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每年的新年庆祝活动中,烟花爆竹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明星”,它们点亮了夜空,象征着辞旧迎新,象征着希望与欢乐。然而,在德国柏林,2024年新年之夜却成为了这场传统盛宴的血腥代价。363人因烟花爆竹受伤,其中52人被迫住院治疗,而伤害的种类从面部严重烧伤到永久性失聪、失明,甚至有人在烟花“炸弹”的爆炸中受重伤,生命垂危。这一场由烟花引发的惨剧,再次将烟花爆竹的危险性暴露无遗,引发了德国社会的广泛讨论:是否该彻底禁止这一传统的庆祝方式?



从柏林到德国的其他城市,每年1月,烟花爆竹引发的伤亡事件几乎成了常态。至少5人因烟花爆竹事故丧生,伤者中不乏年轻人和儿童,而每年1月的伤亡数字也在持续攀升。面对这种高频率、高伤害的事故,德国民众和政府是否应当重新审视这一习以为常的庆祝方式?德国警察工会发起的请愿活动已经获得了超过100万人的支持,呼吁全国范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虽然这项请愿尚未成为政策,但它所反映出的民众心声,已经为这一议题的深度讨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我们不能再忽视烟花爆竹背后的隐形代价。每一次的烟花爆竹爆炸,无论是制造出绚烂的火花,还是刺耳的爆炸声,都伴随着一种不容忽视的风险。这种风险不仅仅是伤害到个体,更多的是对公共安全、对社会资源的沉重负担。每年新年期间,急诊科、烧伤科、眼科、耳科的病床都被烟花爆竹带来的伤员占满。从面部烧伤到失明失聪,从孩子的生命垂危到成年人因“炸弹”受重伤,烟花爆竹的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悲痛与无奈。甚至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这些伤害可能会是永久性的,严重改变受害者的人生轨迹。

不可忽视的是,这种“喜庆”的方式也带来了无尽的财产损失。每年,烟花爆竹引发的火灾、交通事故和公共设施的破坏,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城市中的街头巷尾,车水马龙的道路和复杂的电力设施,都可能成为烟花爆竹的“目标”。财产损失和生命伤害的背后,是无数个需要社会和政府赔偿的巨大成本。而这些,最终都会反映在纳税人身上。作为一项原本象征庆祝的活动,烟花爆竹带来的社会成本,已经远远超出了其原有的“娱乐”范畴。



并且,烟花爆竹的危险性不仅限于成年人。许多事故发生在儿童身上,而这些事故往往发生在没有成年人监护的情况下。对于孩子们来说,烟花爆竹不仅是一种视觉和听觉的刺激,更是一种对安全教育缺失的诱惑。未成年人接触烟花爆竹的高风险,往往源于家庭和社会对其危险性的忽视。孩子们天真好奇,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明白烟花的危害性,而家长和周围成年人则因为传统的庆祝方式,将烟花当作了一种“无害”的娱乐工具。烟花爆竹的安全隐患,对儿童来说尤其致命。每年因烟花爆竹导致儿童伤害的报道,不禁让人心头一震。每一次的事故背后,都是对家庭和社会的巨大伤害。

然而,德国社会并非没有做出努力。近年来,随着伤亡事故的频发,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对烟花爆竹的管理加以控制。已经有超过100万人加入了请愿,要求禁止烟花爆竹的使用。然而,这样的请愿仍然面临着激烈的反对声音,特别是那些认为烟花是庆祝新年不可或缺的传统的人们。烟花爆竹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和“节庆氛围”的代表,深深扎根于德国人的节日习惯中。许多人认为,彻底禁止烟花爆竹将削弱节日的欢乐气氛,损害了庆祝新年的传统。因此,如何平衡安全与传统,如何在保障公共安全的前提下继续保留庆祝活动,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然而,不能忽视的是,时代在变化,社会的安全需求和环境责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公共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对烟花爆竹实施了严格的管理,甚至在一些地方,烟花爆竹已经完全禁止。烟花爆竹的危险性已经不容忽视,德国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是否应该继续容忍这种极具隐患的庆祝方式?在一个更加强调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中,传统与安全的矛盾不应再成为沉重的负担。

面对日益严峻的安全形势和日益增长的公共健康问题,德国是否应当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彻底禁止烟花爆竹?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传统文化的讨论,更是对公共安全、对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如果烟花爆竹的“节日喜庆”背后伴随着无数的伤害与损失,那么这一传统是否值得继续?如果为了几分钟的绚丽,我们需要付出那么多生命的代价,那么这一“庆祝”是否还有意义?

随着请愿活动的推进,德国社会已进入了对烟花爆竹深度反思的阶段。烟花爆竹带来的伤害和社会成本,已经无法忽视。是时候重新审视这一传统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了。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环保的庆祝方式,而不是继续让烟花爆竹成为每年一度的血腥代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