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沙元森
日前,广州地铁花地湾站一个出入口还没装修完,就开始拆除。如此折腾,原因很简单,地铁出口外形被部分市民吐槽像“棺材”,看着闹心。
这一建一拆浪费了不少人力财力,自然应该追问相关人员的责任。据媒体报道,一份落款为万溪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的通报批评显示,该公司决定对4名有关人员作出“降级”“扣除季度绩效奖金”“通报批评”等处理。4人分别为该项目景观设计师、部门负责人、公司分管副总经理、公司联席总经理。
根据网上图片可以看出,即将完工的地铁出口“上圆下方”,斜圆柱体外观,通体红色,确实很像一口“棺材”。“出入平安”是每个地铁乘客的最大心愿。不能怪部分市民“想多了”或者“事多”,建筑造型既然给市民造成了不好的观感,那就坦诚认错。
同时也应看到,万溪公司虽然参与改造花地湾站出入口,但是也只是项目承建方,并不能对此事负完全责任。应该由万溪公司的认错继续追问,这样的造型当初是如何通过审批的。让人不解的是,万溪公司从上到下一口气处理了4个责任人,却不见其他方面公开承担责任。
万溪公司在通报中表示,与项目设计单位“立即停止合作并永不再予以合作”,这算是“甲方”对“乙方”的处罚。与之相比,万溪公司在这项目上的“甲方”却很淡定,没有表示追究责任的说法。
在此事酿成舆情之前,广州地铁有关部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出入口设计灵感来源于木棉花花瓣,装修完成后外观将是圆柱体,设计颜色本应为木棉花的橙红色。这番表态也许可以证明,地铁出入口的造型在施工前得到了广州地铁的认可,所以他们现在也不好追究万溪公司的责任。
也许在项目设计方案的审批阶段,具有决策权的人员确实只看到了“木棉花”花瓣,而没有联想到“棺材”,毕竟谁也不想存心给市民添堵。可是,既然现在已经整改,也就说明当初审批出现失误。只整改、不担责,不是处理问题的应有态度。只让乙方“背锅”,把自己从责任人中择出来,也很难汲取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近些年,公共建筑造型被吐槽时有发生。有些确实是审美差异导致观感不一,更多的则是因为设计和审批人员的草率、疏忽,一不小心建成“奇葩”。某地耗巨资建成长途客运中心,也曾被市民吐槽为“三口大棺材”,而最初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扬帆起航的船只”,真的是理想很美,现实很“残酷”。
要避免“棺材”造型的公共建筑一再出现,既需要在设计、施工阶段加强监管,更应该在审批阶段用好“一票否决”。让那些在审批阶段不提意见只盖章的人,为自己的不负责任付出代价,不算过分要求。也只有这样,才能唤醒他们的责任感。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