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可以让您下次继续阅读相关文章,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古装电视剧中两军交战的场面经常出现,很多时候都是两支军队各自结阵冲向敌军,展开生死搏斗,可能在瞬间就有无数人牺牲在战场之上。
尤其是站在前排的士兵们,往往最先承受敌人的伤害。
因此在很多人看来他们都是必死的炮灰。
可即便如此,这些站在前排的士兵们却丝毫不惧,还甘愿站在第一排。
于是很多人也就产生了疑问,那些站在第一排的士兵们,为什么没有任何的惧色,反倒继续勇猛地冲杀过去呢?
难道这些人真的不怕死吗?
前排士兵往往都是老兵,经验丰富
尽管古代打仗很多时候都是两个阵营的直接对抗,但对于前排人员的选择可有着很大的讲究。
这些人基本都是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们。
就像南北朝时期最强的北府兵,基本就是从各个军中挑选出骁勇善战且经验丰富的老兵们,由刘牢之统一进行指挥担任前锋部队。
唐初李世民的玄甲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的选人标准也是经验丰富的老兵,于是多次上演以少胜多的奇迹。
这些身经百战的老兵什么场面都见过,因此即便面对成千上万人的冲锋也能镇定自若,不会因为敌人人数多、装备好吓得双腿发软跑路。
尤其是一些战功卓著的部队,老兵们都会清楚地知道无论对面敌军多么强大,只要能保持好阵型,就有机会击溃敌军取得最终的胜利。
正是有了这些老兵在身前站着,身后的新兵们才会安心地做好大战的准备,整个部队的士气也会大幅度提升。
因此在战斗时新兵想要站在前排都没资格,只能跟在老兵后面朝着敌人发起冲锋。
此外站在第一排虽然风险高,但是收益也同样不俗。
前排士兵意味着丰厚奖励
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想要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除了需要严明的军纪,重赏和重罚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重赏更是对将士们最好的刺激。
古代军队中普通士兵立功的方式非常固定,斩首、夺旗、先登和斩将,其中斩首是第一位。
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对于砍下敌军首级的士兵赏赐太好了,只要斩首一级就能获得爵位。
斩首数量越多获得的奖励自然越丰厚,甚至可以得到官职。
因此秦国士兵在打仗时都不要命般冲向敌军,一手拿武器和敌人搏斗,一手抓着敌人首级作为自己的战利品。
尽管斩首做军功的方式可能造成许多不良影响,例如有人为了领军功而杀良冒功。
但对于普通士兵来说却是最好的激励方式,因此从战国到清朝的几千年里,这种军功奖励方式一直都存在。
斩将是指杀死敌军主将、或者抢到对方尸体的一部分,都可以被算作军功。
当年项羽被逼自刎乌江后,刘邦把抢得他尸体碎片的人都封了侯。
夺旗则是抢下敌人的战旗,这对于打击敌军士气是非常巨大的,因为这意味着部队成功打掉了敌军的指挥枢纽。
先登则是适用于城市攻坚战当中,往往是那些第一个登上敌军城楼的人才能获得此等军功。
明朝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援朝明军在进攻平壤时,主帅李如松就曾开出赏格,第一个登城者就能得到赏银五千两。
在战场上第一排的士兵往往比其他士兵率先接触敌人,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机会去获得丰厚的奖励。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因此前排的士兵自然会选择死战不退。
可也不是每个人都是要钱不要命的主,尤其是面对对方骑兵进攻时,第一排的士兵不仅很难捞到军功还容易沦为活靶子,那他们为什么还抢着上呢?
奖惩分明,不能不上
一支部队如果只靠奖励也无法形成战斗力,严酷的军法同样是必不可少的,从而避免士兵们临阵脱逃的问题。
我国各个朝代对于逃兵的处罚制度一直都非常严格,以治军严明著称的戚继光无法容忍出现逃兵,因此整治逃兵的手段非常残忍。
“凡一人对敌先退,斩其甲长。若甲长不退而兵退,阵亡,甲长之家从厚优恤,余兵斩首”[1]。
意思就是说:战斗中一个小队中有一个人撤退,那么这个小队的队长就要被斩首。
如果队长没退可士兵们退了,队长阵亡后会家属会被优待,可小队里的其他人都要被斩首。
三国时的曹操更是将逃兵的家人们连坐,只要有士兵逃跑,他们的家人就躲不掉一顿严刑拷打甚至被杀。
其他朝代对待逃兵的态度也都非常明确,只要被抓到都会立斩不饶。
因此对于每个士兵来说上了战场就只能向前冲,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再加上各个军队对于阵亡士兵家属的抚恤很丰厚,解决了士兵们的后顾之忧。
勇猛向前可能有一线生机,而且还可能获得军功而得到丰厚的奖励,即便战死家人也能得到丰厚的抚恤金。
可一旦后撤只有死路一条,而且还会连累身边的战友和远方的家人们一起跟着遭殃。
这样的重赏和重罚之下,士兵们在战场上只能无条件服从上级的命令。
无论前方敌人多么强大都不会退却,直到双方中的某一方战败。
再加上古代打仗很多时候都是保家卫国,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所以士兵们也会把当逃兵视为一种屈辱。
更何况站在第一排的士兵,还真不是必死的结局,甚至生存几率并不低。
前排装备精良,死亡几率并不很高
那些站在前排的老兵不仅仅只是经验丰富,他们身上的武器装备也是全军中最精良的,毕竟他们代表的是整个部队的军威,能对敌人产生震慑作用[2]。
再加上两军交战时都会先进行一波远程攻击,然后根据战场的局势进行包围、诱敌深入打伏击战等战术,往往把一方的实力消耗殆尽时才会突然发起总攻。
弓弩对射和小规模偷袭才是古代战争的常态,留给士兵一对一肉搏的机会并不多。
因此士兵们遭受的伤害大多来自于弓箭攻击,而这些远程攻击手段,使得全军遭受到的伤害相差不大,站在前排和后排的区别并不很大。
而前排士兵的装备精良,还有盾牌等防御性武器进行抵挡,比起后面的士兵来说反倒更加安全。
再加上古代交战会根据战场形势的改变随时变换阵型,这就意味着前排的士兵也在不断换人,不会让一批人一直留在前排作战。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站在前排的士兵们并不一定就是必死的结果,甚至活下去的可能性比起后面的人来说还要多一些。
结语
综合以上几点不难发现,古代打仗时尽管站在前排的士兵看起来危险性更大,甚至可能是必死的局面。
但因为奖惩力度都非常高,所以士兵们只能向前挤、没有后退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这些士兵往往都是装备精良又久经沙场的老兵,他们对战场局势的把握能力以及自身防护能力都要高于后面的士兵们,因此他们活下来的可能性也很高。
再加上前排的士兵往往担负着整个军队和战争的胜负,他们需要给身后的士兵做好榜样力量。
因此即便前方敌人万千种,他们也只能咬牙向前冲。
- 参考资料:
- [1] 古代打仗前排士兵明知必死,为何还愿站在第一排?.道客巴巴
- [2] 古代打仗第一排士兵最危险?.道客巴巴
- 原创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