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 岁末之月也,于旧历之中,地位殊然 。其诞生之源,可溯上古之时。古者观天文、察时令,以定岁序, 一岁十二月,终月为腊 ,盖因彼时农事将毕,万物归藏,人们顺应天时,于此月行腊祭之礼,以祭百神, 祈愿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左传·僖公五年》 载: “虞不腊矣。” 足见腊祭之传统,由来已久,腊月之名,亦由此等庄重祭祀而渐成定称,承载着先民对天地自然之敬畏,对美好生活之憧憬。


至于腊月之民风民俗,可谓丰富多彩,蔚为大观。“腊者,接也”,寓意新旧交替,故自月初起,人间便处处洋溢着迎新之氛围。初八日有食腊八粥之俗。以诸般谷米、杂豆汇聚一锅,熬煮成粥,香气四溢。此粥不仅味美,更蕴含着惜福、感恩之意,盖因所集食材,皆为一年辛劳所得,食之忆往昔,盼来年衣食无忧。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为祭灶之日,俗称“小年”。彼时,家家设案,供奉糖瓜等物,送灶王爷上天庭,祈愿其“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以保一家老小平安顺遂。及至岁末,洒扫庭除,除尘布新,意在除旧岁之晦气,迎新春之祥瑞,街巷之间,处处可见忙碌之身影,处处可闻迎新之笑语,尽显人间烟火气,饱含对新年之殷切期待。


且说腊月之民间故事、典故,亦多有流传,为人乐道。相传有一懒汉,平日好逸恶劳,不思劳作,至腊月仍家徒四壁,饥寒交迫。


邻里纷纷备年,其却无所作为,后受灶王爷点化,悔悟前非,于腊月中辛勤劳作,虽时日无多,然亦备得些许年货,度过一个温暖之年。自此,众人皆以其为戒,每至腊月,倍加勤勉,不敢懈怠,此故事虽质朴,却蕴含劝人奋发之深意,于民间口口相传,成了腊月里独特的教化之音。又闻古时有恶鬼作祟,专于岁末扰人,然人们以腊祭之诚,诸般民俗之祥和,驱走恶鬼,护得一方安宁,使得腊月在岁月长河中,添了几分神秘,几分庄重,让后世之人对其更怀敬畏之心,传承其习俗,延续其文化,岁岁年年,不曾断绝。


腊月宛如一部厚重之史书,记载着往昔岁月里人们的信仰、生活与期盼,那诸多的民风民俗、故事典故,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瑰宝,穿越千年时光,至今熠熠生辉,仍在每一个岁末,温暖着华夏儿女之心,让我们铭记来路,满怀希望迈向新岁。“腊月祭祖神,摆五不摆陈”,是啥意思?老传统别忘。


“摆五”的讲究。

“摆五”意味着在腊月祭祀的时候,要精心准备五种祭品摆放在祭台上。这五种祭品往往有着特殊的寓意和选择标准。比如,常见的会有新鲜的水果,像苹果,因“苹”与“平”谐音,寓意着平平安安;还有橘子橘色鲜艳,象征着吉祥如意,希望家族能诸事顺遂。糕点也是常选之物,香甜的糕点代表着生活甜蜜美满,祈愿新的一年里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肉类方面,整鸡是很受欢迎的祭品,鸡在古时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以完整的形态呈现,体现了对祖先神灵的敬重,同时也寓意着大吉大利。再搭配上一壶酒,酒在祭祀中向来是传递敬意的重要媒介,香醇的酒液代表着人们诚挚的心意,希望祖先神灵能够欣然接受这份供奉。这“摆五”的选择,并非随意为之,而是饱含着人们对祭祀庄重性的重视以及对美好寓意的追求,每一样祭品都承载着对家族未来的美好期许。


“不摆陈”的缘由。

“不摆陈”强调的是在准备祭品时,切不可选用陈旧、不新鲜的物品。祭祀在传统文化中是极为神圣的活动,是人们与祖先神灵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陈旧的物品可能已经变质、失去原本的色泽与形态,将其摆放在祭台上,会被视为对祖先神灵的不尊重、不恭敬


古人讲究“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怀着虔诚之心去对待祭祀,就要以最好的、最新鲜的状态来呈现祭品。只有如此,才能让祖先神灵感受到后人的真心与敬意,也才符合祭祀所遵循的礼义规范。所以,“不摆陈”这一要求,实则是对祭祀仪式神圣性的一种维护,督促着人们用心去准备,不敷衍、不怠慢,让祭祀活动能够圆满进行,传承好这一古老而庄重的传统习俗。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让我们携手同行,于古韵今风间寻觅智慧之光。取传统文化之精华,去其糟粕,让千年积淀在新时代绽放异彩,传承不息。在此,月下词诚邀诸君,共赴文化之旅,探幽揽胜。望君常顾,于此间,我们一起,聆听历史的低吟,续写华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