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二式炮战车Ho-I,战斗权重为2.0,在更新1.65“武士之道”中引入,属于中型坦克。



20世纪30年代,日军在作战中发现,其装备的57毫米低速坦克炮和47毫米高速反坦克炮难以有效对付防御工事。1937年,日军在东北的作战经验进一步表明,需要一种装备大口径火炮的装甲载具来打击碉堡等防御工事,以增强步兵支援能力。也在诺门坎之战后,日军借鉴德军装甲部队的经验,开始研发新型自行火炮。



1940年,日立公司以九七式中战车的底盘为基础,制造了第一辆炮战车的原型车,型号为试制一式炮战车,搭载四一式75毫米山炮。该车于同年9月进行了大量测试,但因存在对抗移动目标困难以及反坦克能力低等问题,被返厂进行火炮改进。



1941年春,九九式7厘半战车炮试制炮完工,并被定为一式炮战车的主武器。该炮在保留四一式山炮药室容积和水平楔闩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炮架,制退复进机位并加长了火炮身管长度,初速也有所提高。同年,研发人员对试制一式炮战车进行了基于一式中战车底盘的重新设计,并最终定型为二式炮战车。



1942年末,二式炮战车原型车出厂,随后进入量产阶段。量产一直持续到1944年7月,三菱重工共完成了31至33辆二式炮战车。这些车辆原计划装备于每个坦克连队的机动炮兵中队,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全部配属给了驻留在本土的第四战车联队,以应对可能的本土决战。结果是,由于日本在1945年投降,该车截至二战结束都没有参与实战,并在二战结束后被美军接收并全部销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