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练习书法,可谓是废寝忘食,比如“书圣”王羲之,5岁左右,练字过于沉迷,误把墨汁当作蒜泥,蘸馒头吃了,清朝时期,还有一位“书痴”王爷,也是如此刻苦,为了练字放弃皇位


此人就是成亲王永瑆,受其父乾隆的影响,成亲王自幼热爱书画,遍临宫内藏帖,王羲之、钟繇、颜真卿、怀素、赵孟頫等等,皆曾临学,融合诸家技法,为了再次提升技艺,他找到宫内的太监,学习董其昌笔法。


同时其他的皇子,整日陪伴父亲左右时,成亲王跟随乾隆的弟弟——弘昼,学到他的技艺和做派,史料记载,成亲王行事乖僻,性格古怪,为了节省,一匹病马全府上下,吃了3天。


再加上整日醉心书法,乾隆自然不考虑他,彻底与皇位分离,当然若是论就书法水平,清代很多的专业书法家,也比不过他,例如启功就说:“有清书家,有“成刘翁铁”之目。成王爵高,学问又足以济之”


而且成亲王晚年时期,抄写的《草书百家姓》,很多网友看后,纷纷夸赞“草圣”非他莫属,《百家姓》记载了汉字姓氏,是北宋初年的启蒙读物,4字一句,朗朗上口。


成亲王的字帖,当时列为“官方范本”,天下学子争相临摹,故而临写此作,其字继承“赵体”风格,兼得晋唐气力,线条婉转灵动、舒和清丽。

彼时处在晚年,笔力和风格早已成熟,字字筋骨刚健,深入纸背,肌理和质感深厚,并且“草法”十分标准,势态和线条规整、有序,风韵典雅儒和。


同时也不乏草书的纵逸飞动,线条连转自如、干练明快,蕴含几分怀素的洒脱率然之象,节奏感颇为鲜明,如此开头的“百家姓”3个字,第一个“百”字着墨浓厚,力道深沉,整体向内收紧。


第二个“家”字,墨色开始变淡,线条瘦劲硬朗,势态开阔,到了第三个“姓”字,更是变的细瘦,犹如银线一般,给人清健之感,这种强烈的视觉变化,更显流动性和艺术妙趣,防止临学枯燥。


这幅《草书百家姓》尚有精善的拓本传世,字迹保存清晰,没有一处缺损,可时常临摹,初步建立规范意识,掌握纯正“草法”,防止日后创作时,笔势飞浮、油滑等,还能领会传统的儒和之风,增强艺术境界。


而今,我们把成亲王《草书百家姓》,进行1:1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微喷复刻工艺,与原作毫无二致,此品是全新装裱的手工经折装,外观精美,使用翻折设计,便于临摹和查找。


全卷加入现代字注解,帮助初学者识读,此等精善度市面罕见,独此一家,比普通印刷品更加还原、细腻,墨色浓淡、笔法转变等细节,全都一览无余,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