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斋,山东平度人,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50多位党员之一、党的二大代表。在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过程中,他发挥过独特而鲜明的作用。而后来,这个名字在党的各种文献中不再提及,他的各种活动也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形象也以画像示人……

杨明斋究竟去往了哪里?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他的真实样貌究竟是怎样的?

带着这些疑问,摄制组踏上了寻访之路。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杨明斋被描述为“旅俄华人,俄共(布)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华与李大钊、陈独秀商讨建党大业时的翻译”。

1988年10月,中国石油大学教授、中共党史研究者余世诚致信时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询问杨明斋在苏联的相关情况。几个月后,他收到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吉塔连科的回信,得知:1930年杨明斋到达苏联后,被逮捕、拘留、释放,辗转远东几个城市,后被流放至西伯利亚的托木斯克,最后在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做了誊写校对员,1938年5月被错杀,应当恢复名誉。


1981年至1987年间,余世诚还多次给山东首位女共产党员王辩写信,希望她能回忆杨明斋的大概模样。

王辩,又名黄秀珍,19岁时由杨明斋带领赴苏联求学。


在给余世诚的回信中,王辩描述了杨明斋给她留下的深刻印象:“他是一个高个子胖老人,凸脸、粗眉大眼睛、面色黑红。他好发脾气,对人直爽没有转弯抹角的虚伪做作。”

根据王辩的回忆,人们为杨明斋画了像。后来,这张画像流传广泛,展陈于党的二大会址纪念馆,并出现在很多介绍杨明斋的书籍、文章中。


2016年4月,摄制组专程来到俄罗斯,希望能找到有关杨明斋的信息和线索。在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内,我们有了一些惊喜的发现。

在一份中俄两种文字的卷宗中有一份档案,记载了杨明斋的革命履历,披露了他的身世。


杨明斋的俄文姓氏为施米特,1908至1910年求学于山东法政学堂,毕业后闯关东谋生,在中东铁路做工两年。

档案中还显示,杨明斋曾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城市海参崴远东国立大学(又名东方学院)教过中文。俄国十月革命后,他参与创办了《中华商报》。

1920年春,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分局外国处维经斯基来华,了解“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情况。同行的有其夫人库兹涅佐娃,秘书马马耶夫及夫人萨赫雅诺娃和旅俄华人、翻译杨明斋。

李大钊多次与维经斯基讨论建党问题并取得了共识,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建党条件,中国革命的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中国共产党。李大钊还介绍维经斯基、杨明斋等去上海会见陈独秀。维经斯基一行到达上海后,与陈独秀等人商讨发起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


1920年9月,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筹办外国语学社,学员主要由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和革命人士推荐选送。在这里学习一段时间后,他们将被派往莫斯科学习。杨明斋为外国语学社的具体负责人。


1921年4月,共产党早期组织经与俄共(布)中央联系,决定分批将这些上海外国语学社的学员送往莫斯科学习。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等于同年7月抵达莫斯科,他们拿着杨明斋开具的介绍信,入学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

当刘少奇等即将入学时,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嘉兴举行。这时,杨明斋受组织委派,从国内远赴苏俄,以中国共产党代表的身份出席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

1922年7月,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作为上海代表的杨明斋出席。


此时,杨明斋对中国与西方文化的比较有了更多思考。1923年,他写出《评中西文化观》,认为中国只有打破闭关自守,吸收马克思主义的精华,走社会主义道路,才有希望,才能振兴。

党的二大后,人们很难发现杨明斋有关活动的轨迹了。在一段时间里,他杳无音讯,不再被人们提及。

1925年10月,中国国民党促成苏联政府创办了莫斯科中山大学,专门为中国培养革命干部。杨明斋受组织派遣,带领100余名学生从上海乘船赴苏联。抵达莫斯科中山大学后,杨明斋被委任为总务长。


在杨明斋的档案中,还有一封给中共代表团的信件。信中,他表达了回国工作的要求:

我既是一个中国人,假如我还一息尚存,我就应该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奋斗到底!

同志们,这是我对党的血诚请求,在最近请给我一个回答为盼!谨致共产主义的敬礼!


档案显示:1927年,杨明斋再度回国,在北方担任过中共地下交通员。那时,他被党组织派往平津地区,之后来到唐山丰润县车轴山中学,化名杨和贤,以教师名义谋生,直到1929年末离开学校。

此后,杨明斋的历史线索似乎又中断了。

在莫斯科街头,一面由“记忆协会”展览的照片墙,再次点燃我们探寻杨明斋的希望。


几经周折,摄制组找到俄罗斯“记忆协会”资料馆。馆长鲍里斯在资料库中找出苏联那段特殊岁月中,几十位杨姓遇害中国人的名单,其中没有杨明斋的相关信息。然而,当输入“杨明斋·施米特”时,有了惊喜的发现。


紧接着,又查到了杨明斋遇难地、埋葬地等信息。


这次寻找的结果让我们依稀触摸到杨明斋奋力前行的身影。而他的真实相貌依然是一个谜。

线索又要中断,热情的鲍里斯馆长辗转帮助摄制组联系到了俄罗斯联邦国家档案馆。工作人员告知,一些重要档案刚转入那里,杨明斋·施米特的档案就在其中。

这是一份刚刚转入俄罗斯联邦国家档案馆的杨明斋档案。打开卷宗,赫然出现了这张盖着处决章,正面、侧面各一的照片。这,才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杨明斋的真实相貌!他目光如炬,仿佛要穿透历史的迷雾,等待多年后来自祖国、来自家乡的探寻者。


在西伯利亚的莽林、荒原、寂寞和寒冷中,杨明斋经历了逮捕、流放、当伙夫杂役的艰难岁月,于1938年5月26日在苏联不幸牺牲。

余世诚

中国石油大学 教授

所以为什么好多早期共产党人一谈到党的成立,动不动就讲起了那个山东大汉?这么一个人物,确实不应该被历史忘记。

如今,在党的一大纪念馆和二大会址纪念馆,展陈多年的杨明斋画像已被在俄罗斯寻访到的真实照片替换。


杨明斋,这位受人尊敬和爱戴的忠厚长者,终于穿越时空,呈现在世人面前。

本文来源:CCTV国家记忆

编辑:孙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