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8月23日,解放军以459门火炮,对金门展开了大规模炮击。1小时内,就将600吨钢铁砸在了金门国民党军头上,从而震惊了世界。炮击,让国军遭受了惨重的伤亡,3个副司令被炸上了天。然而蒋介石看到战报后却大喜过望、连声喝彩:“好!好!”受了如此大的损失,蒋介石还连声叫好,他是得了失心疯吗?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本质的基本观点。毛泽东紧密结合中国革命战争实践,鲜明提出了“战争就是政治”“战争就是流血的政治”等精辟论述,科学揭示了战争与政治的本质联系。而1958年的金门炮战,就是这种军事思想的典型体现。
1949年6月,蒋介石败退台湾,国民党残余势力已成惊弓之鸟。从8月11日到10月17日,解放军第十兵团相继发动福州、漳州、厦门等战役,仅以伤亡不足5000的代价,几乎解放了福建全境,仅剩金门、马祖两处岛屿还未解放。
10月24日夜晚,我军发动金门战役。但是由于我军登陆战经验不足,战前过于轻敌,且没有海空力量作掩护,因此功败垂成。先期上岛的9000战士几乎全军覆没,首攻金门以失败而告终。其后由于时局的变化,金门、马祖这个距离大陆近在咫尺的小岛,却始终未能被新中国所解放,成为蒋氏政权与大陆最后的纽带。
一、美方逼迫蒋介石撤离金马
从1950年开始,解放军与国军在金厦地区隔海相望,均囤积了重兵。当时,美国为了集中力量投入朝鲜战争,不希望蒋介石在台湾海峡一带制造事端,招致新中国对台湾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因此一再约束蒋方不得对大陆骚扰。而毛泽东也考虑到抗美援朝不宜多线作战,因此暂时搁置了解放台湾的准备,海峡局势一度风平浪静。
然而当朝鲜战事结束后,美国为了从三条战线对付中国,拼凑出所谓“集体安全防御”体系,于是抓紧和蒋介石磋商《共同防御条约》。为此,美方一直在渲染“台湾地位未定”“台湾中立化”“将台湾交予联合国或中立国托管”等主张,企图以法律形式让台湾和大陆永久隔绝,制造“两个中国”。
为此,美国软硬兼施,希望让蒋介石放弃金门和马祖,将主要军事力量集中于台湾,从而彻底切断蒋氏政权和大陆的联系,用辽阔的还与隔绝大陆与台湾的联系。久而久之,各方关系逐渐淡漠,以期实现“台湾中立化”,乃至于实现所谓“台湾独立”。
然而蒋介石虽然反动,却并不愿意任由美国人摆布,乃至于做历史的罪人。因此,蒋介石非但没有从金门、马祖撤军,反而在前沿加强了军事力量。同时,蒋介石还大肆叫嚣“反攻大陆”,让美国隔绝台湾和大陆的图谋落了空。
美国人见蒋介石如此“不识抬举”,因此产生了“换马”的念头。早在解放战争时期,美国人就见识到了蒋家政权的腐败和无能。因此在解放战争后期,美国一度放弃了对蒋介石的援助。若非朝鲜战争爆发,台湾恐怕早就为新中国所解放。
为了扳倒蒋介石,美国连续策动“孙立人事件”。美国政府曾暗示孙立人,只要他能担负起“保卫台湾”的任务,美方就将给予他全部的支持。然而孙立人不愿背叛蒋介石,因此连夜奔赴总统府,将美国人和他密探如实上报。1955年,蒋介石以发动“兵变”为名,将孙立人长期软禁。此事到底是捕风捉影,还是确有其事,至今仍然扑朔迷离、迷雾重重。
“孙立人事件”发生后,美蒋之间的矛盾逐渐公开化。1957年,国民党少校刘自然被美军顾问无故开枪打死。然而美国军事法庭却以误杀为名,判决美国顾问无罪,激发了台湾人民的极大愤慨。蒋经国利用民怨,纵容民众冲入美国“大使馆”打砸,从保险柜里拿出了不少文件,其中部分文件就是美国“弃蒋”的文件。这件事,让美蒋关系一度降低至冰点。
二、毛泽东:是可忍,孰不可忍
刘自然事件发生后,毛泽东对此非常关注,他曾对自己的秘书林克说:
“美国对自己的伙伴没有同情心,你看,连老朋友蒋介石都要整嘛!”
