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琼
面筋塞肉、西红柿鸡蛋、大白菜粉丝,再加一碗汤。临近中午,南京市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玻纤院社区时光食堂,池奶奶花了8.5元就吃上一顿放心午餐,“离家近,分量足,还有政府补贴,很合我们老年人的需求!”
近年来,雨花台区实施“人口人才计划”,全面推进“双托双进”(托老、托幼,进社区、进园区),初步建立起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多元化、多层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使“一老一小”群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
前不久,雨花台区“聚焦‘一老一小’探索普惠性‘双托双进’模式”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县域案例。
玻纤院社区的时光食堂做了适老化改造。人民网 杨维琼摄
78家社区站点的贴心服务
“以前社区助餐主要是配送盒饭,来订餐的老人不多,最常听到的就是‘如果有个食堂就好了’。”玻纤院社区党总支书记宦娇娇说。2024年,雨花台区试点打造社区食堂项目,玻纤院社区恰好有一处200平方米的载体,便成了全区首家试点。11月11日,“老饭桌”正式开业,如今每天有300多人次前来用餐。
走进社区助老食堂,助老设施随处可见,台阶旁设置了坡道,卫生间安装了扶手,墙面、桌角都做了软包,还有防滑地坪……“饭菜咸淡适中、味道可口、营养均衡;‘饭搭子’是熟悉的老朋友、老同事。”在这里用餐近50天后,池奶奶觉得实实在在提升了幸福感。
为了更好地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雨花台区通过打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助餐、照护等服务,也让子女们能后顾无忧地拼事业。据该区民政局副局长徐林骏介绍,目前全区有24家养老组织机构运营了78个社区站点,66个社区实现居家养老站点全覆盖,其中5个街道级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还建成了认知障碍照护服务中心。
板桥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就是其中之一。中心一楼摆放着视力表、香蕉玩偶、刀叉勺子、老照相馆等产品模型。82岁的李秀莲是2024年10月来登记的,“登记完就带我去测血糖、量血压,还让我做算数、听歌。”
“先对老人进行嗅觉、味觉、触觉等认知能力评估,再通过怀旧摄影、老歌重现、剪纸等活动,对前期评测中存在认知障碍风险的老人进行早期干预。”江苏悦心养老产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王彩云介绍,除基本助餐、休闲服务外,这里还设置了认知刺激、康复训练等功能区,由7位专业人员组成的认知症照护团队对老人进行康复训练。
数据显示,仅去年上半年,雨花台区共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1.87万人次,开展健康管理服务172场次、文娱活动48场。
菊花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是儿童活动区。人民网 杨维琼摄
一栋楼里的“老幼共融”
每天早上7点半吃过饭后,儿子儿媳去上班,70岁的王华便带着2岁半的孙女来到赛虹桥街道菊花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中心一楼是儿童活动区,二楼是青少年学习区,三楼是老年服务区。“孙女在一楼,有专业的托育人员照护;我在三楼和老姐妹们喝茶、聊天,带娃、娱乐两不误,美得很!”
背靠中国(南京)软件谷,菊花里社区年轻居民多,照顾“一老一小”是不少双职工家庭的现实难题。经过调研,社区“让”出400平方米办公场地,以“综合体”为概念,在这里嵌入托育托管、文化休闲、心理疏导等功能性设施和适配服务,让老和幼在同一屋檐下共享“友好”。
“我们重点围绕幼儿活动室、母婴室、儿童卫生间等刚需进行了布局调整和功能重置。”菊花里社区党委书记郭少闻介绍,这里也是全区首家社区级儿童普惠式托育点,目前共有15个托位,设有临时托、半日托、暑托班等。
不仅是载体阵地融在一起,菊花里社区还定期组织活动,让一家老小融在一起。杨军是南京白局爱好者,也是社区服务志愿者。2024年11月,在社区组织下,她来到这里教青少年如何“打”白局。让她没想到的是,孩子们对这样的非遗课程很感兴趣,“群里一发消息,名额很快被抢光。”
老幼共融、双龄共享、全龄友好,这样的场景在当地越来越多。“过去两年,我们打造了‘小行大爱’品牌,培育出了‘星星的咖啡’‘跟着奶奶去看奶奶’等项目,把养老托幼的服务链接了起来。”小行社区党委书记谈宁介绍,该社区打造的嵌入式服务综合体预计1月底开业,可为居民提供儿童托育托管、全年龄社区助餐、养老健康、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心理咨询等服务,“不论是托老还是托幼,最终目的是促进社区居民的家庭和谐,提高居民的整体幸福感。”
雨花台区卫健委主任褚堂琴介绍,2024年,该区各街道(园区)已完成38个社区托育点建设,并引进已备案的托育机构或幼儿园提供托育服务。同时,该区还建立健全“医育融合”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
一个平台的数字赋能
穿上红马甲,提上火灾探测报警器、智能人体感应器、家用可燃气体探测器等设备,赛虹桥街道长虹路社区工作人员徐文涛等人赶往徐秀英老人家,他们赶在元旦前为老人家里装上了居家智能感应设备。
“高龄独居老人的安全怎么保障?除了日常的走访,这些新安装的智能感应器能帮上大忙。”徐文涛说。2024年,长虹路社区依托“及时雨”数字社区平台构建智慧养老模块,开发了“爱心二维码”小程序,为辖区145名高龄独居老人建立电子医疗档案数据库,家庭住址、服务保障、用药需求等情况扫码即现,并同步构建志愿者与老人的“结对帮扶”机制,嵌入“一键呼救”、线上挂号问诊等智能手段,实现全方位、全时段的服务覆盖。
“滴滴滴……”2024年9月,一声警报在“及时雨”数字社区平台响起,徐文涛查看“爱心二维码”发现,独居的冯奶奶已经12小时没有红外线感知信号,也看不到外出记录。网格员赶到老人家门口,敲门无应答,电话也打不通,随即联系辖区派出所开门,发现冯奶奶摔倒在地,连忙拨打120紧急送医。经过抢救,老人脱离了危险期,目前正接受康复治疗。
通过数字手段为“一老一小”群体提供各类服务,这样的案例在雨花台区数不胜数。如邓府山社区与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合作,利用“电记宁”精准研判高龄独居老人风险信息,打造“‘云照护’智慧+”养老服务品牌,2023年以来累计为独居老人安装了红外线感知设备198台。
“空巢独居老人居家安全一直备受关注,除了按照省、市要求做好探访关爱服务,我们积极尝试辅助以智能设备守护老人居家安全,2023年为近600户空巢独居老人安装了智能语音呼叫器。”徐林骏介绍,2024年底,当地确定再采购约1000台毫米波雷达产品,通过感知老人在家活动情况,及时发现老人异常状态并应急处置,预计春节前全部安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