要向这儿子学习孝顺。第二种说法是,明代有个叫葛寅亮的读书人,就住在村边的葛衙庄内。葛寅亮的母亲是一户财主的小妾,地位很低,每天辛勤劳作不说,还要受大老婆的气,日子过得相当清苦。葛的母亲娘家就在旁边的龙门坎村,每到清明冬至两日,葛的母亲都要回龙门坎村探望父母。当时两村之间隔着一条河,河上又无桥,每次去回外婆家,他母亲都脱掉鞋袜,赤脚涉水而过,母亲怕年幼的儿子滑倒,每次都背着他过河,自然行动十分困难,加上有时天寒水冻更是困难。望着东倒西歪艰难过河的母亲总是满头大汗,葛寅亮心中总是充满了愧疚。后来葛考上举人,又考上进士,当了官,他于是拿出俸银,造了这座石桥,让乡亲们可安全过河,也算了却自己愧对母亲的一份心事。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两种说法主题一致,即宣传孝道。类似慈母桥故事的事例很多,下面举一个大家听听。谭延闿,民国时代的大名人,他是湖南茶陵人,他的父亲很厉害,在进士及第后一直官运亨通,他曾经担任过杭州知府、浙江巡抚(省长)、吏部右侍郎(副部长)、户部左侍郎、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等一系列高官。他在家里有多位老婆,谭延闿便是他最小最穷的小老婆生的。谭延闿的妈妈地位很低,连上桌吃饭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在餐桌旁站着,为谭老爷和其他妻妾递菜盛饭。 谭延闿从小就对此强烈不满,並发誓要好好读书,考中功名,以此来改变他母亲屈辱的地位。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于光绪帝时考中举人、进士。谭父认为这么多儿子没一个比得上他,于是很欣赏他,忙叫仆人准备丰盛的饭菜庆祝一番。可谭延闿却不上桌吃饭,谭父忙问何故?谭延闿说,从今天起我母亲要上桌吃饭,否则我坚不上桌。谭父只好叫他母亲上桌一同吃饭,他为母亲争了口气,应该说他有出息了,念念不忘母亲,其孝道可嘉。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上图,谭延闿下图,谭延闿母亲。 这谭延闿很为母亲争气,他担任翰林院编修一官后,将母亲接到京城,晨昏奉侍在床边,尽力尽孝,连光绪皇帝都连连夸奖。民国初创,他投身革命,追随孙中山建立民国,1913年担任湖南省省长、督军。1924年出席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担任中央执行委员。1926年北伐前,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1927年担任国民政府主席和行政院长。这样一位高官,他照样对母亲毕恭毕敬,丝毫不敢怠慢。他母亲去世了,按湖南乡下族规,小老婆出身的,其棺材不能从祠堂的大门抬出去,只能走偏门。 谭延闿见状大喝一声,谁敢阻挡,说罢纵身一跃,跳到他母亲棺材上躺下,说我谭延闿已死,从正门抬出去。怯于谭延闿这么高的地位和他一片孝心,族长只好打开祠堂大门,抬棺材出门。谭延闿为母则刚,主持正义,孝心传遍天下,人人称赞不已。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上图,谭延闿的墓,国家文保单位,位于南京中山陵旁。下图,谭延闿为民国时期著名书法家,其颜体书法名誉天下。 我们今天宣传孝道,提倡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因这是中华传统美德,我们人人都应做孝子,为辛勤养育了我们一辈子的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之事,想父母之所想,干父母所祈盼之念,让父母可颐养天年,也为自己儿女做个好榜样。 桥的故事
刘大培,2024/12/30
有一年,我和几位朋友从小和山上山,一路游过金莲寺,再往西便到了龙门坎村的村东,在这儿见到了座石拱桥,桥上有红色大字写明:原慈母桥。桥的风格古朴,一看就是座有来头的古桥,但为何叫原慈母桥不解,问了当地村民,才知这是座古桥,后来约在上个世纪末,为了交通便利,又建了座可行车的桥,也叫慈母桥,为了区分,故称这古桥为原慈母桥。