因此,毛泽东不失时机地向蒋介石释放善意。周恩来说:“国共合作已经有了两次,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合作”。其后,周恩来在接见原“中央通讯社”记者曹聚仁时,进一步提出,:“只要政权统一,其他都可以坐下来共同商量安排的”。之后,中央又委托居住在香港的章士钊给蒋介石送了一封信,信中说:
“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
蒋介石迟疑良久后,于是派台湾“立法委员”宋宜山秘赴大陆,进行了一系列的磋商。宋宜山在大陆逗留了一个多月,对大陆的发展印象颇佳,因此他返回香港时,写了一封万字的报告,希望实现国共合作以及祖国统一,同时对新中国大加赞美。
然而蒋介石本来就没什么合作的诚意,他所想的,不过是探听一下大陆的虚实。他见宋宜山对大陆赞誉有加,不由得勃然大怒,他将宋宜山贬为“赤化分子”,禁止他入境台湾。
不久后,蒋介石加紧了对大陆的骚扰,甚至派飞机深入到云南、贵州、西康等大陆的腹地,到处撒传单、空降特务。毛泽东见蒋介石给脸不要脸,不由地大怒:
“太猖狂了,是可忍,孰不可忍!要打一些炮,警告他们一下。”
就在毛泽东准备对金门进行炮火打击之时,美国对台湾的分离活动也正在升级。美国国务卿杜勒斯飞抵台湾,再次以削减金援的方式,要挟蒋介石放弃金门和马祖,以避免美国卷入对中国的军事冲突。美国的态度,让蒋介石焦头烂额。
因此在毛泽东看来,炮击金门有了两个战略目标。其一,炮击金门是为了警告蒋介石,不要再做小动作;其二,炮击金门是为了向美国表明,新中国绝不会坐视台湾被割出大陆。
至于第二个战略目标,新中国并没有明说,只能靠蒋介石意会了。
三、459门大炮一小时轰出600吨钢铁
1958年7月14日,中东局势发生巨变,伊拉克爆发反对殖民主义的民族斗争。而美军为了干涉正义的伊拉克人民,扼杀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斗争,派遣海陆军在黎巴嫩登陆。
毛泽东认为,必须根据新的变化,将炮击金门放在新的国际局势下考虑。此时的蒋军,趁美军在中东玩火之机,也在金门和马祖大量增兵,调动大量飞机举行各种模拟进攻的军事演习。同时,他们也在和美军商量,让美国海军参谋长放出口风,扬言美军正在密切注视台湾海峡的局势,随时准备像中东一样,进行武装登陆。
而新中国也毫不示弱。一方面,我军不断将重炮和炮弹囤积在海岸边;另一方面,空军司令聂凤智派遣空军与台湾空军交战,争夺制空权,击落击伤敌机50多架,基本夺取了福建地区的制空权。
1958年8月23日17点30分,我军的459门重炮已经准备完毕,一场惊天动地的炮击即将打响。
随着一串串红色信号弹的升空,459门大炮一齐怒吼,仅仅20分钟,就将600吨钢铁倾泻在金门国民党守军的阵地上,炸得火光四起、飞沙走石。为了躲避炮弹,蒋军官兵狼奔豕突、抱头鼠窜,除了拼命向指挥部呼救,整整20分钟没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其后,蒋军勉强开了几炮,却依然被解放军更猛烈的炮火压制了下去。
此时的金门防卫司令部,设在太武山一个叫翠谷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办公室、餐厅、宿舍都建在山谷顶端的两侧山麓。经过火炮专家测算,这里属于射击死角的范围,解放军炮兵再厉害,也不可能打到防卫司令部来,除非发动大规模空袭。
因此,金门国民党驻军的头领们,都待在“安全”的翠谷,就像待在防空洞里一样。然而蒋军将领万万也没有想到的是,早在金门炮击之前,我军炮兵就针对翠谷地形进行了军事演习。专门找到一块类似于翠谷的地方,并按照炮击结果提前调整了射击诸元。因此当对金门发动炮击时,炮弹就像长了眼睛一样,像雨点般朝翠谷招呼来。瞬间之内,翠谷便化为了火海,餐厅、宿舍被炸得砖石横飞,整个翠谷犹如天崩地裂一般,来不及逃跑的蒋军将佐来不及逃跑,被炸得尸横遍野。
