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词
他们,可能是一年来最忙的人,扑下身子、沉下心去,深入审判执行第一线,抓取鲜活素材,以独特的视角、生动的语言,忠实记录人民法院工作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他们,肩扛“长枪短炮”,指尖“笔走风云”,生动书写人民法院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扎实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的不懈实践,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们,就是日常采访最高人民法院的“跑口记者”。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联合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近期陆续邀请“跑口记者”讲述2024年采访报道人民法院工作的体会和感受,与读者一起重温他们在这一年的代表作品。
想看到这些“跑口记者”的庐山真面目吗?
想知道他们关注人民法院的哪些工作、案件和故事吗?
一起来“围观”吧!
人民网法治报道团队
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2024年,人民网法治报道团队紧跟人民法院的步伐,见证了人民法院如何以“公正与效率”回应社会关切和群众期盼、以司法为民的情怀守护社会公平正义。
这一年,我们深刻领会到“将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的分量。今年两会前夕,人民网记者跨越两省三地,记录、报道最高法六巡法官推动甘肃省永靖县“在水一方”小区系列纠纷的实质性化解历程——老百姓的房产证有了着落、债权人债权回收有了出路、县政府的压力得以纾解……十年间百余起“串案”案结事了,这正是人民法院持续深化巡回法庭工作机制改革、做实“群众家门口的最高法院”的生动实践。
这一年,我们真切感受到“让典型案例走进群众心里”的关切。“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2024年,人民网与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最高法新闻局合作推出融媒体法治专栏《说法》,选取最高法及地方社会关注高、法律意义大、治理效果好的典型案例,通过还原故事情节、揭示法律意义,介绍人民法院取得的工作成就,以“小切口”映射“大主题”,用“小案例”保护“大民生”。这正是人民法院以司法审判服务保障民生的生动写照。
这一年,我们实地体会到基层法院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坚守。2024年,人民网记者走进新疆基层法院,了解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人民法院法官跨越500余公里递送法律文书的故事、走访老奇台人民法庭“土圆仓”调解室、参观开在“家门口”的特色法庭,记录着各级人民法院保障公平正义“不停歇”、保障司法服务“不打烊”的为民情怀。
未来,人民网法治报道团队将继续讲述更多司法为民的好故事,见证、感受法治的力量与温暖。
代表作品
涉“毒”必严 最高法发布10件毒品犯罪典型案例
人民网北京6月25日电 (薄晨棣、高清扬)今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10件毒品犯罪典型案例,释放了涉“毒”必严、涉“瘾”必惩、涉“未”必重的强烈信号,进一步增强全民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
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彰显严惩罪行极其严重的毒品犯罪分子的一贯立场。罪犯白某日组成犯罪团伙,诱骗并逼迫未成年人等走私大量海洛因入境贩卖,罪行极其严重;罪犯李某红在因病被暂予监外执行期间,纠集他人跨省贩运甲基苯丙胺,罪行极其严重,上述两名罪犯均被依法判处并执行死刑。
彰显全力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坚定决心。白某日、黄某彬利用、教唆未成年人实施毒品犯罪,张某东向未成年人贩卖毒品并容留未成年人吸毒,于某涛、贾某文向多名未成年人出售“笑气”,对涉案被告人均依法从重处罚。
彰显严惩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犯罪及次生犯罪的鲜明态度。记者注意到,此次发布了5件涉有医疗用途麻精药品案例,占比为历年最高,旨在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安全用药意识,自觉抵制各类成瘾性物质滥用,警惕和防范麻精药品被用于违法犯罪的风险。
最高法今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犯罪案件呈上升态势,个别地方增幅明显,此类物质滥用群体低龄化的特征更为突出。人民法院对于利用麻精药品的镇静、麻醉等功能,实施强奸、抢劫等犯罪的,坚决依法从严惩处。
本次发布的“王某走私、贩卖毒品、强奸、强制猥亵案”中,被告人走私、贩卖国家管制精神药品并利用精神药品迷奸、猥亵他人,被依法严惩。被告人王某,男。2019年9月,被告人王某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向陈某贩卖三唑仑、咪达唑仑等。2021年3月至4月间,王某介绍徐某(已另案判刑)通过网络,向李某育(已另案判刑)采取从境外邮寄的方式以1500元的价格购买三唑仑,以3000元的价格购买咪达唑仑针剂10支,重30.8克。2021年9月,王某在河南省新乡市以520元的价格向徐某贩卖三唑仑和咪达唑仑。
2018年至2019年期间,被告人王某先后多次使用三唑仑、咪达唑仑、七氟烷等药物将被害人岳某迷晕后,对岳某进行猥亵。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王某分别伙同马某山、王某威等人(同案被告人,均已判刑)及张某淼、刘某洋等人(均已另案判刑)在多地的小区住房、民宿及酒店房间内,将三唑仑秘密溶入被害人于某某、刘某某、杨某某、宗某某、苏某某、岳某等人饮用的饮料中骗使被害人服下。待被害人失去意识后,王某与共同作案人先后与被害人发生性关系,部分共同作案人还对部分被害人进行猥亵。其间,王某通过向体内注射咪达唑仑、使用带有七氟烷的纸巾捂口鼻的方式致被害人持续处于昏迷状态。事后,王某还向部分共同作案人收取迷药费用。
法院认为,被告人王某明知三唑仑、咪达唑仑系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仍多次单独贩卖或伙同他人走私、贩卖,其行为构成走私、贩卖毒品罪,且情节严重;王某伙同他人违背妇女意志,采取使用精神药品致被害人昏迷的方式,与被害人发生性关系,其行为构成强奸罪,且系轮奸,其中王某强奸妇女多人;王某违背妇女意志,采取使用精神药品致被害人昏迷的方式,单独或聚众猥亵被害人,其行为构成强制猥亵罪。对王某所犯数罪应依法并罚。
