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星

营养健康科普作者

中国注册营养师

原浙江大学附属二院临床营养师。

专业擅长:体重管理、疾病营养评估及治疗、营养科普。

文章首发与:营养师金星

已授权《中国临床营养网》发布

2021年7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报告中指出,我国的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患病人数约3.3亿,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大约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高于肿瘤及其它疾病。

为何心血管疾病高发?跟长期的不健康饮食、运动缺乏、吸烟、肥胖、心理问题等因素密切相关。

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的《2021》,明确指出—— 不良饮食习惯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风险升高密切相关。 今天我就跟大家来说一说指南中的10条饮食建议,对照一下,看看自己做到了几条。


首先要强调一个基本点,就是饮食模式,也是至关重要的理念:

饮食模式非常非常重要,可以算是一个健康的基石。基于美国3个大队列研究发现,遵循健康饮食模式的人群,会降低14~28%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比较推荐的有地中海饮食、得舒饮食、健康素食等。

在生命早期,也就是从孕期到婴幼儿阶段的饮食模式培养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到孩子成年后的健康状况和各类慢性疾病的发生率。

各位孕妈一定要从妊娠期开始就做好自己的饮食调整,关注体重增长趋势。

各位父母一定要关注孩子的饮食结构,以及控制肥胖的发生。

接着,来看看10个促进心血管健康的饮食建议:

1

平衡能量摄入和支出,维持健康体重

最近30年,“多吃少动”这一不良生活方式成为人类健康的大敌,管住嘴、迈开腿,控制好体重,是一辈子要做的“功课”。

2

多吃水果和蔬菜,种类越多越好

研究证据表明,除白土豆外,富含水果和蔬菜的饮食模式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相比浅色蔬果,更推荐大家吃深颜色的蔬果,如绿叶蔬菜,它们的营养素更丰富。

水果和蔬菜尽量不要榨汁,会损失营养素和膳食纤维,果汁≈糖水。

所有形式的水果和蔬菜(新鲜、冷冻、罐装和干燥)都可以纳入心脏健康的饮食模式,但是要限制盐和糖的添加。

3

更推荐全谷物,少吃精制谷物

每天摄入全谷物食物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冠心病、中风、代谢综合征和心脏代谢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用全谷物替代精制谷物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生风险 。此外,全谷物对肠道微生物群也会带来有益的影响。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购买全谷物产品的时候,必须要看一下配料表,市场上非常多概念性添加的产品,比如我之前买了9款荞麦面,其中一款只加了3%的荞麦粉,它也会在包装上印一个大标题误导你。 一般来说,全谷物的含量要超过51%才能算,至少不能低于30%。


4

选择健康的蛋白质来源

※ 增加植物蛋白质来源,如豆类和坚果

大豆、毛豆、扁豆、鹰嘴豆等豆类,以及豆腐等豆制品,不仅富含蛋白质,而且也是很好的膳食纤维来源。

较高的豆类摄入量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每天最好能吃一点大豆,手掌心平平一小把,大概15~20g,见下图。


如果不吃大豆,可以替换成豆制品,一个手掌大小的豆干,一个手掌大小的嫩豆腐,或一个掌心大小的老豆腐,都是可以的。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市面上很多标榜健康、用豆类加工而成的“植物肉”,在购买前需要谨慎一些,因为许多都是超加工,含有添加的糖、饱和脂肪、盐、稳定剂和防腐剂等。

较高的坚果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中风死亡率和发病率的降低相关。每天最好吃一小把坚果,见下图。


※ 定期吃鱼和海鲜

每周2~3份鱼(使用非油炸的健康烹饪方式),与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较低相关。可用鱼类和海鲜替代动物蛋白,如红肉(猪牛羊)、加工肉类等。

※ 选择低脂或脱脂乳制品

含有低脂乳制品在内的饮食模式与较低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超重和肥胖风险相关。脱脂和低脂乳制品是降血压的得舒饮食模式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是,关于低脂和脱脂乳制品好,还是全脂乳制品好,仍存在争议。新出现的证据表明,食用酸奶等发酵乳制品具有潜在的心脏代谢好处,但证据仍然没有定论。

因此,我个人建议是,对于正常成年人而言,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天摄入不低于300毫升的乳制品,无论什么类型,都是安全有益的,不必太多担忧。如果超过500毫升,可以选择低脂或脱脂。

※ 选择瘦肉,避免过度加工

富含红肉(猪牛羊)的饮食模式与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体重指数和腰围有关。如果爱吃加工肉类(腊肉、酱卤肉、熏烤肉、火腿肠、培根、香肠等),疾病风险则更强!

