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元旦恰逢周三,“上四休三”的假期模式让很多打工人感受到了松弛的快乐,“上4休3的好处已经显现出来了”“上2休1再上2好潮”等相关话题也在微博热搜上持续发酵,不少网友评论,周三放假让自己的心情都变好了。仅仅是多放一天假,为何幸福感会如此爆棚?
一
对于很多打工人而言,周三往往被视为一周的“临界点”,这一天放假,巧妙地“切割”了连续工作的紧绷感,对平衡工作和生活压力有一定的益处。
降低“班味”浓度。在传统的五天工作制里,半周的忙碌与疲惫在周三达到了一个小高峰。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心理学家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周三是人们情绪的最低点。此时,假期的降临,让打工人得以暂时放下被工作压力填满的焦虑,逃离“班味”,觅得一丝喘息的机会。
提升幸福指数。以往“周一到周五”的工作节奏,很多人一到周末不但无法尽情放松,反而忧心忡忡,内心被即将上班的紧张感充斥着。“上四休三”则形成了要么带着刚休息完的好心情开启工作,要么怀着马上要放假的期待出门的良性循环,幸福感随之提升。
增强工作效率。多出来的休息时间,既可以让人们养精蓄锐,关注自身健康或兴趣爱好,从而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回归职场,也能促使人们更有效地利用时间,打破那种看着忙、实际产出少的低效状态。有了良好的身心状态,在工作时才能全情投入。
二
事实上,“上四休三”“四天半工作制”“混合办公”等上班模式在国内外早已有所实践。公众呼声高涨的背后,折射的正是职场人对“弹性工作”的渴求。
科学技术赋能灵活办公。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进步,远程办公以其便捷性、高效性和安全性为“公司办公+异地办公”的混合办公模式提供了可能性。在一些对工作地点并无硬性要求的行业里,异地办公通过减少通勤成本与节约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消耗,提升了员工的工作效率。比如,2022年,在线旅游平台携程集团启动了“3+2”混合办公政策,允许员工在每周三、周五自行选择办公地点,不分男女、不分值岗、不做薪资调整。从去年携程发布的混合办公两周年成果数据来看,混合办公的模式赢得了不少打工人的欢心。不在乎“活在哪里干的”,只关注“干了多少活”,这样聚焦工作成果、突破传统办公空间束缚的混合办公模式,不失为一种有益的管理尝试。
不同群体催生多元需求。国务院办公厅前不久印发的《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中有一条强调,“鼓励用人单位结合实际采取弹性上下班、居家办公等方式,营造家庭友好型工作环境”。近年来,北京、河北、广东、山东、上海等省市探索推行“妈妈岗”,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实践经验,有的还逐步向“生育友好岗”拓展,惠及职场女性,也同时惠及职场男性。相较于传统用工模式,此类创新性的制度设计,在工作时间、管理模式上相对灵活,方便职场宝妈、宝爸兼顾工作和育儿。可见,职场不同群体的多元需求,正促使上班模式的分化、革新,并进一步推动“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与多样化的劳动力结构实现更好适配,深度破解隐藏在工作权、休闲权背后关乎人性的密码。
社会发展助推制度变革。我国劳动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始终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从单休到大小周休假制度再到双休制度确立,每一步看似小小的改变其实都深刻反映了社会和经济的变迁。随着社会进步,劳动生产效率会逐渐提高,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尽管“上四休三”的好处显而易见,但需要看到的是,不同行业的工作性质、工作节奏相差较大,只有企业和单位能够在更少的工作时间内完成既定的生产任务和工作目标,才有可能为“上四休三”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否则,盲目推行极有可能导致生产停滞、服务中断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转。
三
“上四休三”获得好评不仅是因为简单的工作与休息的调整,它体现了现代职场对人性化管理和工作效率的双重追求。与其争论这一模式落地的可能性,不如探讨如何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实现更人性化工作模式的平稳过渡。
结合行业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制造业、服务业领域,劳动时间的减少往往伴随运营成本的攀升,比如机器设备运转时间缩短,单位时间内要产出同等效益,需投入更多人力成本或更新高效设备。而部分行业如医疗、公共交通等,因其公共服务属性,若是强行推行“上四休三”,也可能导致服务质量下滑,民众就医难、出行不便等问题加剧。关注此类重点行业从业人员的权益,则要从优化排班入手,合理分配人力,灵活安排调休,探索出一种既能保证工作效率,又能让员工拥有更好生活质量的新型工作模式。
完善相应技术支持提升工作效率。“全球四天工作制”创始人夏洛特·洛克哈特曾表示,在20个国家不同体制、社会工作预期及经济发展水平的背景下进行的试验显示,“结果出奇地一致”:生产力提高,吸引和留住员工的能力增强,病假减少一半以上,这些益处具有显著意义,还跨越了国界。数字化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个性化、人性化的办公体验离不开企业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办公工具,如项目管理软件、远程协作工具等,提高工作效率和协作效率。特别是工作任务具有一定灵活性和可调整性的,或许可以通过弹性工作制、远程办公等方式慢慢过渡。
营造更宽松包容的社会就业环境。早在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休闲绿皮书:2017-2018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建议,2030年实行“做四休三”——在我国劳动生产率达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可实行每天工作9小时,每周工作4天的4天36小时工作制。彼时,多数网友的反应是“算了吧”。言外之意是,工作压力那么大,一周休息两天有时都无法保证,更别提再少上一天班了。但在今天的互联网上,许多网民都积极支持此类模式。无疑,社会上对于新型工作制度的认可程度正在逐渐提高。虽然全面推行“上四休三”依然需要时间和条件的积累,但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正逐步探索和总结经验,所谓的“工作生活两难全”,在未来或许都将迎刃而解。
充满松弛感的职场环境是民心所向,仔细打磨这些关键环节,找到真正契合现代职场需求的工作模式,方能让普通打工人获得感越来越强。
文/张艺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