人民法院根据被告人王某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法对王某以走私、贩卖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以强奸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以强制猥亵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代表作品
看新疆法院如何办好民生“小案”做好治理“大文章”
如何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新疆法院有办法——
司法服务送到“家门口”,矛盾纠纷就近调处;
“粮仓”用做调解室,讲人情、讲农情,矛盾解决了;
重点发展特色法庭,让司法“硬保障”优化营商“软环境”;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级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开展特色调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让各族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度。
就地、就近,让群众难题“可解”
为一起民间借贷案件,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人民法院法官萨玛丽和同事跨越500余公里,将法律文书送到了当事人海拉提的手中。此前,海拉提向朋友借款未还。朋友无法与他取得联系,便提起诉讼。
“这个案子不复杂,但海拉提是牧民,放牧行踪不定,纠纷因此被搁置放大。”萨玛丽说。为此,她带案下乡,让双方聊一聊,从源头化解纠纷。
“在巴里坤草原找一个牧民,就像大海捞针。”萨玛丽和同事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海拉提。
“兄弟,实在不好意思,我出来转场的第一天手机就摔坏了,等我放牧结束,拉几个羊到县城卖掉,马上还钱。”借用萨玛丽的手机沟通,双方冰释前嫌,朋友撤了诉,纠纷被成功化解。
为了让群众享受到更加高效的服务体验,近年来,哈密法院打造了电子送达、邮寄送达等送达模式,全力优化人民群众诉讼体验。
群众的需要在哪里,司法服务的脚步就在哪里。
国家5A级景区江布拉克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新疆奇台县半截沟人民法庭便索性“搬”到了景区门口。法庭内设立游客纠纷受理窗口,并在景区内设立旅游巡回审判点,构建景区纠纷联动调解机制。
半截沟人民法庭巡回服务宣传牌。人民网 高清扬摄
此外,为就近解决群众的难题,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人民法院石榴籽小额速裁法官工作室设立在既是金融机构汇集区、又是群众消费中心的大小西门商圈,对事实基本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有调解意向的当事人,会由调解员、速裁法官就地调处。
法官“多走一步”、民心“更近一步”,当事人的诉累减少了、群众的获得感提高了。
突出“抢农时”,让矛盾及时“可调”
走进奇台县人民法院老奇台人民法庭,院子里搭着“土圆仓粮库”和大棚,里面摆着桌椅、茶碗,调解工作就在这个“田间地头”展开,可谓“农味”十足。
庭长贾维亮解释,奇台县是新疆重要的产粮大县,发生在这里的案件大多和农事有关。因此,这里也被称为“田埂法庭”。
法庭把“可调”的机会抓在手里,突出“抢农时”,及时从源头化解矛盾,保证春种秋收有序进行。
此前,奇台县天河村将3250亩土地转包给崔某,后因塘坝渗漏、维修无果,村民们便不让崔某播种。
“错过了这几天的播种期,几千亩地的损失谁来担?”“庄稼没有水,农民跑断腿。塘坝总漏水,得给村民一个说法。”贾维亮和同事接到求助,立即赶到调解室开展调解工作。
经过调解,双方互谅互让,崔某同意先押50万元保证金,村民同意崔某先播种再维修。
几盏茶的功夫,矛盾解决了。
“讲法律的同时也要讲人情、讲农情,让群众相互理解,纠纷也就没了。”贾维亮分享调解经验,法庭将服务窗口前移,利用乡贤、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地熟、人熟、事熟优势,引导各族群众在化解矛盾纠纷中发挥积极作用,让司法“接地气”,保障农民安心种粮,守护粮食、耕地安全。
老奇台人民法庭“土圆仓”调解室。老奇台人民法庭供图
护航高质量发展 让诉求在家门口“可受理”
今年4月,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人民法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巡回法庭敲响了“第一槌”。
经了解,这例某物流公司诉某中欧公司租赁合同纠纷案,双方均有调解意向,但一时难以达成一致意见。于是,法官结合案情制定了可行有效的调解方案,并约请双方诉讼代理人“面对面”开展调解工作。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据该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庭长张丽华介绍,法庭于2023年11月成立,集中审理新疆自贸区乌鲁木齐片区经开区功能区块范围内涉投资、金融、贸易等一审民商事案件,及诉讼标的额在2000万元以下的一审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
目前,法庭共受理民商事案件35件,审结27件,其中调解结案24件,另有大量纠纷成功调解在诉前。而这些成效得益于法庭对于调解方式的积极探索。
据介绍,法庭设立了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知识产权保护和争端化解6个工作室,并引入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为进驻企业提供便捷化争端解决的司法服务。
为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疆法院进行了诸多探索。今年7月,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人民法院甘泉堡自由贸易试验区巡回法庭挂牌成立。此前,群众需要到20多公里外的法庭才能解决的诉求,如今在“家门口”即可受理。
法庭所辖的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纠纷较多。为此,法庭将大型企业的法务人员、社区律师等聘任为特邀调解员,将适宜调解的案件委派给特邀调解员进行调解,通过“矛盾排查+委派调解+司法确认”的方式就地开展调解工作,以司法“硬保障”优化营商“软环境”。
厚植为民情怀,办好民生“小案”,做好治理“大文章”。近年来,新疆法院积极融入群众生活、倾听群众心声,让“枫桥经验”在天山南北“落地生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张疆华表示,全区各级人民法院充分发挥人民法庭作用,开展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不断增强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满意度。
更多作品
学法时习之|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编辑:李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