仅用1个小时,我军就发射了3万发炮弹,毙伤国军600多人。其中,一些炮弹命中了金门防卫部,炸死了赵家骧、章杰、吉星文等三个金门防卫部副司令,当天在金门视察的“国防部长”俞大维也受了轻伤。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炮击差点炸死了金门防卫部司令、国军名将胡琏。胡琏,是昔日国民党“五大主力”唯一幸存的将领。当年金门之战,正是胡琏的指挥,让解放军登上金门的两个团全军覆没。如果在此战中将其击毙,就可以为当年金门死难地将士复仇,意义非比寻常。
然而这一次,胡琏再次奇迹般地死里逃生。当时,胡琏和美国顾问刚好走出地下指挥所,结果炮弹就打了过来,于是赶紧缩了回去,没有将其打死。叶飞后来在回忆录中感叹:
“我们的炮火十分准确,一下子就摧毁了敌人的许多阵地。特别是集中火力轰击金门胡琏的指挥部,打得非常准确,可惜打早了5分钟。要是晚5分钟,他必死无疑。”
四、看着惨重的伤亡数字,蒋介石却连声喝彩
金门守军伤亡惨重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蒋介石的耳朵里。他听后,不仅没有忧虑,反而大喜过望,连声喝彩:
“好!好!”
蒋介石身边的人见此,都感到不可思议:“伤亡600人,死了3个大将,总统怎么反而那么开心?”
侍从们领会不到蒋介石的意图,但是却被他的老对手——毛泽东给预料到了。金门炮击开始后的一天,毛泽东突然对林克说:
“向金门打炮,也不是为了解放台湾,而是蒋介石希望我们打炮,这样他就有了借口,可以抵抗美国的压力。”
一开始,林克并没有听懂伟人的意思。但到了后来,他终于明白了毛泽东的苦心,主席真的是从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大义出发,想拉蒋一把。
当时,杜勒斯正对蒋介石步步紧逼,蒋氏苦苦找不到回绝他的办法,压力日重,几乎成了他的心病。然而解放军的炮击,正好给了他一个借坡下驴的借口。因此蒋介石立即授意“外交部”,声称台湾将坚守金门、马祖,反对台湾中立化。
蒋介石虽然在维护祖国统一方面,和毛泽东有着默契和共识。然而狡猾的蒋介石还想到利用金门炮战“反将一军”,彻底将美国拉下水。为此蒋介石亲自出席中外记者招待会,发布讲话说:
“中共炮击金门,是进攻台湾的前奏。金、马是台湾的屏障,自动放弃这些岛屿,等于大开门户。因此金马必须固守,即使国民党独立作战,也绝不后撤。”
在此之后,蒋介石还和宋美龄一起亲临金门战壕巡视,慰劳守军,以此向美国示意,自己将死守金、马。而眼下所看的,就是美国的态度了。
此时的美国正处于焦头烂额之中,他们将军队主力派往了中东,一旦解放军真的发动解放台湾的战役,驻台美军是不足以帮助蒋军防守的。据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因为此事,三天三夜都没有睡觉,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台海的形势。
无奈之下,美国只好抽调游弋在地中海的第六舰队的一半兵力,将之派往台湾海峡,和第七舰队会和。同时,美国还派出3800人的陆战队,在台湾南部登陆。
美国用于镇压中东人民的军队,被毛泽东调往了远东。因此,中东各国都十分感谢中国,新中国的威望从此大大提高。
8月23日之后,解放军与国军之间的炮战仍在进行。而我军的炮火逐渐将目标集中在台湾通往金门的补给线上。在击沉多艘运输船后,金门成了一座孤岛,粮食和弹药都开始告急。
蒋介石趁此机会向美军提出护航要求,对金门进行补给。若解放军不对美军进行炮击,则可以建立安全的补给线;如果解放军炮击美舰,则势必将美军拖入内战。
美国虽然极不情愿介入军事对抗,但是根据《台湾决议案》的有关条文,还是不得不答应护航。
