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1902

光绪二十七年(1901)六月,时任山东巡抚袁世凯悲从中来:跟随他在济南居住的生母刘氏,病故于巡抚官邸。

归葬故里是大部分中国人的遗愿。袁世凯着急回家乡河南项城安葬母亲,于是赶紧给光绪皇帝,以及远在西安的慈禧太后——她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六月为躲避侵入北京的八国联军而远遁西安——分别发电报告假。

当时的大清,内外交困,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正在谈判中。对于袁世凯告丧假的请求,慈禧回复了几个字:“俟大局定后,再行赏假。”意思是要求袁世凯推迟葬母,等局势稳定再说。袁世凯只能遵从。

转眼到了十月,随着大清赔付八国联军的白银陆续汇出,局势总算“稳定”了,远在西安的慈禧开始动身返回北京。彼时袁世凯势头正盛,慈禧为了安抚他,电诏加封他为太子少保。

十一月,慈禧尚在归途中,她最信赖的李鸿章病逝了。慈禧和光绪满眼望去,朝野上下,能接替李鸿章的,唯有袁世凯。于是袁世凯顺理成章地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不过按照惯例,暂为代职。


老照片:袁世凯初任直隶总督

袁世凯登上历史大舞台,事后看无疑是祸国殃民了。但这不妨碍我们认定:袁世凯是个大孝子。即便在他初登直隶总督位、权势熏天之时,他满脑子想的也是早日归乡葬母。

一边是升官之后的三把火,等着袁世凯去烧;一边是亡母尚未归葬,令他寝食难安。袁世凯就在这种内心的纠结中,度过了新历1901年。

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下旬(新历1902年1月初),回宫的慈禧途经直隶省(总督府在保定),代理总督袁世凯除了亲自迎接为之接风洗尘外,还派出了武卫军一路护送慈禧抵达北京。

袁世凯的贴心,慈禧看在眼里。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袁世凯实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是迟早的事。因此眼下的代理之职,并不妨碍袁世凯开始抖威风。

光绪二十八年(1902)春,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进京觐见,途经保定“拜会”袁世凯。说是“拜会”,其实张之洞根本看不上袁世凯——43岁的袁世凯在他眼中尚属“乳臭未干”的晚辈。不过总督之间,互相拜会和接待,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袁世凯倒是很敬仰张之洞,他在接待后者的过程中,态度十分谦恭,又是盛大宴请、又是请张之洞阅兵。无奈张之洞看待袁世凯掩饰不住睥睨之色,竟然在宴会中打起了瞌睡,这让袁世凯在文武百官面前显得很没面子。此事令袁世凯耿耿于怀了许久。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六月,清政府实授袁世凯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至此,袁世凯在晚清政治江湖中的地位才开始稳固起来。

清代直隶总督的政治地位高于其他省份的总督,其官阶等级为从一品此外袁世凯兼任的北洋大臣一职,亦相当于现代“副国级”军事长官。身居高位,袁世凯在主导清政府从八国联军手中收回被侵占的天津一事上,还是有着不小的历史性贡献的。

根据《辛丑条约》,大清赔付战争赔款后,天津是要回归清政府控制的。但八国联军的霸道和无理,清政府也是领教过了。但凡清军打得过八国联军,也就不会有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既然打不过,如果八国联军强占着天津不归还,清政府一时之间也是无计可施。

好在这一时期的袁世凯还算给力,他经过与八国联军艰苦谈判,终于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8月15日代表清政府收回了天津。在这期间,袁世凯主要在天津的北洋政府衙署办公,政治身份为北洋大臣。

至此,袁世凯将身兼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二职,完全落到了实处;保定总督府、天津北洋政府衙署,袁世凯两头办公,哪个身份拿出来都能压人一头。换句话说,当时的朝野上下,权势比袁世凯更盛的大臣,几乎没有了。

可以想见,此时的袁世凯,或许是他一生之中最意气风发的时候——不像他后来复辟帝制称帝时顶着天下怒骂的压力。于是,袁世凯抱着愉悦的心情,题写了下面这块匾额【惠风和畅】匾,赐予贡生肖荣生。


王羲之《兰亭集序》曰:“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意谓轻柔的风,使人感到温暖而舒畅。所谓字由心生,可见1902年8月的袁世凯,内心世界很安宁,心情很愉快!

人一旦拥有了上可通天的权势,很难不留恋权力。但1902年的袁世凯,似乎还不怎么恋权,在他心目中,安葬亡母之事比天大。因此,在代表清政府收回天津后,袁世凯第一时间请求慈禧准假,让他回河南项城葬母。

经过长时间的等待,袁世凯终于等来了慈禧批给他40天丧假。在袁世凯眼里,葬母是大事,这点假期不够用。但他也不敢奢求太多了,因为他现在毕竟身兼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缺职太久天会塌的。

光绪二十八年(1902)九月,袁世凯头顶总督大臣之尊荣,带领众多文武百官,回到了家乡河南省项城。袁世凯的本意是想风风光光葬母,所以他在归乡之旅中一度高调。

但袁世凯万万没想到,他为亡母操办的葬礼虽然热闹得很——甚至惊动了朝野,但却一点儿也不风光,甚至堪称脸面扫地!而这,也成为了袁世凯半辈子以来最糟心的事!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袁世凯兄弟姊妹多人中,唯有大哥袁世敦是袁世凯父亲的正妻所生,世称嫡出;其他兄弟姊妹包括袁世凯在内,均为偏房所生,俗称庶出。而袁世凯的生母刘氏,只是袁世凯父亲的偏房之一。

当袁世凯回到家乡为亡母举办盛大葬礼时,大哥袁世敦大闹葬礼,坚决阻止刘氏葬于祖坟。原来,按中原传统规矩,偏房死后不得入祖坟。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实际上前述封建礼教在清末已经名存实亡。

因此,袁世凯做梦也没想到,此前与之关系融洽的大哥袁世敦,真的会站出来阻止其亡母刘氏入祖坟。毕竟,袁世凯如今贵为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在整个大清也是数得着的权势人物。难道袁世敦还会跟总督兄弟过不去吗?

是的!在袁世敦眼里,一个人做再大的官,也大不过封建礼教。他不惜跟袁世凯断绝兄弟关系,也要誓死阻挡袁家偏房入祖坟;哪怕当时一众朝廷大官如徐世昌等,轮番前来劝解也不行!而在强大的家族观念和社会礼教面前,袁世凯确实不敢忤逆大哥的意志。他心中只有委屈,无穷无尽的委屈。


此事最后的结果是,袁世凯不得已在异地另寻别处安葬了亡母刘氏。这件事让袁世凯伤透了心,他发誓此生再不踏入家乡半步。事实确实如此,数年后袁世凯从军机大臣位子上暂时“下野”期间,自始至终未涉足家乡土地,而是隐居于河南安阳。

总而言之,光绪二十八年(1902),一方面是袁世凯一生中最为风光的一年,实授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宣告步入历史高位;另一方面又是袁世凯最伤心的一年,他足足等待了一年多之久才归乡安葬亡母,没想到却是如此苦涩的结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