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月7日,农历腊月初八
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一岁之末为“腊”,
意为新旧交替,辞旧迎新
春节序幕已经拉开
年味儿一天比一天浓了!
老话说:
过了腊八就是年。
小孩小孩你别馋,
在腊八这一天,
人们喝腊八粥,吃腊八豆,
泡腊八蒜,做腊八豆腐……
寓意吉祥,祈福求寿。
“腊”的含义有三:
一曰“腊者,接也”
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
二曰“腊者同猎”
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
“腊”从“肉”旁,
就是用肉“冬祭”;
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
亦名“成道会”。
腊八由来
腊八节来源于古代的“腊日”
“腊日”在早期并没有固定的日期
一般在岁末的最后几天
在上古时期,
人们在腊八这天祭祀祖先和神灵,
祈求丰收和吉祥,称为腊祭。
《礼记·郊特牲》记载:
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
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东汉蔡邕在《独断》中说
“腊者,岁终大祭,纵吏民宴饮”
北齐诗人魏收
在寒冬与众人共祭诸神时有感而发
写下《腊节》一诗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短短20个字
便写出了寒凝大地、数九隆冬时节
人们在桌上摆上肉酒以祭祀百神
感谢百神的福佑
在新故交接的腊月
人们认真而虔诚地祭祀祖先和神灵
一餐一饭无不寄托着百姓
平凡而又庄严的生活期待
腊八习俗
【祭 祀】
腊者,接也,谓新旧交替。
在上古时期,
人们在腊月祭祀祖先和神灵,
祈求丰收和吉祥。
《史记·补三皇本纪》说:
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
故为蜡祭,以报天地。
夏代称腊日为“嘉平”,
商代为“清祀”,
周代为“大蜡”。
到了唐宋,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
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
取代祭祀祖灵、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
而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
【腊八粥】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
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
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
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
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
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
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
馈赠亲朋好友。
八方食材,调和来年万事如意;
一碗腊八,熬出满满冬日温情。
【腊八蒜】
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
这一天来泡制蒜。
将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
装入小坛封严,至除夕启封。
蒜瓣湛青翠绿,
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扑鼻而来,
是吃饺子的最佳佐料,
拌凉菜也可以用,味道独特。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
是安徽黟县民间风味特产。
在腊八前后,
黟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
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
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面】
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
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
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
把面条擀好,
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准备年货】
俗语有说:过了腊八就是年。
到了腊八,也就预示着过年也快到了。
所以,在腊八后,很多家庭就开始
杀年猪、打豆腐、制作风鱼腊肉,
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
诗词君寄语
我们怀着对生活的热忱,
对新年的祈盼,
共享一碗冒着热气,
香甜的腊八粥。
腊八一碗粥,来年好兆头。
那被岁月冲淡了的忧愁,
今夜酿成了最暖的粥。
寒冬腊月一炉火,
一锅粥。
其乐融融一片心,
一家人。
年味愈重相思愈浓,
一碗热粥入心中。
这是迎接春节的前奏,
也是互赠祝福的开始。
腊八到,
请您放慢脚步,
冷冬里,
喝上一碗暖心粥。
腊八到,送温暖:
愿您,
友情岁月似朝阳,
欢笑泪水常相陪。
腊八到,送安康:
愿您,
身如青松立雪山,
安如泰山镇天下。
腊八到,送福德:
愿您,
大雾漫山有明灯,
风雨飘摇也归舟。
腊八到,送美好:
愿您,
衣襟带花花不落,
岁月如歌歌不停。
腊八到,送诗书:
愿您,
东风夜放花千树,
才华如星落如雨。
愿您,
烟雨楼台江南春,
诗酒意气慰风尘。
愿您,
江山如画尽遨游,
天下谁人不识君。
腊八到,
愿您无人相伴处,
自在潇洒;
愿您有人常伴处,
也不忘布施送福。
过了腊八就是年,
愿君岁岁常团圆。
粥香弥散寒冬,
温暖了四季的尾声。
愿有人与你立黄昏,
有人问你粥可温。
愿风雨同“粥”共团圆,
美好与幸福常伴你“粥”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