美舰的加入,让台湾局势变得更加复杂。9月7日,国军五艘军舰夹在美军两艘巡洋舰和五艘驱逐舰当中,向金门方向驶去。美舰和蒋舰相距仅仅2海里。叶飞把握不准情况,于是立即给毛泽东去电,询问怎么处理。
复杂的形势,反而激发了毛泽东的灵感,这是一个试探美国底线的机会。他毫不迟疑地命令叶飞:“照打不误。”但是毛泽东又加了一句:“只打蒋舰,不打美舰。即使蒋军开火,没有命令也不准还击。”
中午12点,美蒋联合舰队抵达料罗湾海域,福建前线炮兵立即开火。很快炮弹越过了美国军舰,密集地砸在蒋军战舰之上,很快“美乐”“美珍”两艘中型登陆舰被击沉。
就在炮火连天之时,7艘美军舰船集体来个180°的大转弯,丢下蒋军战舰就跑,并向距离大陆海岸线12海里的方向逃去。之前,美国一直叫嚣,他们只承认中国仅有3海里的专属海岸线,而是中国宣称的12海里。但在强大的武力面前,美国人还是相当“诚实”的,乖乖地退到了12海里外,尽显色厉内荏的本性。
9月11日,4艘美舰又替蒋军战舰做“保镖”,而我军依然以猛烈的炮火招呼蒋军兄弟。和上次一样,美舰也是在炮击一开始就撤离了战区,一炮未发。
两次炮击,让毛泽东摸清了美国人的战略底牌,读懂了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效力有多大,美军在台湾海峡的介入到了什么程度。虽然美国貌似强大,在世界各处横行霸道,其实也是一只纸老虎。“美国没有一个人愿意为金、马而战”
由此,台湾海峡的形势就非常清楚了。蒋介石千方百计想拖美国下水,而我军则力求避免和美国发生直接冲突,而美国也极力避免同我军发生直接冲突。
五、毛泽东说:可能40年都不拿台湾
金门炮战开始后,许多参加炮战的指战员没有弄明白最高统帅的战略构思,他们还在摩拳擦掌,以为紧接着炮击的就是渡海作战,解放金、马后,下一个就是台湾了。
然而毛泽东和身边人讨论的话题已经是:
“我们现在不拿台湾,可能10年、20年、40年都不拿台湾。向金门打炮,也不是解放金门。”
金门、马祖和福建近在咫尺,要解放这两块小岛,其实并不困难。但在毛泽东看来,如果贸然解放金、马,会导致陆台之间的疏离,从而导致“两个中国”的状况。因此在解放金、马的问题上,毛泽东改变了之前“先解放金、马,再解放台湾”的思路,而是改为将“金、马、台一揽子解决。”
10月6日到7日,我军炮兵偃旗息鼓,观察两天,让蒋军将补给品运送到金门。与此同时,中央军委也制定了“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决策,让金、马守军守而不撤,拖住美国不得脱身。
10月13日凌晨,彭德怀发布毛泽东命令,宣布停止炮击两个星期。同时金门海域,美国人不得护航,如果护航,立即开炮。一时间,金夏海峡炮声沉寂。
美国人见金门炮战停息,于是立即派杜勒斯来台,继续兜售所谓撤离金、马的方案。然而蒋介石却紧咬牙关,就是不肯。最终,美国只好同意增加对台援助,同时不再要求国民党从金、马撤退。
从此以后,金门炮战仍在继续。中央军委决定,今后炮击一律为“双日不打单日打。”打,是为了蒋介石拒绝美国要求其撤离金、马的一个理由;不打,是为了让蒋军运送补给,而且炮击只打海滩,不打民房和工事。
就这样,金门炮战一直维持到70年代末,解放军和蒋军的炮弹都打到了对方的海滩上,没有什么人员伤亡,也没有实际军事意义。实际上,金门炮战已经完全成了政治战,是国共双方的特殊对话。
金门炮战,取得了一石三鸟的效果:其一、敲打了蒋介石,让其不敢肆意骚扰大陆;其二、排除了外来干涉,挫败了美国“两个中国”的企图;其三,帮助了中东人民,为新中国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作为这场炮弹的总导演,毛泽东表现出了过人的大智大勇,他亲自指点了炮击的每一个环节以及细节,展现出出类拔萃的雄才大略。只有在政治舞台和军事舞台上都游刃自如的人,才能成为最高品位的军事家。而毛泽东,就是这样的军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