桥名写在桥栏上
慈母村的得名,缘于两个说法:说法之一,是唐代时村里有母子两人,相依为命。一日山洪暴发,大水冲毁了他们栖身的茅草屋,母子俩只好仓皇出逃。忽然水越涨越高,再不冲出重围,就有可能被淹死。儿子急忙背上老母,涉急流过水,总算保住了性命。后人村人为了表彰儿子的孝顺,就造了这桥,取名为慈母桥,旁边还立了块碑记载此事,无非鼓励后代子孙都要向这儿子学习孝顺。
第二种说法是,明代有个叫葛寅亮的读书人,就住在村边的葛衙庄内。葛寅亮的母亲是一户财主的小妾,地位很低,每天辛勤劳作不说,还要受大老婆的气,日子过得相当清苦。葛的母亲娘家就在旁边的龙门坎村,每到清明冬至两日,葛的母亲都要回龙门坎村探望父母。当时两村之间隔着一条河,河上又无桥,每次去回外婆家,他母亲都脱掉鞋袜,赤脚涉水而过,母亲怕年幼的儿子滑倒,每次都背着他过河,自然行动十分困难,加上有时天寒水冻更是困难。望着东倒西歪艰难过河的母亲总是满头大汗,葛寅亮心中总是充满了愧疚。后来葛考上举人,又考上进士,当了官,他于是拿出俸银,造了这座石桥,让乡亲们可安全过河,也算了却自己愧对母亲的一份心事。
两种说法主题一致,即宣传孝道。
类似慈母桥故事的事例很多,下面举一个大家听听。
谭延闿,民国时代的大名人,他是湖南茶陵人,他的父亲很厉害,在进士及第后一直官运亨通,他曾经担任过杭州知府、浙江巡抚(省长)、吏部右侍郎(副部长)、户部左侍郎、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等一系列高官。他在家里有多位老婆,谭延闿便是他最小最穷的小老婆生的。谭延闿的妈妈地位很低,连上桌吃饭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在餐桌旁站着,为谭老爷和其他妻妾递菜盛饭。
谭延闿从小就对此强烈不满,並发誓要好好读书,考中功名,以此来改变他母亲屈辱的地位。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于光绪帝时考中举人、进士。谭父认为这么多儿子没一个比得上他,于是很欣赏他,忙叫仆人准备丰盛的饭菜庆祝一番。可谭延闿却不上桌吃饭,谭父忙问何故?谭延闿说,从今天起我母亲要上桌吃饭,否则我坚不上桌。谭父只好叫他母亲上桌一同吃饭,他为母亲争了口气,应该说他有出息了,念念不忘母亲,其孝道可嘉。
上图,谭延闿
下图,谭延闿母亲。
这谭延闿很为母亲争气,他担任翰林院编修一官后,将母亲接到京城,晨昏奉侍在床边,尽力尽孝,连光绪皇帝都连连夸奖。民国初创,他投身革命,追随孙中山建立民国,1913年担任湖南省省长、督军。1924年出席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担任中央执行委员。1926年北伐前,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1927年担任国民政府主席和行政院长。
这样一位高官,他照样对母亲毕恭毕敬,丝毫不敢怠慢。他母亲去世了,按湖南乡下族规,小老婆出身的,其棺材不能从祠堂的大门抬出去,只能走偏门。
谭延闿见状大喝一声,谁敢阻挡,说罢纵身一跃,跳到他母亲棺材上躺下,说我谭延闿已死,从正门抬出去。怯于谭延闿这么高的地位和他一片孝心,族长只好打开祠堂大门,抬棺材出门。谭延闿为母则刚,主持正义,孝心传遍天下,人人称赞不已。
上图,谭延闿的墓,国家文保单位,位于南京中山陵旁。
下图,谭延闿为民国时期著名书法家,其颜体书法名誉天下。
我们今天宣传孝道,提倡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因这是中华传统美德,我们人人都应做孝子,为辛勤养育了我们一辈子的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之事,想父母之所想,干父母所祈盼之念,让父母可颐养天年,也为自己儿女做个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