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吉吉

最近,爆剧《唐朝诡事录》的第三季开拍,主创人员集体亮相开机仪式。果然,导演没有让剧迷们失望,主要演员还是原班人马。

要说《唐朝诡事录》中最有特色的人物,非费鸡师莫属。他性格古怪,不修边幅,嗜酒如命,最爱吃鸡,但同时,他也心地善良,洒脱仗义,思维敏捷,医术高明。

“费鸡师”人物特点多,性格反差大,想要诠释好这个角色,有一定难度。倘若演员演技不够,人物形象就会扁平化;如若演得太过,人物又会变得不伦不类。

“费鸡师”之所以这么出彩,就是因为其扮演者把人物的精髓演绎得恰到好处。

然而,观众大多记住了“费鸡师”,却不知道他的扮演者是“史上最卑微影帝”——陈创

1.戏红人不红,双料影帝,实至名归

1974年,陈创出生于梨园世家,从小就跟父母学习戏曲基本功。20岁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电本科班,和富大龙成为同班同学。

然而,由于外形不够俊朗,陈创毕业即失业。跑了七、八年龙套,才接到戏份稍多一些的“哮天犬”一角。

为了诠释好一只狗,陈创整日与狗群为伍,细心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惯和表情动作。最终陈创呈现出的“哮天犬”活灵活现,让观众铭记至今。



《宝莲灯》的导演余明生曾说,“中国不会再有第二个‘哮天犬’出现,因为陈创的表演已达登峰造极。”

陈创用演技证明了自己,也为自己赢来了出演主角的机会。

2004年,电视剧《活着》的导演找到陈创,邀请他出演“富贵”。

虽然机会难得,但葛优的电影版“富贵”珠玉在前。前辈已经把角色塑造到了天花板的级别,后人很难超越,也很难演出新意。

这给了陈创很多压力,他花了比以往角色百倍千倍的心思,去研究,去揣摩。

最终,他没让导演失望,没让观众失望。



富贵一出场,是站在房檐上唱花鼓戏。陈创那脆生的嗓音和气韵天成的兰花指,一下子就把不学无术、吊儿郎当的败家子演绎得入木三分。

就连原著余华看后都不禁感叹,“他就是我心中的富贵。”



陈创把剧版“富贵”塑造得深入人心,至今豆瓣评分还保持在9.5,他也因此获得了第13界上海电视节的最佳男演员奖。

2013年,陈创独挑大梁,参演电影《孔二皮进城记》。

孔二皮是一所山里小学身患麻痹症的老师,为了更贴近人物形象,陈创不洗头发、不刮胡子、不剪指甲,整个拍摄过程只用两套戏服换着穿。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部电影让陈创一举拿下电影百合奖和大学生电影节的双料影帝。

尽管塑造了很多经典角色,但陈创依然没能大红大紫,观众依然记不住他的名字。

曾有观众见到陈创本人,尴尬得喊不出名字,陈创则笑着摇摇手,“想不起来就别说了。”网友戏称他是“隐姓埋名的影帝”。

有的演员靠脸,让观众记住名字;有的演员靠演技,让观众记住角色。

陈创就是后者。



2.在妥协与坚持之间寻找平衡

在网络时代,流量意味着金钱,尤其是在争名逐利的娱乐圈,谁有流量谁就有话语权,有影响力。哪怕你只会念“1234567”,依然可以拥有最好的资源。

像陈创这样低调内敛,不善于宣扬自己的演员,很难表达真实心声。

在获得百合奖影帝的当晚,获奖演员有一个接受媒体采访的环节。

轮到陈创的时候,娱记们按流程问了几个无关痛痒的问题后,现场突然静默下来。仿佛是在表示,“这个人有什么可采访的?”



为了缓解尴尬,陈创赶紧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那咱走吧。”

一个演员没有绯闻、没有噱头,哪怕你是个影帝,但只要不能给媒体带来流量,那就没人愿意听你讲怎么揣摩角色、怎么演绎角色。

在一次拍戏过程中,陈创建议一个和他演对手戏的流量咖,不要站在那里干巴巴地说台词,可以走动起来,这样镜头活一些,拍出来好看。

导演也同意陈创的看法,但这个流量咖却一脸不屑,不肯再重来一遍。

事后,陈创无奈地说,“随便吧,戏在你身上,又不在我身上,我何必惹你不高兴呢。这个行业都变成这样了,就退而求其次吧。”



面对行业规则的变化,陈创很无奈。一个人无力改变大环境,那就改变自己吧,闭上自己的嘴,撑大自己的容忍度。

为了生存下去,陈创不得不妥协,但为了无愧于心,他亦有执拗的坚持。

碍于人情,陈创也拍过烂片,但他并没有敷衍了事,而是把每一个角色的特点都演绎得恰到好处。他说,“可以演烂片,但不能把角色给演烂。”

不管对外界怎么妥协,但陈创的内心始终坚持他的职业操守——演技,才是一个演员的看家本领。

在电影《不期而遇的夏天》首映礼上,陈创说,“我会经常刻意去坐公交车、坐地铁,作为一个演员,你天天开着不错的车,住着不错的房子,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因为你远离了生活。我专门去菜市场跟人讨价还价,不为省几个钱,就要这种跟生活水乳交融的感觉。现在很多演员演戏,都是靠自己想象,想象这个人物应该是什么样的。我觉得演员不能隔离在生活之外,你得去看去感受,你得下水游泳,不能站在岸上观看。”



艺术来源于生活,体会过生活酸甜苦辣的味道,才能赋予角色喜怒哀乐的生命。

好在,一切都在慢慢向好的方向发展。据说,在拍摄《唐朝诡事录》期间,杨旭文经常向陈创请教演戏技巧。

愿意认真琢磨演技的演员不少,然而,像陈创这样有实力没机会,一直默默无名的演员也很多。

希望更多像陈创、富大龙这样的演员能有演戏机会,现在满屏的面瘫脸和“1234567”们,早就看得够够的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