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大众新闻客户端重磅推出“行动派·院士访谈”大型融媒报道栏目,邀请院士紧扣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山东实践,深度解析各领域高质量发展,从而汇聚各方智慧力量,一起来做“行动派”。本期采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于金明。
【院士档案】
于金明,1958年1月出生于山东省潍坊市,放射肿瘤学专家,主要从事精确放射治疗技术研究。1983年潍坊医学院临床医疗专业本科毕业,2003年山东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名誉校(院)长、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院士是中国精确放射治疗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在突破制约放疗疗效的两大瓶颈——靶区精确勾画和射线精确施照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近年来,城乡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受到关注,党和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如何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基层患者服务?如何培养更多医学人才?大众新闻记者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于金明。
大众新闻:您在1992年的时候有机会留在国外,为什么毅然决然回到中国?
于金明院士:我是1988年去的美国。我当时在美国有丰厚的年薪和很好的办公室,有汽车、有别墅等。当时我就在想,我们这一批人都是国家培养的,我从小在农村上小学,当时拿着两块钱的学费减免,读大学有助学金。祖国培养了你,在祖国需要你的时候,没有任何理由不回来。说到底就是两个简单而朴素的字:报答。
大众新闻:您现在每天要看80位左右的患者,为什么还要坚持在一线门诊看病?
于金明院士:我现在是我们医院门诊量最高的。作为一名医生,除了管理职能以外,我觉得我最大的贡献应当是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这才是我人生的价值。
山东在整个医学包括在肿瘤和放射肿瘤学方面,在国内是一流的,而且在很多方面是国内领先、国际知名。我们的放射肿瘤专业,这些年拿了四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这在其他专业都是很难做到的。对一个医院来讲,发表文章很重要,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很重要,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治愈率,这是衡量一个医院、一个医生最重要的一个价值标准。
大众新闻:为什么说“让患者在家门口接受国际最先进的医疗服务”是您的梦想,这个梦圆了吗?
于金明院士:我在哈佛留学的时候,当时看到世界第一台质子治疗肿瘤效果非常好,我就想什么时候能让我们中国人在家门口能够享受到国际最高端的医疗服务。这个梦想持续了20年。
2023年11月7日,我们的质子开始照射第一例病人。仅短短的半年时间,我们医院在放疗方面做到了两个全球第一。第一个是我们常规放疗病人数全球第一,第二个是我们的质子放疗数全球第一,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让中国的患者得到最好的、国际最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大众新闻: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到,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您有怎样的观察?该如何做?
于金明院士:大家都在讲肿瘤的精准治疗,医学也是精准医学,那怎么能实现呢?我想第一个就是规范,第二是要创新,第三是要同质。
同质化是当今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现在城乡的医疗差距相对比较大,为解决这个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做了很大的努力。我们在全省各地有很多的挂牌服务,让所有基层都得到高端的医疗资源是很难的,但是我们可以分享,共享共赢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大医院的这些有名的医生可以利用周末时间,以团队的方式下沉下去,帮助基层开展工作,这样大病不出县,患者能够在本地治疗。这样既方便了患者,同时也使医院的资源得到最大的一个应用。
目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联合北京大学、齐鲁制药、威高集团等30家单位共同组建的医养健康共同体,可以集产学研的融合优势,对基层医疗建设非常好。
大众新闻:您曾捐款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为什么要这么做?您怎么看山东的人才培养政策?
于金明院士:我的本科是在潍坊医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度过的,母校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就是朴实、刻苦。当时我的同学们很多都是农村来的,我也是农村出来的,条件非常艰苦。我记得我那时候得了二等奖学金,每个月14块5毛钱,这是一笔很好的收入,那时一个工人一个月收入才21块钱,我充满了感恩之心。
回想起当时在潍坊医学院的艰苦岁月,也是很美好的回忆。所以我就和我夫人商量,我们现在条件好了,应该资助这些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当时我们就商量拿出100万捐给母校,成立奖学金或者助学金,使家境稍微差一点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随着条件不断改善,我和夫人先后捐了800万元,捐给我们的大学和医院,用作人才培养。
山东有很多好的人才政策,我们医院在济南,济南有人才政策“双30条”,给人才提供了一些平台和创新的环境,还为家属工作、子女上学提供帮助,这都是非常暖人心的。今年山东建立了4个高等教育共同体,其中医养健康这个共同体未来会有交叉学科建设、课程共建共享,包括我们校企以及科研机构的人才联合培养。
大众新闻:医生的传帮带很重要,对于我们新一代的年轻医生或者医学科研人员,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于金明院士:医生就是和生命打交道的,生命不可以再生,生命不是演戏,所以我想还应当耐得住寂寞。
成为科学家或者是杰出的科学家,是每一个青年的目标和梦想。首先,科学的思维方式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就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我们原来都喜欢讲弯道超车,我想对青年人说,我们弯道是要超车,但是往往没有那么多弯道,同时我也讲弯道容易翻车。那靠什么?变道加速。变道加速靠实力,这是青年人冲刺最主要的一个方向。
第三个方面就是要刻苦。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我想对青年来说,没有捷径可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第四个方面,就是团结和谐。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是一个团队,多大胸怀成就多大的事业。我希望青年人,也有宽广的胸怀,才能成就自己将来伟大的事业。
(大众新闻记者 修从涛 张锡坤 吕乐 刘玉凡 杨帆 李丽 设计 车婷婷 张海飞 策划 娄和军 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