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推光漆器逐步成为时尚界的新宠。梁生仁摄
山西是非遗资源大省,有国家级非遗182项、省级非遗1173项,各具特色的非遗是山西的亮丽名片。近年来,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科技的加持下,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当前,数字化技术越来越被应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数字化的呈现在提高非遗保护水平、丰富保护手段、多样化展示、扩展传播途径、增强大众互动体验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023年,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率先推出了非遗数字藏品,探索非遗数字化保护传承新模式,通过公开、公益的形式发布,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和了解到这些珍贵的非遗文化。像孝义皮影戏、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中阳剪纸等,这些极具代表性的山西非遗项目都被精心制作成了数字藏品。
据介绍,中阳剪纸数字藏品《猴献桃娃娃》通过数字活化技术,让鲤鱼戏金莲、猴坐怀中献桃的剪纸造型“活”起来,增强了作品的视觉效果,传统艺术瞬间变得灵动起来。孝义皮影戏数字藏品《收五毒》则运用电影制作及3D建模的方式,在还原传统舞台场景的同时,美化突出了公鸡和蝎子打斗的细节场面,活灵活现。平遥推光漆器数字藏品《和乐仕女图》结合3D全景建模技术,生动还原了平遥推光漆器的经典仕女纹样,让观赏者透过屏幕触摸平遥推光漆器丝滑的工艺,感受其千年风华。
这些数字藏品的推出,不仅让非遗作品以全新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还让更多人感受到了非遗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此外,数字藏品通过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有效保护了珍贵、濒危和具有重要价值的传统技艺,让非遗技艺拥有了更广阔的未来。
山西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仅停留在数字化展示上,还体现在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上。
晋城华谊兄弟星剧场打造的大型沉浸式融合秀演《重逢晋城》,是集沉浸场景、沉浸秀演、沉浸戏剧、沉浸互动、沉浸视效于一体的720°全沉浸演出,以“全民演艺”“场景重构”的演出形式,还原了晋城六大历史瞬间,全面立体地展示了晋城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观众体验一场穿越古今的山西文化大戏。
司徒小镇则依托山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大型行进式体验剧《又见老山西》,实景再现了长平之战、洪洞大槐树移民、走西口等历史,将非遗文化贯穿其中,在酒馆、醋坊、当铺、铁匠铺之中展现细节,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历史的变迁和民俗文化的浸润。
科技不仅能让非遗文化更生动、更有趣,还能帮助其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匠人们利用现代设计理念和工艺手段,对非遗作品进行改良和创新,让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实用需求,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省级非遗项目“陵川剪纸”的传承人田东方利用剪纸元素制作了日历、钟表、对联、花灯,借用科技的力量、技术的进步正在一步步实现非遗的创造性转化。襄垣县以省级非遗“襄子老粗布手工制作技艺”为基础,拓宽老粗布的应用空间,制作更多实用的生活用品,将手织粗布技艺传承发扬。此外,襄垣县还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襄垣鼓书中精选优秀曲目,结合动漫形式,探索非遗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平遥推光漆器,以手掌推光和描金彩绘技艺著称。目前,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从选材、雕刻到上漆、推光,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漆器的制作过程,见证这一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不仅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漆器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还极大地提升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可以说,科技在山西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让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我们相信,在科技的助力下,山西的非遗文化一定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栗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