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住老房子就像开盲盒,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惊喜”,楼上漏水,自家“水帘洞”,电线老化,跳闸是日常。

预制板隔音差,邻居家的鸡毛蒜皮听得一清二楚,这些“特色”体验,住在20世纪20世纪70、80年代建成的预制板房里的居民,估计都深有体会。

2024年这旧改进行得如火如荼,粉刷墙壁、加装电梯,看着是挺热闹,老百姓们却纷纷开始吐槽:“别再瞎折腾老旧预制板楼了,原地重建才是正途!”

老旧小区改造,到底是锦上添花还是劳民伤财?



我们住过的预制板

早在20世纪20世纪70、80年代,咱们国家住房紧张,想有个自己的房子可能比登天还难,这时候预制板房就横空出世了。

就像搭积木一样,一块块水泥板拼起来,速度快,成本还低,一栋栋楼房很快就拔地而起了。

多少家庭欢天喜地地搬进了新家,告别了蜗居的苦日子,预制板房也成了一个时代的标志。



可这世上哪有完美的事儿?住进去没几年,预制板房的“小毛病”就暴露出来了,保温隔音效果差,冬天冻得像冰窖,夏天热得像蒸笼。

还经常能听到隔壁人家的声音,更让人头疼的是,它的设计寿命通常只有40年左右。

现在都2024年了,不少预制板房已经“超龄服役”了,有的墙皮脱落、裂缝丛生,有的甚至成了危房,让人住得提心吊胆。



这种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导致房子外观单一,空间狭小,房型也不够人性化,住起来舒适度实在不敢恭维。

厨房没窗户,油烟熏得人睁不开眼,厕所没窗户,终日潮湿阴暗,客厅面积小,得把卧室门敞开才能透点光,这些问题都让居民们苦不堪言。

眼看着预制板房的问题越来越多,国家也开始出手了,2023年明确规定禁止在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预制板房等不符合规范的建筑物。



简单来说,就是以后不能再建这种房子了,现有的一些预制板房也将逐步面临“拆除”的命运,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那哪些居民能更快地和这些老房子说拜拜?那些已经成为危房的预制板,肯定得优先拆除,毕竟安全第一。



其次那些存在安全隐患的,比如抗震能力差、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也得尽快处理。

如果预制板房正好位于城市规划用地上,比如要修路、建公园,那也得拆。预制板房的未来似乎已成定局,那是不是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慢慢“退休”?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为了改善老旧小区的居住环境,国家在2020年启动了旧改项目。



旧改不治本

旧改说白了就是给老房子“缝缝补补”,例如粉刷外墙、加固楼梯、更换管道、加装电梯等等,让老房子焕然一新。

听起来不错,但对于预制板房来说,表面看着精神了,但根本的毛病还在,就像通州区云景里小区。

这个小区的房子1994年建成,虽然经过旧改,但有的人家还是三天两头漏水,罪没少受,治标不治本,这就是旧改在预制板房面前的尴尬之处。



而且老旧预制板楼的设计打从一开始就不太合理,除了前面提到的室内的问题,还包括一些室外的基础设施。

20世纪20世纪70、80年代建房子的时候,谁会想到现在家家户户都有车,即使旧改增加了一些停车位,也远远不够。

所以比起年年修修补补,不如一次性解决问题,在这方面,老百姓的呼声也是越来越高:“别再瞎折腾老旧预制板楼了,原地重建才是正途!”



那重建有什么好处?第一个好处就是重建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老房子的各种顽疾。

就像西城区桦皮厂胡同8号楼,这栋D级危楼在2023年进行了原拆原建,三个月就建起了一栋崭新的楼房。

居民们终于告别了漏风、没有电梯的日子,住进了安全舒适的新家,老化的管道、发霉的墙皮、狭窄的楼梯,这些旧改无法根治的问题,重建都能轻松搞定。



第二个好处是重建可以大幅提升居民的居住体验,朝阳区劲松一区114号楼就是一个例子。

这栋1978年建成的老楼在拆除重建后,不仅每户平均增加了约6.5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而且户型也得到了优化。

厨房、卫生间更加宽敞明亮,居住舒适度大大提高,小区的环境也焕然一新,绿化、停车位、休闲设施一应俱全,生活品质得到了质的飞跃。



除了上面说到的这两个对居民的好处,重建还能拉动经济增长,拆旧建新,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需要建筑工人、装修公司。

这能带动多少产业发展,创造多少就业机会,不过旧房改造,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难。

不是简单的“拆了旧的,盖上新的”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场需要斗智斗勇的“持久战”。



凤南一村的奇迹

上海杨浦区的凤南一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个小区规模庞大,涉及1800多户居民,128种房型,各种情况错综复杂。

更让人头疼的是居民们的诉求五花八门,有地想解决孩子上学问题,有的希望能“一套变两套”,还有的因为房子分账问题,亲戚之间闹得不可开交。

街道干部上门做工作,被泼冷水都是常有的事,一些拥有产权房、住得舒坦的居民,更是对搬迁一万个不愿意。



干部刚上门,就被人“请”了出来,有的甚至直接泼水,工作根本没法开展。

面对复杂的局面,街道干部们没有退缩,2023年初,186名街道干部组成8个工作组,全部下沉到凤南一村,开始了艰苦的攻坚战。

在凤南一村的改造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积极参与的居民,他们成了改造工作的“神助攻”。



在居民和街道的共同努力下,凤南一村最终实现了改造,改造后的凤南一村将拥有健身房、社区食堂、图书馆等更完善的配套设施。

居民们东迁南归,回到一个更加现代化的社区,这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旧改案例,更彰显了城市更新以人为本的理念。

每个老旧小区都有自己的“疑难杂症”“一刀切”的改造方式显然行不通,这就需要探索不同的改造模式,找到最适合小区实际情况的“药方”。



结语

从“蜗居”到“安居”,从“凑合住”到“舒心住”,老房子也能焕发新生,其实老旧小区改造不仅仅是改善居住环境,更是改善生活品质,提升幸福指数。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相信会有更多老房子迎来“逆袭”,让更多居民住上梦想中的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