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鲍聪颖)优化12368诉讼服务热线功能、构建小额审判“快车道”、在线开具裁判文书生效证明、设立北京法院执行财产线索接转中心……1月9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年首场新闻通报会,聚焦司法为民、智慧惠民,向社会通报9项便民举措及相关成果,以“如我在诉”的责任感使命感,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

“9项举措中有的已经运行一段时间,切实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有的刚刚施行不久,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接受群众的检验。”北京高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安凤德介绍,为方便诉讼群众联系法官,北京法院着力打造12368联系法官主渠道,确保联系法官到位率达100%,切实解决“联系法官难”问题。目前,全市24家法院均设有12368热线平台,2024年共接听来电236.37万个。随着诉讼服务热线数量不断攀升,人工客服应答面临较大压力,对此,北京法院通过科技赋能将智能机器人引入12368诉讼服务热线,促进诉讼服务热线工作质效提升。

为进一步提升审判质效,北京法院近年来从诉讼费、立案、流程、诉权、宣传五个方面发力,不断拓宽小额审判“快车道”,其中明确规定,适用小额程序的案件按每件10元收取诉讼费,调解或撤诉的不收费。2024年,全市法院小额诉讼程序审理案件数20.2万件,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占33.36%,同比提升近15个百分点。

对于群众普遍关注的裁判文书生效证明,北京高院推出案件生效证明在线开具服务,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可以通过北京法院电子诉讼平台或“京通”小程序发起裁判文书生效证明申请,如果案件裁判文书已经生效,则将在3个工作日内开具电子生效证明文件。在诉讼费收取方面,北京高院切实推进诉讼费用票据电子化,让诉讼费退费更便捷。

为进一步促进劳动争议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北京高院对全市涉劳动争议案件办案指导文件、会议纪要等进行全面清理整合,与市劳动争议仲裁委联合制订88项具体裁判规范,出台劳动争议案件疑难问题解答“一本通”。

在委托鉴定评估领域,北京高院会同市司法局和相关行业协会相继发布三批《委托鉴定评估规范指南》,明确细化70项委托事项的具体含义、技术标准、材料要求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涵盖全市法院96%以上的委托案件,有效解决了审判实践中司法鉴定案件专业性强、鉴定周期长等痛点难点问题。自首批指南发布以来,北京法院委托司法鉴定案件共计63570件,法院审查周期从原来的33.2天缩短至12.5天,委托成功率增至92.8%。

此外,北京法院通过设立执行财产线索接转中心,解决“执行案件财产线索难提交”“核查流程不顺畅”等问题;开辟涉民生案件执行绿色通道,实施优先立案、优先执行、优先发放执行款,全力确保胜诉当事人及时兑现权益;加强“普法驿站”建设,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