推荐用未加工的家禽(鸡鸭鹅)、鱼类、坚果和豆类等替代红肉和加工肉类。

5

选择植物油,但要避开热带植物油(椰子油、棕榈油)、动物脂肪(黄油、猪油),以及氢化植物油

强有力的科学证据表明, 膳食中的不饱和脂肪(多不饱和脂肪和单不饱和脂肪)对心血管有好处, 特别是当它们取代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时候。

不饱和脂肪对心脏保护作用,主要表现为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浓度和心血管疾病风险,而且多不饱和脂肪比单不饱和脂肪的作用更强。

· 多不饱和脂肪: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核桃油、亚麻籽油等

· 单不饱和脂肪:菜籽油、橄榄油、茶油等

· 饱和脂肪:动物油(猪油、牛油)、椰子油、棕榈油等

建议将富含多不饱和脂肪和单不饱和脂肪的植物油搭配着吃(比如选择大豆油+橄榄油,或者玉米油和茶油),而不选择富含饱和脂肪酸的油脂。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6

选择最低限度的加工食品,不选超加工食品

※ 未加工或微加工:动植物的可食用部分,无需特别加工的食物

※ 经过加工的烹饪成分:通过压榨、精炼、研磨出来的食物成分,如油、盐、糖等

※ 加工食品:前两组中添加盐、糖或脂肪的食品

※ 超加工食品:食品从前一组的盐、糖或脂肪,还添加了人工色素、香料和防腐剂等,如冰激凌、糕点、加工肉类等

超加工食品与不良的健康后果有关,包括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所以,选择的优先级从上到下,逐次降低,最后一类的超加工食品尽量少吃或不吃。

7

控制食物中的添加糖,尽量不喝含糖饮料

添加糖的摄入与2型糖尿病、冠心病的风险升高有关。

添加糖是指在食物加工过程中人为添加进去的糖,包括蔗糖(白砂糖、绵白糖、冰糖、红糖)、蜂蜜、葡萄糖和果糖等,也包括食品工业中常用的淀粉糖浆、麦芽糖浆、葡萄糖浆、果葡糖浆等。


加了果酱的酸奶,白砂糖加在了果酱中

但是,新鲜水果中天然存在的糖、奶类中的乳糖、谷物和薯类中的淀粉不属于添加糖,所以控糖不吃主食是一种误读。

使用甜味剂代替饮料中添加糖可以吗?我个人建议少喝或者不喝,具体请点击:

8

选择少盐或无盐食物

钠盐的摄入量与血压存在正相关的关系。降低钠的摄入量可降低非高血压患者和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包括正在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患者。膳食钠的主要来源除了在家烹饪时加盐不克制外,还有就是加工食品、预包装食品、外卖及在外就餐。

给大家的建议是——

在家烹饪最好能使用控盐勺,每天不超多6克,大概矿泉水瓶盖半盖的量,特别注意,酱油等调味品也是加盐的,要算进去,比如用了酱油,盐要更少放。


6克盐≈矿泉水瓶盖半盖


酱油里面也含有较高的钠,不可忽视

平时少吃加工食品,购买预包装食品的时候,看营养成分表最后一栏“钠”的含量,比如挂面,很多人不知道,其实钠含量相当高。同类产品中选择含量较少的。


日常吃的挂面,也是高钠食物


同样的产品,钠的含量差距高达3倍

尽量不吃外卖,减少在外就餐的次数。外面的食物都是重口味居多,油盐添加毫无节制,且产品品质都不高,长期吃,对健康的影响不小。

还有一种替代方法是用钾盐替代普通的钠盐,没有肾功能异常的高血压患者等特殊人群可以适当选用,但是肾功能不好的人要谨慎,吃多了会诱发高钾血症。

9

尽量不喝酒,如果已经喝了,请限制饮酒

随着酒精摄入量的增加,出血性中风和房颤的风险会增加。

每天摄入酒精30g以上者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血压显著升高,酒精在低剂量的时候(10-30g)会血管扩张剂,而在高剂量的时候则为血管收缩剂,长期大量饮酒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建议酒精的摄入量不超过15g/d。

10

无论在外就餐还是自己烹饪,都应遵循本指南的建议

前面的9条建议都是基于科学研究总结出来的,所以大家一定要花点时间好好消化理解,最重要的是从当下开始行动起来。

健康无小事,把日常的点滴做好,像存款、投资一样,一点点累积,坚持下去,复利效应就会产生。

结果就是,我们比那些不注意健康的同龄人更健康、更美。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本站动态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